新疆是個多民族同生存共發展的地區。新世紀以來,在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的歷史背景下,各民族作家團結一心,以極大的熱情和卓越的藝術才華,為新疆多民族文學的繁榮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長篇小說上取得的成績以董立勃的《白豆》、王剛的《英格力士》《福布斯的咒語》、劉亮程的《虛土》等為代表。中短篇小說同樣成就喜人。韓天航的中篇小說《養父》《我的大爹》、魏莊的短篇小說《改選士官》、買買提明·吾守爾的短篇小說《掘墓人》等作品有的被重要選刊轉載,有的進入了中國年度小說的排行榜,有的獲得了全國性的文學獎及自治區的文學獎,在全國范圍內引起不同程度的反響。這些年,不斷有新作推出的小說作家還有尹德朝、王伶、盧一萍、丁燕、劉永濤、李廣智等。兒童文學作家劉乃亭、周俊儒等,近些年也寫出了不少孩子們喜歡的作品。新疆的散文創作源遠流長,有著一支實力可觀的散文創作隊伍,其中較為突出的有周濤、劉亮程、艾合買提·依明等。新疆的紀實文學創作,近些年也不斷有力作涌現。豐收的《西上天山的女人》《鎮邊將軍張仲瀚》、王有才的《南疆故事》、盧一萍的《八千湘女上天山》等紀實作品,都從不同的方面反映了時代的社會面貌。
生活在新疆這片神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自古以來就有優良的詩歌傳統,沈葦是這支詩歌隊伍中的佼佼者,他的詩集《在瞬間逗留》獲魯迅文學獎。王鋒的長詩《亡神》,也在詩壇引起較大反響。
近年來,新疆的文學評論事業也漸漸走向強盛。韓子勇的《偏遠省份的文學寫作》于2001年獲得魯迅文學獎。何英的《當代新疆文學生態掃描》獲天山文藝獎,她是近年來活躍在當代文學批評領域的青年評論家,她的《當代文學的六個詞組》《疲勞的文學疲勞的批評》《王安憶與阿加莎·克里斯蒂》等文章在《文學自由談》《文學報》等發表后均引起廣泛關注。
在西部大開發的歷史背景下,對新疆多民族文學來說,抓住機遇,進一步走向全國乃至世界,實現與主流文學、世界文學的對接,促進新疆多民族文學的現代轉型、實現新疆多民族文學的更大繁榮,是我們為之奮斗的目標。10年來,新疆多民族文學在作品的數量、質量,在創作隊伍的培養,在作家素質的提高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有些民族的文學實現了長篇小說零的突破;有些民族的長篇小說出版呈現驚人的增長態勢。各個體裁門類里,每年都有新人新作不斷涌現;漢語寫作正在實現擺脫邊緣身份,走向全國,與主流文學成功對話的新階段;新疆多民族創作梯隊正在形成并不斷壯大,老中青作家中都產生了自己的代表性作家。由此我們堅信,新疆多民族文學實現更大的繁榮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