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開發10年來,云南廣大文藝工作者積極響應黨中央關于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部署,嘔心瀝血,勤奮創作,在創造了上個世紀50至60年代、80年代兩次云南文藝的大繁榮之后,迎來了云南文藝的又一個春天。
十年辛勤譜新曲,萬紫千紅報春來。如今,云南文藝在厚重歷史的托舉下,在黨的關懷和廣大文藝家的辛勤耕耘下,譜寫了彩云之南文藝發展的新篇章,并由此站在了一個新的光輝的起點上——文學、音樂、戲劇、舞蹈、曲藝、美術、攝影、書法、影視、雜技等12個藝術門類精品迭出、獲獎不斷,文化產業異軍突起,進入了一個云南文藝快速發展、興旺繁榮的新時期。
一、順勢而謀,“大開發”帶來云南文藝大繁榮
西部大開發的10年,是云南文藝人艱苦創業、開拓創新的10年,是云南文藝人勵精圖治、碩果累累的10年。
西部大開發號令既出,云南省委、省政府緊緊抓住這一難得歷史機遇,全力抓好戰略部署、發展規劃、政策支持、產業培育、人才培養、文藝創作、重點推進等各項工作,全省文藝事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被譽為“云南文藝現象”、“云南文藝模式”。
1997年,云南省委、省政府率先在全國提出“建設民族文化大省”的戰略發展目標。實踐證明,這是云南省審時度勢、高瞻遠矚,在深刻把握國內外文化發展潮流大勢之后做出的英明決策。云南省委將2003年定為“統一思想年”,2004年定為“文藝繁榮年”,2005年定為“文化產業年”和“人才發展年”。2003年,云南組建了文藝創作領導小組和影視創作指導小組,辦公室都設在省文聯,全面加強文藝創作指導工作。在云南省委和省委宣傳部的關心與指導下,云南省文聯加大經費投入,加大扶持力度,實行了“重點作品扶持”等計劃,同時,對云南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進行政策性的扶持,每年撥出專款,用于扶持各文藝家協會深入生活,鼓勵文藝工作者“三貼近”,推動了精品力作的創作。
在黨的十七大提出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和省委提出云南由民族文化大省向民族文化強省邁進的關鍵時刻,2008年5月,云南省第六次文代會成功召開,選舉了以鄭明為主席的新一屆文聯領導班子,確立了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為主線,總結改革開放30年的寶貴經驗,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堅持文藝的“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為推動民族文化大省向民族文化強省邁進作貢獻的指導思想,提出了“抓好七個結合”、“強化八種意識”、“推出八大品牌”、“做好十項工作”的總體部署和要求,團結拼搏,銳意進取,一個“開放文聯、有為文聯、和諧文聯、快樂文聯”的喜人局面正在形成。
云南文藝乘勢而上,精品力作不斷涌現,12個藝術門類都出現了文藝創作、展演大發展大繁榮的喜人景象,精品迭出、大獎不斷,所獲大獎涵蓋文藝各個門類;文化產業蓬勃興起;全國性、國際性文藝活動經常在云南舉辦,更加煥發了云南省文聯的活力。云南文藝空前繁榮,覆蓋面更大,影響更廣泛,云南文藝進入了一個加快發展、興旺繁榮的新時期。
云南文學地位突出。多年來,黃堯、張長、曉雪、彭荊風、吳然、喬傳藻等屢獲大獎,黃堯獲“五個一工程”獎,夏天敏、于堅獲魯迅文學獎,范穩、雷平陽、羅漢、聶勒、楊佳富、李騫、樊忠慰等云南作家在魯迅文學獎、兒童文學獎、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莊重文文學獎、冰心散文獎等獎中,捷報頻傳,令人振奮。昭通作家群、兒童文學作家群、小涼山詩歌作家群、少數民族作家群、邊防武警作家群的崛起,更顯文學滇軍的實力。自中國作協與國家民委設立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以來,云南少數民族文學獲獎作品在全國獲獎數目和獲獎人數中始終居于全國各省市區的前列,從而確定了云南少數民族文學在中國少數民族當代文學中的突出地位。
