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底至2000年初,我國政府決定在685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3.5億多人口的廣袤地區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翻開了建設一個新西部的宏偉篇章。四川,這個被稱為“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內陸地區,在西部大開發中跨越式的發展,成績令人矚目。西部大開發對四川來說,不僅帶來了地區經濟社會的大變化,也使四川的文藝發展躍上了一個新的臺階。10年里,在中央、省委的政策支持下,四川省文聯經歷了一個從夯實基礎到全面發展、做大做強的發展歷程,經歷了文藝從陽春白雪走向群眾,高雅文藝和通俗文藝齊頭并進的發展歷程。10年中,四川文藝和文聯工作在全局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文藝創作環境寬松和諧,文藝隊伍團結向上,廣大文藝工作者和文藝家的工作熱情和創作熱情更加高漲,文藝發展進入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在大好形勢下,省文聯及各團體會員,認真履行聯絡、協調、服務職能,堅持“二為”方向、“雙百”方針和“三貼近”原則,團結動員全省文藝工作者,為繁榮發展四川文藝事業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全省文藝創作日益繁榮,文藝活動空前活躍,文藝人才不斷涌現,各個藝術門類百花齊放,異彩紛呈,呈現出團結、發展、繁榮的大好局面。
10年,四川文聯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開展了大量主題文藝活動,文藝和文聯的地位作用日益提高
四川文聯在工作中認識到,只有增強大局意識,圍繞中心開展主題文藝活動,把文藝工作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之中,才能獲得省委、省政府領導的重視、關心和支持。10年來,四川文聯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策劃組織了大量主題文藝活動,活躍了文藝大舞臺。把開展“文藝惠民”活動作為各級文聯和文藝家協會的重要工作,從擴展文藝活動受眾的覆蓋面上,從增強受眾的參與性上大下功夫,努力地提高主題文藝活動的質量和影響。堅持品牌文藝活動的打造,著力建設文藝活動的載體。抓好春熙放歌大型演唱會、情系百姓下基層慰問演出、中國西部“三品”博覽交易會、四川北京書法雙年展、巴蜀文藝獎評獎等品牌文藝活動,同時,正積極策劃舉辦巴蜀藝術節。這些品牌活動的舉辦從內容到形式都進行了逐步的創新,有些品牌活動已經走向了市(州)、縣(市、區),極大地提高了文藝品牌活動在社會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提升了文聯的整體形象。10年里,省文聯及各團體會員圍繞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在重大政治紀念活動和節慶日,開展了一系列有聲勢、有影響的文藝活動。為迎接和慶祝黨的十六大、十七大勝利召開,配合抗擊“非典”、抗震救災、建黨85周年、朱德同志120周年誕辰、鄧小平同志100周年誕辰、抗戰勝利60周年、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建軍80周年等重大節慶日,舉辦了中國西部大地情中國畫展、春熙放歌合唱節、四川曲藝家精品展演晚會、春熙放歌·在黨的陽光下文藝演出等活動。舉辦了以科學戰勝“非典”,用藝術振奮人心現場贈畫、萬眾一心抗“非典”書畫展等活動。在上海音樂廳成功舉辦以“感恩”為主題的音樂會。在廣州舉辦以“攜手同行,明天更美好”為主題的“5·12”汶川大地震周年紀念晚會。舉辦“感恩·重建——紀念‘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舉辦以“生命的綻放”為主題的“5·12”汶川特大地震周年紀念暨第二屆挑戰命運特殊藝術大賽頒獎晚會。組織四川省文聯藝術團赴韓國進行“關愛四川、感恩韓國”大型公益演出和“凝聚每一份愛”赴臺灣感恩慰問演出。通過系列主題文藝活動的開展,有力地服務了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配合了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向社會展示四川文藝事業的豐碩成果,傳播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贏得黨和政府的肯定和人民群眾的歡迎,文藝工作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地位、作用更加明顯。
