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南沐新雨,萬紫千紅春滿園。
黨中央歷來高度重視文學藝術事業。黨的十七大發出了推動文藝事業的大發展大繁榮的動員令,云南省委第八次黨代會做出了“建設云南民族文化強省”的重要部署。作為建設云南民族文化強省生力軍的云南文藝界,我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在紀念西部大開發十周年的今天,我們要站在新的起點上,進一步解放思想,團結奮進,努力開創文聯工作新局面。從云南的實際出發,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在全面履行文聯工作職能的同時,要重點抓好七個結合、強化七種意識、打造八大文藝品牌,量化文聯各協會的工作。
一、抓好七個結合
(一)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與貫徹省六次文代會精神相結合。
科學發展觀是統領各項工作的指導方針,我們的文藝工作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才能更好更快地發展。在云南省六次文代會上,云南省委書記白恩培、云南省省長秦光榮、省委副書記李紀恒、宣傳部部長張田欣作了重要講話,并提出要求,不僅總結了過去的成績和經驗,而且為我們指明了方向。我們只有把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與貫徹省六次文代會精神相結合,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績。
(二)隊伍建設與基礎設施建設相結合。
沒有文藝人才,就不可能有文藝作品。我們要千方百計發現和培養人才,盡可能地為他們創造條件,讓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創作出更多的精品力作,同時盡快改變各級文聯基礎設施差的情況,加強文聯基礎設施建設。
(三)為文藝家服務與構建和諧文聯相結合。
加大為全省文藝家服務的力度,實實在在地推動云南文藝大發展大繁榮。同時創造一個寬松和諧的人文環境,提倡文人相敬,把精力和時間用在創作上,創作出無愧于時代的精品力作。
(四)深化改革與體制創新相結合。
我們必須加大改革力度,通過改革創新,打破束縛自身發展的機制與體制,逐步建立和完善新的文藝體制,使我們的文藝工作更富有活力,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
(五)傳承與吸收外來先進文化相結合。
云南各民族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這是繁榮文藝工作的血脈和根本,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掉。要采取各種辦法,將祖先留給我們的優秀文化遺產世世代代傳承下去。同時我們又要不斷吸收和借鑒外來的先進文化,以此來不斷豐富和發展我們的文化內涵,使文藝之花開得更加艷麗。
(六)精品創作與百花齊放相結合。
創作出優秀的文藝精品,始終是我們的追求目標,構建和完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文藝作品擔當著重要的職責。在弘揚主旋律的同時,允許不同風格、不同流派、不同形式的文藝作品存在和發展,包容多樣,文藝百花園才可能呈現爭奇斗艷、五彩繽紛的壯麗景觀。
(七)加強黨的建設與建立學習型文聯、學習型協會相結合。
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文聯是黨聯系文藝家的紐帶和橋梁。因此,文藝工作者應站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高度,把發揮個人藝術天分和聰明才智融入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祖國文化的繁榮昌盛的偉大歷史性進程中,同時,文藝工作者必須始終注意加強學習,才能推陳出新,創作出更新更好更多的文藝精品。
二、強化七種意識
(一)使命意識
黨的十七大作出了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大戰略部署。文藝工作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我們要站在更高的起點,抓住機遇,乘勢而上,開拓進取,努力完成十七大提出的繁榮文藝的歷史重任,奮力開創文聯工作新局面。
(二)大局意識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文藝工作的重要責任,文藝界必須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方針政策和中心工作,發揮影響力作用,加強文藝創作,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提升文聯在經濟社會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三)創新意識
努力保持文藝蓬勃發展的態勢。文藝是最具有創新性的領域之一,云南是文藝工作的一方沃土。我們要把中央的精神、人民的呼聲和時代的需要作為開拓文聯事業的強大動力,大力推進文藝理論創新、機制創新,以及文藝觀念、內容、風格、流派的創新,使文藝工作者的創新精神和創造活力競相迸發、充分涌流,不斷增強文藝作品的吸引力、感染力和云南文化的競爭力、影響力。
(四)服務意識