云南音樂,唱響全國,備受矚目。在第五屆中國音樂金鐘獎和第十一、十二、十三屆CCTV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上,云南選手成績斐然,在國內外重大音樂比賽中也取得驕人成績。近幾年來,云南詞曲作家創作了《高原女人》《火把節的火把》《一窩雀》《打秧鼓》《踩著云》《打歌》等一批批優秀作品,尤其是云南的一批原生態音樂作品和原生態歌手在當代中國樂壇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在全國優秀流行歌曲創作大賽中,云南省文聯榮獲優秀組織獎,云南代表隊選送的作品《醉了麗江》《白云》,奪得大賽3個一等獎中的兩個,《月亮花》獲得銅獎;2009年云南省文聯參與承辦了“首屆中國聶耳音樂(合唱)周”,開幕式在京隆重舉行,開幕式主題晚會《前進頌》是唯一 一臺地方性晚會進入國家層面的文藝慶典晚會。云南的音樂家和全國的文藝家一起,以他們昂揚的愛國主義熱情和精彩的音樂表演,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獻上了一份厚禮。
云南戲劇,突出特色,推進有力。優秀劇目不斷亮相全國。《小河淌水》《鳳氏彝蘭》初選進入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劇目后,《鳳氏彝蘭》又獲文華獎。花燈劇《梭欏寨》在第三屆全國地方戲優秀劇目展演中榮獲一等獎。云南持續不斷地推出了2006年、2007年、2008年滇劇、花燈發展年度報告,云南新編花燈小戲集萃及DVD光碟,云南滇劇、花燈發展研究、云南地方戲叢書等書籍和視頻資料,一批精品力作隨之誕生,花燈藝術也通過電視走進了千家萬戶。
云南舞蹈,精彩紛呈,風格濃郁。《云南映象》一舉奪得中國舞蹈“荷花獎”的作品、編導、表演、舞美、服裝5項金獎,并成功入選2004—2005年度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母親河》《踩云彩》《美麗的大腳》《舞彩云》《太陽女》《麗水金沙》《彩云南現》《心跳火把節》等,先后在全國大賽中奪金摘銀;與此同時,《麗水金沙》《香格里拉》《勐巴拉娜西》《夢幻彩云南》《有一個美麗的地方》等一批大型歌舞,在不斷接受市場檢驗和觀眾考驗中也逐漸成熟,成為云南歌舞文化品牌。
云南曲藝,突出民族風采,盡顯地方神韻。彝族說唱、花腰傣■鼓說唱、對口快板、相聲、彈唱,百花齊放,后繼有人。在中國曲藝節、中國曲藝牡丹獎、全國少數民族曲藝大賽、CCTV全國少兒曲藝電視大賽等重大賽事中,云南曲藝閃亮登場,在金銀銅牌的獎項中,都有斬獲。
云南美術,風格獨特,盡展芬芳。“創新、特色、品牌、繁榮”8個大字,可概括云南美術的現狀,也可從在全國性美展中奪取金牌的版畫作品——鄭旭的《拉祜風情》、魏啟聰的《村寨》、郝平的《古瓶系列·故鑒圖》中讀到。進入新世紀以來,云南美術創作的整體實力不斷增強,正在積蓄力量,準備新的騰飛。總體上看,新時期的云南美術創作有其獨特性、多樣性。表現云南各民族之間的團結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成為創作的主要命題。這種創作走向符合當前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同時也是云南美術對中國美術的一大貢獻。尤其是2007年舉辦的“首屆云南國際版畫展”和“中國西部大地情”展覽,在全國以及國際上產生了重大影響。