10年,四川文聯堅持“二為”方向,精心組織“文藝惠民”活動,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豐富多彩
省文聯和各團體會員,堅持以惠民文化品牌為核心,廣泛開展面向基層、服務群眾的文化惠民活動,深入基層服務群眾,在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成效日益突出,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不斷增強。通過“送文化下基層、情系百姓慰問演出”等多種形式,組織文藝家深入到田間院壩、社區廣場、企業學校、部隊營區,演出了大量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還利用元旦、春節等傳統節日,集中組織文藝家深入基層,演出文藝節目,送春聯、書畫等。據統計,全省各級文聯和協會共開展各種形式的文藝活動2300余次,其中省級各文藝家協會400余次,市州文聯1900余次;全省文聯系統送文化下基層9300多場。開展了全國優秀少兒合唱歌曲進校園,鏡頭見證“百年牽手、重建家園”災后集體婚禮,中國書法名家走進地震災區暨綿竹市“蘭亭小學”奠基儀式,赴茂縣、汶川慰問(雜技專場)演出,情系百姓·送歡樂下基層——赴四川地震災區綿竹市和北川縣慰問演出等活動。這些惠民文藝活動的開展,普及了文化藝術知識,推動了群眾性文化活動的開展,給群眾送去了溫暖和歡笑,進一步密切了廣大文藝工作者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10年,四川文聯狠抓“出作品,出人才”工作,新人和佳作不斷涌現
“出作品,出人才”是文藝和文聯工作最基本的任務,也決定著一個地方文藝界的地位。要出作品,出人才,第一位的是抓創作。只有抓創作,才能出作品;也只有在抓創作的過程中,才能培養人才、發現人才和造就人才。四川文聯必須始終將“出作品,出人才”作為重點工作來抓。
出作品方面,省文聯堅持組織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采風創作。2010年,成立了省文聯創作中心,重點加強文藝精品的創作力度。同時,把創作任務以量化指標列入各協會的年度工作目標進行考核,作為市州縣文聯工作先進單位的必要條件進入評選,促進各相關單位積極地抓創作。努力辦好各種文藝刊物,為文藝創作提供展示平臺。在創作上,特別關注大事件,注重大題材的創作,如以紀念“5·12”汶川大地震為主要題材,創作了大量的美術、書法、音樂、攝影等作品,發行了國內首部反映抗震救災的兒童電影《風雨之后》。10年里,全省文聯系統共創作出各類文藝作品20余萬件,有1400余件作品在全國獲獎,3500余件獲省級獎勵。其中,出現了一大批精品力作,川劇《易膽大》《巴山秀才》,雕塑《斗轉星移》,繪畫作品《熊貓》《峻嶺嵯峨》,歌曲《村支書》《麻辣燙》,器樂曲《尼蘇調》《川腔》《裂谷風》,《歷代名人詠四川》書法作品,高原彩虹——四川藏族聚居區攝影展、“5·12”汶川大地震攝影展,舞蹈《紅色少年》《放飛希望》《生命的綻放》,曲藝《天網神兵》,民間文藝《中國民間歌謠集成·四川卷》《中國民間諺語集成·四川卷》,電視劇《我在天堂等你》《康定情歌》,電影《香巴拉信使》,雜技《雙人技巧》等等,在全國各文藝專業評獎中獲得了不俗成績。
出人才方面,省文聯和各團體會員通過召開座談會、表彰會、先進事跡報告會等形式,加強對廣大文藝工作者特別是中青年文藝家的思想道德、職業道德和藝德教育,使文藝隊伍的思想道德建設和業務水平得到了不斷提升。省文聯先后向全省文藝界發出向叢飛、林強學習的“倡議書”,對著名曲藝家鄒忠新榮獲中國曲藝最高獎牡丹獎終身成就獎進行宣傳表彰。2008年初,省文聯推出人才工程實施措施。9月,又與省委宣傳部、省人事廳聯合表彰了30名四川省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省文聯還開展了四川文藝推新人大賽,全國少兒書法作品展,中小學生優秀藝術人才選拔賽,太陽神鳥獎青少年、兒童舞蹈電視大賽,亞洲青少年音樂比賽(四川賽區)等一系列活動,發現和培養了大批中青年文藝人才。舉辦了各類藝術人才培訓班,培訓了一批文藝人才。2007年、2008年、2009年連續3年,開展了音樂、舞蹈兩個藝術門類面向全省的藝術水平考級工作,全省有近15萬人參加考級,從中發現了一批有較大發展潛質的文藝人才。啟動了文藝人才信息庫,對文藝人才進行綜合管理和開發。開展了民族民間文藝杰出傳承人、四川現有曲種和曲藝從藝演員以及曲藝團體等的調查工作。這些舉措,促進了我省文藝人才的培養工作,據統計,到2009年底,省文聯所屬各文藝家協會共有會員18766人,其中國家級文藝家協會會員2700人。