要堅持以人為本,積極探索服務文藝工作者的途徑和辦法。關心文藝家的創作和生活,特別要為文藝家深入生活掛職創作提供良好條件,最大限度地為文藝工作者提供優質服務,努力在創作經費、成就展示、藝術傳承等方面為文藝工作者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為文藝工作者施展才華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同時,努力擴大服務范圍,拓寬服務渠道,改進服務方式,增強服務本領,提升服務水平,真正把文聯建成廣大文藝工作者的“溫馨和諧之家”。
(五)品牌意識
努力提高打造文藝精品的能力。充分發揮云南文藝資源豐富、文藝人才薈萃的優勢,從實際出發,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在繼續著力打造“云南映象”、“云南原生態音樂”、云南畫派、云南少數民族文學作家群等已有知名品牌的同時,努力尋求新的亮點,創建一批立得住、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下的文藝新品牌,使之成為時代的文化標識和可長久利用的文化資源。
(六)團結意識
努力形成融洽和諧的良好氛圍。提倡文人互重,反對文人相輕;提倡相互學習,反對門戶之見;提倡相互包容,反對低俗作風;提倡善意批評,反對惡意攻擊。不同藝術門類、不同藝術流派、不同年齡階段的文藝工作者都應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多做溝通交流、增進了解、化解矛盾的工作,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形成團結和諧的良好氛圍和工作環境,心情舒暢干事業,同心同德促繁榮,促進廣大文藝家藝術之樹常青。
(七)百花齊放意識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要努力推動各文藝門類的創新發展。只有文藝門類的百花齊放,才能形成文藝的大發展大繁榮的良好局面,才能無愧文聯肩負的神圣的歷史使命。
三、打造八大文藝品牌
(一)高標準、高質量規劃建設好省委、省政府2009年確定的重點工程之一“云南文苑”(即云南文學館、云南藝術館、云南文藝家之家、云南文學院),使之成為云南文化大觀園,云南省的一個文化地標工程。
(二)辦好“春之聲”云南新春音樂會、“春滿彩云南”文藝界新春聯誼會。
(三)組織好“春滿彩云南——百名文藝名家送歡樂、下基層”活動。
(四)組織好云南文聯“山茶花戲劇獎”藝術團送戲下基層活動。
(五)組織云南文藝創作基金獎,每年表彰一批獲全國性大獎的作品,每兩年表彰一批優秀文藝作品。
(六)辦好中國大理國際攝影周。
(七)辦好“三刊一網”——《邊疆文學》、《邊疆文學·文藝評論》、《邊疆文學·時代天驕》、云南文藝網。
(八)辦好中國·東南亞、南亞文化藝術周。
四、抓好十個方面工作
(一)每個協會每年要審批一至兩次新會員。發展會員、壯大文藝隊伍是文聯的基礎工作,也是出精品、出人才的前提。
(二)每個協會每年要培訓一至兩次會員。提高會員的素質,就是要通過培訓的方式,給他們介紹新知識、新思想、新動向,開闊會員的眼界,拓展會員的思路,激發會員的創作熱情。不僅要培訓新會員,也要重視培訓老會員。
(三)開辦名家講座。文聯各協會是出作品、出人才的地方,這是文聯的優勢和價值所在。我們應該把這種優勢服務于社會,變成社會效益,產生社會影響,所以文聯要舉辦講座,請國內外的名家學者介紹以文藝工作為主的新知識、新文化、新思想,交流經驗,促進創作。講座要向社會開放,擴大影響。
(四)每個協會要建立基層聯系工作點和采風創作基地。每年進行一至兩次到基層的主題采風活動。文藝工作者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這樣才能取得第一手的創作素材,寫出有血有肉的作品,也才能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
(五)每年進行一至兩次到省外、國外的交流考察。云南是全國民族最多的省份,要繁榮發展,就要不斷吸收外來文化,先進文化,要多看到我們的不足,多向別人學習,擴大交流交往。只有這樣,才能夠推動云南文藝工作更好更快地發展。
(六)每年舉辦一至兩次在全國乃至世界有影響的活動。通過舉辦大活動促進大發展大繁榮是文聯的一項重點工作,每年都要組織有影響力的文藝賽事、文藝活動。
(七)每年抓一至兩個重點題材的創作。繁榮文藝,既要抓數量,更要抓質量。沒有數量的支撐就談不上繁榮,沒有質量作保證就無法提高,每年組織力量抓好重點題材的創作,特別要抓好反映云南題材的文藝創作。
(八)每年推出一批新人新作。有的藝術門類人才青黃不接是當前云南文藝界面臨的突出問題。發現人才,培養人才是文聯各協會的重要職責。我們要通過培訓、推介、資助、獎勵等多種方式對那些有潛力、有抱負的文藝青年進行扶持,逐步壯大文藝隊伍。
(九)每年表彰一批優秀文藝作品和文藝工作者。優秀作品和優秀文藝工作者要每年表彰,以此增強文藝工作者的自豪感、自信心,樹立文藝家在社會上的地位和形象。
(十)每年舉辦一次“春滿彩云南——百名文藝家送歡樂、下基層”活動,把歡樂和溫暖送到基層,為人民大眾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
做好上述工作,是文藝界深入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落實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設綠色經濟強省、云南民族文化強省和面向西南開放“橋頭堡”戰略的主要措施。全省文藝界要以時不我待的精神,抓住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機遇,把“云南文苑”為作為文化“橋頭堡”,依托“云南文苑”建設好東南亞、南亞藝術館和中國少數民族音樂、舞蹈館,舉辦好中國、東南亞、南亞文化藝術周,為實現云南從民族文化大省向民族文化強省邁進和“橋頭堡”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鄭明 云南省文聯主席、黨組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