鏡頭下的云南,神奇美麗豐富,魅力無限。秘境的云南、七彩的云南、時代的云南,通過攝影家的創作,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羅錦輝、陳安定等在聯合國環境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組織的影賽中奪得金獎。自耿云生的《烏蒙礦工》組照實現云南攝影作品在全國攝影藝術展中金獎零的突破,朱運寬榮獲中國攝影金像獎之后,云南攝影家的作品紛紛在全國性影展、大賽中獲得優異成績。2009年8月,第八屆中國攝影藝術節暨2009首屆大理國際影會在大理成功舉辦,空前的規模、規格、質量、數量和影響得到了領導、業界和社會的高度贊譽。彩云之南,聲名鵲起,大理好風光,世界共分享,云南攝影為發展云南民族文化強省和云南旅游大省做出了特殊的貢獻,為打造云南攝影天堂邁出了關鍵的步伐,“旅游圣地”、“攝影天堂”由此掀開了新的篇章。
云南書法,繼承傳統,探尋新路。全國書展,云南書家呈現獨特風采;各地碑林,鐫刻著云南書家的藝術個性。繼王榮興刻字藝術作品獲全國第五屆刻字藝術展金獎后,青年書法家張斌的書法作品在第四屆國際書法大展(韓國)中榮獲惟一的金獎,為中國書法增添了光彩。
云南民族民間文藝資源豐富,民間英才濟濟,作品璀璨奪目。600萬字的《中國民間文學集成·云南卷》成為中華文化寶庫中永恒的瑰寶。楚雄雙柏老虎笙獲全國首屆儺文化藝術節金獎,南澗彝族跳菜、東川神鼓奪得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辦的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全國吹奏大王”、“民間工藝大師”、“中國民間象腳鼓王”等榮譽稱號,成為云南民間文藝家的光榮和驕傲。云南省洞經音樂大賽的成功舉辦,推動了民間音樂的發展。云南豐富、深厚的民族民間文藝資源為民間文藝的發展提供了不竭的源泉。
影視藝術,異軍突起。云南電影,再現昔日輝煌;云南電視,精彩紛呈。《彝海結盟》首奪“五個一工程”電影獎。《花腰新娘》《諾瑪的十七歲》《德拉姆》分別榮獲中國電影華表獎最佳故事片獎和最佳數字電影獎。《好大一對羊》《一個生命的倒計時》《東方之光》《長征頌》《心中的香格里拉》《天和局》《誰主沉浮》《一江春水》《中國刑警·九月風暴》《雕刻大山的民族》《傣王》等一批云南題材、云南創作、云南演員、云南制作的本土影視作品引人矚目,“云南影響”新電影系列影響深遠。電視劇《解放云南》《錢王》《商賈將軍》《翡翠鳳凰》《我的團長我的團》《金鳳花開》《滇西1944》等在全國頗有影響,云南電視正在實現新的突破。
云南雜技,技藝超群,推陳出新,蜚聲世界。成都軍區戰旗雜技團和云南雜技團作為中國雜技界的兩支勁旅,戰果輝煌,引人矚目,云南的雜技藝術家,在國內雜技的金獅獎、金菊獎等和國際上的法蘭西共和國總統獎的爭奪中,所獲獎項不勝枚舉。《龍獅》這一我國重要的對外文化交流項目,足跡遍布全球13個國家60多個城市,演出近3600場,掀起了中西合璧的雜技旋風,讓世界見證了中國雜技藝術的獨特魅力。戰旗雜技團在國內外雜技賽場上奪得了45枚金牌,該團創作的大型雜技晚會《茶》創下了上海世博會簽單演出360場的記錄,并一舉榮獲了解放軍總政治部頒發的雜技藝術“總導演金獎”和28項專門獎項,獲獎規格之高、獎項之多,創下了空前的記錄,被中國雜技界譽為獲獎專業戶。
產業文聯,聯絡服務活躍在全省各產業的業余文藝家,創作成果豐碩,演出活動豐富多彩,他們還多次在全國的地礦、鐵路、交通、電力、煤炭等系統的創作演出活動中獲取大獎。