10年,四川文聯堅持正確導向,加強文藝理論研究、文藝評論和文藝評獎工作,馬克思主義在文藝領域的指導地位不斷鞏固
文藝要發展,理論評論必先行。四川省文聯及各文藝家協會在把握正確導向、促進文藝繁榮發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效明顯,實現了新突破。四川文聯充分發揮了省文聯創作理論研究室、各文藝家協會特別是省文藝評論家協會的作用,文藝理論研究和文藝評論工作得到加強。召開四川省文聯重大題材、重點作品創作研討會、四川省文聯工作及文藝理論研討會、川渝文化合作論壇等大型會議。團結各方面的文藝評論家,推出一批文藝理論、評論成果。以《四川文藝報》、四川文藝網等文藝報刊和網站為平臺,為文藝評論家提供更多陣地,推出了一批以探索文藝發展規律,引導人們增強審美情趣,提高文藝賞析能力,推薦優秀作品為主題的高質量文藝評論。加強評獎工作,充分發揮評獎的導向作用,特別是巴蜀文藝獎的評獎工作,10年里,組織開展了第四屆、第五屆、第六屆巴蜀文藝獎的評獎工作,3屆共評出獲獎優秀文藝作品367件,榮譽獎作品111件,通過不斷的改進評獎過程、方式,增強了巴蜀文藝家評獎的公正性、科學性和權威性,提高了吸引力和影響力。
積極支持文藝家參與全國性文藝評獎,為他們參賽出謀劃策,做好服務工作。組織推薦文藝評論文章參評中國文聯第五屆、第六屆文藝評論獎連續榮獲一等獎,組織推薦文藝評論文章參評中國曹禺戲劇文學獎評論獎并獲獎,獲獎等級和獲獎數量居各省前列。舉辦四川省視協抗震救災優秀電視節目頒獎典禮。組織推薦了作品參評中國音樂金鐘獎,組織藝術家參評中國戲劇梅花獎、二度梅和戲曲小梅花獎,組織推薦作品參加全國“小荷風采”比賽,報送“全國德藝雙馨電視藝術工作者”評選,組織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作品推選,報送金雞、百花電影節評選材料。通過組織參加系列全國性展賽,為優秀作品和人才的脫穎而出創造了條件,為四川文藝及文藝家在全國舞臺上獲得了展示和競爭的機會,為四川文藝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文藝理論研究、文藝評論和評獎工作的深入開展,使文藝工作的規范性和導向性顯著提高,為堅持文藝工作的正確導向,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文藝領域的指導地位,促進我省文藝事業的健康發展起到了積極有力的作用。
10年,四川文聯關注民族民間文化,精心實施“民保工程”,民族民間文化藝術得到有效保護
民族民間文化是中華民族創造的極其豐富和寶貴的文化財富,四川民族民間文化資源十分豐富,四川文聯高度重視民族民間藝術的保護傳承工作,在完成了工程浩大的民間文學三套集成編輯出版之后,2006年,又在省委宣傳部的大力支持下,開始實施覆蓋音樂、曲藝、民間藝術等文藝門類的“四川民族民間藝術保護工程”。幾年來,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建檔立制,參與搶救搜集、編纂出版了《中國木板年畫集成·四川綿竹卷》,編著出版了《四川民間工藝百家》《彝族民間文藝概論》《巴渠民間文藝與民俗研究》《鄒忠新金錢板演唱作品精選》《四川曲藝概述》《四川省民族民間音樂研究文集》,錄制出版《張永貴竹琴演唱精品DVD》,出版蔣守文著《四川曲藝史話》,出版《王智忠古彩戲法作品精選》光盤,編纂《四川彝族民間音樂全集》。在繼續開展“民保工程”的同時,緊緊圍繞抗震救災、重建家園這一中心,迅速開展了一系列保護羌文化的工作,編纂《中國服飾文化集成》之《羌族服飾卷》,協助編纂《羌族口頭遺產集成》。舉辦西部地區首個“中國曲藝之鄉”岳池授牌系列活動,開展民間文化遺產的原產地保護即考察推薦文化之鄉的命名工作。通過開展這些工作,使民族民間文化藝術得到有效和及時的搶救保護,為四川民間文藝寶庫增添了一筆豐厚的財富,對傳承中華文化,弘揚民族精神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10年,四川文聯積極開展對外文化交流,四川文藝在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提高