由云南省文聯主辦的《邊疆文學》以培養少數民族作家群,力推文學精品為己任,堅持辦刊宗旨,突出刊物特色上的成績,在全國期刊評獎中,被評為百種社科期刊的重點期刊,成為云南文藝期刊中獲此殊榮的惟一刊物。云南省文聯第六次文代會后,《邊疆文學》雜志發展成為了《邊疆文學》《邊疆文學·文藝評論》《邊疆文學·時代天驕》三個刊物,立足云南,面向全國,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2008年11月,《云南文藝評論》正式更名為《邊疆文學·文藝評論》,并從2009年1月起以月刊形式在國內外公開發行。2009年下半年,《邊疆文學·文藝評論》全新改版。改版后的《邊疆文學·文藝評論》以培養云南省文藝評論人才,發展繁榮云南省文藝評論事業,引導云南省文藝創作導向,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為己任,大力促進云南省文藝評論事業的發展與繁榮,為推進云南省的文藝創作和文藝評論提供了一個重要的陣地。
2009年5月,云南文藝網開通。云南文藝網建成后,充分利用數字網絡先進技術和快捷的信息傳播方式,向外宣傳推介云南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和當代文學藝術的最新創作成果,為云南文藝界提供溝通和交流的平臺,讓網站真正成為人們了解云南文藝的窗口,為推動云南民族文化強省的建設作出了獨特的積極貢獻。
2010年伊始,云南音樂、舞蹈等多個藝術門類整體亮相中國文聯“百花迎春”全國文藝界大聯歡,這也是西部大開發10年來對云南文藝的一次整體檢閱。參與演出的云南藝術家以其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清新的文藝形式獲得了領導和同行的一致好評。
二、文化強省,有為文聯推動云南文藝大發展
西部大開發的春風,正應了詩圣杜甫的名句“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世紀之交,云南文聯以時不我待的精神,圍繞建設綠色經濟強省、民族文化強省和建設面向東南亞、南亞國際“橋頭堡”三大戰略,開始探索一條特色創新的文藝發展之路。
近年來,云南省委、省政府和云南省文聯對文藝事業的投入力度加大:設立文藝創作采風專項經費,并設立文化體制和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大型文藝活動經費,還設立了云南文藝創作基金獎。
展會與文化活動豐富多彩:“云南赴京文化宣傳系列活動”、上海“云南文化產業推介周”、《云南映象》“中國文化南美行”、上海國際藝術節“感受云南”系列展演、“首屆聶耳國際音樂節”、“第二屆中國舞蹈節”、“第五屆中國舞蹈節”、“中國電影百年·云南紅河電影周”、首屆中國西部文化產業博覽會、第八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頒獎活動暨首屆西部少數民族文學節、“全國著名畫家畫云南”、“全國著名歌唱家唱云南”、“全國著名作家寫云南”、“華夏1944彩色昆明”等活動先后舉辦,云南省歌舞團赴俄羅斯參加中國文化節演出活動,云南省花燈劇團赴北歐巡演,云南藝術代表團在瑞士承擔“中國主賓國活動”演出任務,極大地提高了云南文藝的自身水平、擴大了云南文藝的影響。
影視產業方興未艾:“云南影響”新電影系列工程正式啟動,國家廣電總局批準建設全國唯一的省級實驗區——“中國云南影視產業實驗區”。昆明玉龍灣影視城、曲靖翠山影視城、大理天龍八部影視城、麗江茶馬古鎮影視城、云南元謀影視城、保山哀牢王宮影視城等影視拍攝基地建成。
民族歌舞產業市場廣闊:《云南映象》《母親河》《天地之上》《麗水金沙》《蝴蝶之夢》《勐巴拉娜西》《太陽女》《紅土地之舞》《七鄉鼓韻》《香格里拉》《夢幻彩云南》《茶馬古道》《阿詩瑪》《玉溪花腰》《騰越神韻》《怒江彩虹》等一大批具有濃郁地域及民族特色的歌舞,在全國大賽中屢屢獲獎,經受了市場的檢驗,為觀眾喜聞樂見。
文藝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奮進的號角。通過這些大型活動,云南省文聯真正起到了火炬手和號角手的作用。云南省文聯作為省委、省政府聯系文藝家的橋梁和紐帶,是繁榮云南文藝、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力量。獨具魅力的“文化云南”,已成為中國文藝寶庫中璀璨耀眼的高原明珠。
三、奮發有為,在新的歷史起點為建設云南民族文化強省譜寫新篇章
2010年2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的陪同下,來到中國文藝家之家進行調研。這在全國文藝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各地文藝界紛紛以多種形式學習傳達貫徹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要講話精神。
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好中央領導同志重要講話精神,抓住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發展機遇,抓住省委、省政府把文化建設納入了全省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總體布局,建設云南民族強省的戰略機遇。云南省文聯和廣大文藝工作者將積極投身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為云南民族文化強省建設譜寫新篇章。
要努力辦好云南青年作家培訓班,召開好云南青年作家創作會,推薦參評魯迅文學獎的作品,扶持好《中國維和英雄》報告文學創作,將重點抓好《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富滇銀行》《解放大西南》《護國風云》《香格里拉》《遠征軍》新版《阿詩瑪》《云南百年》《歷史時刻》《云飛揚》等重點影視作品的制作生產,舉辦好繁榮云南詩歌創作研討會,全省音樂詞曲作者培訓班,創作一批有影響力的書畫作品,出一批有震憾力的攝影作品,把云南打造成攝影家的天堂;創作一批高質量的舞蹈、戲劇、曲藝、雜技作品,爭取在全國乃至國際上有一席之地。積極探索引導新型文藝實現形式,開辟新興的文化產業模式,培養出更多的藝術家、影視專家,出一批新人,出一批好作品,拍一批好的影視劇,全面促進云南文藝事業和文化產業的創新、繁榮和發展。在抓好作品創新的同時,還要努力抓好文藝品牌的創新。云南省文聯要把“云南文苑”、《邊疆文學》、《邊疆文學·文藝評論》、云南文藝網、“春之聲——新年音樂會”、“春滿彩云南——云南文藝界新春聯誼會”、“百名文藝家送歡樂、下基層”、文學藝術創作基金獎打造成云南文藝的新品牌,不斷擴大其影響力,努力開創云南文藝的新局面。
云南地處祖國邊陲,毗鄰越南、老撾、緬甸等東南亞國家,與印度、孟加拉國等南亞國家相望,具有得天獨厚的便利條件。文聯應重點組織好“東南亞、南亞電視藝術周”、“云南文化南亞行”、“大理國際影會”等重要活動,提升云南在上述國家和地區的知名度,全方位地開展政府的、民間的文化交流,促進“橋頭堡”建設提升為國家戰略,服務全省對外開放中心工作。
高度重視文聯組織自身建設,進一步夯實全省文藝工作和文聯工作長遠發展的基礎工程。云南省文聯將切實履行好聯絡、協調、服務的基本職能,以高度的事業心和使命感,高起點謀劃云南文藝大發展大繁榮的舉措。
“云南文苑”項目是云南省委、省政府確定的一項文化工程,是為著力解決云南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文藝家、文藝工作者創作平臺、條件匱乏等問題而作出的重要決策,是黨和政府為全省文藝家做的一件實事。云南省文聯將全力以赴,樹立創新精神、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進速度、提高規劃水平、狠抓工作落實,積極推動“云南文苑”建設項目,把“云南文苑”建設成具有藝術性、民族性、時代性、國際性,全國一流的云南文化標志性工程,使之成為全省文藝工作者的創作之家、溫馨和諧之家,把云南營造成為全國文藝家創作和生活的“樂土”,為云南民族文化強省的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