我們緊緊圍繞服務于構建“大外宣”、“大外交”格局,充分發揮對外民間文化交流的獨特優勢,積極開展一系列對外民間文化交流活動。內容和形式的日益豐富,渠道和層次的更加多樣,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文化交流態勢,展示了巴蜀優秀文化的風采和魅力。
先后組織藝術家赴法國、俄羅斯、日本、印度、韓國、越南、泰國、澳大利亞等國交流、辦展。舉辦和參與舉辦了中日青少年漫畫交流展、中韓美術作品交流展、龍山國際美術節、中國四川·日本山梨書法友好交流展、世界文化書法藝術大展、第十屆中韓書法交流展。特別是高原彩虹——四川藏族聚居區風情攝影展,集中了川內攝影家的經典之作,反映了藏族聚居區的人文和自然風光,在法國、印度等地成功展出,受到海外觀眾的廣泛好評。承辦了“四川法國文化年”交流活動,推出法國色彩魔術師德尼斯繪畫展。組織展出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油畫素描大展,組織、引薦遂寧市雜技團參加了法國舞臺之火雜技節。參加承辦了“中國·俄羅斯年”系列文藝活動,參加了世界性的點燃下一根火柴·紀念安徒生200周年誕辰大型活動,引進俄羅斯畫家庫斯夫·喬夫作品、藝術大師畢加索版畫展出,組織東方茉莉·花開悉尼專場音樂會赴澳大利亞演出,組織少兒舞蹈直通車澳門行,舉辦秋韻——中日畫家聯合展。推薦作品參加第二屆法國巴黎攝影雙年展和第25屆中日友好少年書法交流大會。接待了新加坡藝術團、新加坡華人文化節總工委會訪華團、泰中藝術家聯合會、德國畫家代表團、新西蘭文化代表團等外國文化團體來川考察交流。通過對外文化交流活動的開展,把具有獨特魅力的巴蜀文化介紹給世界,增進了相互交流,擴大了四川文化在海外的影響。
10年,四川文聯履行職能,創新機制,切實加強文聯自身建設,文聯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不斷加強
10年里,四川省文聯在西部大開發政策的支持下,緊緊抓住全國文化體制改革的機遇,創新體制機制,擴大文聯工作的職能和范圍,更好地推動了文藝事業的大發展大繁榮。以省委辦出臺《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期文聯作協工作的意見》為契機,推進了全省文聯的各項建設,特別是基層組織建設,文件下發后,已先后有12個市(州)出臺文件提出貫徹落實意見,有的還創造性地貫徹落實省上文件精神。更新發展觀念,拓寬工作領域,在文聯系統內部,從體制機制的創新入手,成立了四川省文聯展演中心、維權中心和藝術團,為開展行業管理、行業服務和各藝術門類的整合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平臺。高度重視基層文聯組織建設,我省21個市州均已建立了文聯組織,全省181個縣(市、區)有117個建立了文聯。切實加強省文聯基礎設施建設,四川省沫若藝術院建成并投入使用;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已開始重建四川美術館。開展了音樂、舞蹈類社會藝術水平考級工作,并逐步在其他藝術門類創造條件開展此項工作,進一步掌握文藝人才成長的現狀,拓寬藝術行業協會工作的領域。開展了對文聯干部的培訓、輪訓,舉辦了文聯系統領導干部培訓班,重點培訓了市州及縣級文聯領導干部。出臺《四川省文聯目標管理實施辦法》,對機關處(室)和省級文藝家協會每年工作目標進行考核、獎勵。設立綜合性的四川省文聯工作先進單位和“出作品,出人才”、“送文化下鄉”、“基層文聯組織建設”3個單項獎,推動了各市州、縣(市、區)文聯工作的蓬勃開展。
2010年2月召開的四川省文聯六屆二次全委會確定了未來5年省文聯工作的總體目標,即要培養壯大有巴蜀氣派的文藝川軍,創作推出有巴蜀風格的精品力作,打造叫響在全國有影響的文藝品牌,廣泛深入地開展文藝惠民活動,形成人才輩出、佳作紛呈的大好局面,使四川文藝進入全國文藝第一集團軍行列,力爭西部第一。美好的發展藍圖已經繪制,銳意進取的四川文聯人,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西部大開發政策的有力支持下,在省文聯黨組和主席團的帶領下,正滿懷激情,勵精圖治,續寫文藝發展新的輝煌,為實現四川文藝的大發展大繁榮不懈努力,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