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塊碩大的通靈寶玉的映襯下,身著白色長衫的寶玉、黛玉翩然起舞,尼羅河畔的舞臺頓時被幻化成太虛幻境,一個凄美悲愴的愛情故事即將展開……埃及當地時間7月5日晚,由中國文聯主辦、北京友誼歌舞團承辦的大型舞劇《紅樓夢》赴埃及巡演活動在開羅歌劇院首演,于亦真亦幻的華麗場景中,第一次向埃及觀眾展示了經由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改編的舞動紅樓的藝術魅力。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胡振民,中國駐埃及大使武春華,埃及文化部部長顧問安瓦爾·易卜拉辛希姆,埃中友協副主席艾哈邁德·瓦利,埃及國家文化中心主席兼開羅歌劇院院長阿卜杜·穆尼姆·卡米勒,北京友誼歌舞團團長王楊、副團長兼藝術總監(jiān)劉斌,以及中國文聯代表團成員梁鴻鷹、趙衛(wèi)東、董占順、迪麗娜爾·阿不都拉、鄭詠等,出席了在開羅歌劇院露天劇場舉行的首演招待會,并觀看了首演。首演招待會由中國駐埃及大使館文化處參贊、開羅中國文化中心主任陳冬云主持。
胡振民在首演招待會上的致辭中說,中國和埃及同為世界文明古國,都擁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雖遠隔千山萬水,但友誼源遠流長。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1956年兩國正式建交以來,兩國高層互訪不斷,經濟、政治和外交等方面的合作日益加強。在兩國政府高度重視和大力推動下,文化交流日益頻繁,成為兩國人民友好往來的重要紐帶,在密切兩國關系、增進相互了解和友誼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中國文聯是目前中國文藝界最大的人民團體,主要任務是團結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發(fā)展和繁榮文學藝術事業(yè),積極開展對外文化交流。多年來,中國文聯始終致力于中埃文化交流事業(yè)。
胡振民說,《紅樓夢》是中國家喻戶曉的古典文學巨著,也是世界文學史上最偉大的長篇小說之一。北京友誼歌舞團創(chuàng)新性地將《紅樓夢》改編為大型舞劇,以舞蹈的肢體語言優(yōu)雅地詮釋了這部文學名著深刻的思想內涵和豐富的人文底蘊。衷心希望廣大埃及觀眾通過欣賞這部舞劇,既能領略古老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又能了解當代中國藝術發(fā)展的成就。衷心祝愿中埃兩國文化交流歷久彌新,繁榮發(fā)展,永葆活力。
武春華也在首演招待會上致辭。他說,這部大型舞劇能夠來到埃及演出,是開羅歌劇院與中國文聯通力合作的結果。相信這部舞劇在埃及的成功上演,將使埃及人民更直觀地了解《紅樓夢》的故事,加深對中國歷史文化的理解,將會成為中埃兩國文化交流史上又一個盛事,對促進雙邊文化交流、增進兩國人民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發(fā)揮積極作用。
由北京友誼歌舞團創(chuàng)演、上海城市舞蹈有限公司出品的大型舞劇《紅樓夢》,以寶、黛、釵3人的情感糾葛為主線,演繹了寶黛初會、劉姥姥進大觀園、海棠詩社、黛玉葬花、婚禮驚變和寶黛重逢等經典段落,以充滿詩性的肢體語言和現代人的視角,用獨舞、雙人舞、三人舞和群舞等多種舞蹈形式,將120回、100多萬字的小說凝煉在90多分鐘的表演中,表達了人們對自由和愛情的渴望與追求。
演出當晚,開羅歌劇院的舞臺被布置得猶如夢境一般,金碧輝煌的府邸、幽靜雅致的竹林、喜慶大氣的婚堂……不僅展現出美輪美奐的舞美效果,而且講述了一個精彩絕倫的故事。隨著戲劇情節(jié)慢慢展開,俊朗活潑的寶玉、溫婉脫俗的黛玉、富貴端莊的寶釵、潑辣霸道的鳳姐、幽默滑稽的劉姥姥等一位位個性鮮活的人物陸續(xù)登場,而布景中紅紅的燈籠、巨大的風箏,舞蹈中手絹舞、水袖舞、扇子舞,音樂中嗩吶、二胡和不時穿插的幾段婉轉低回的吟唱等,大量具有濃郁中國元素和民族風情的藝術手段的運用極富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營造出一個如詩如夢的完美意境。
“由夢開始,由夢結束。”在該劇編劇、導演趙明心中,大型舞劇《紅樓夢》演繹的就是一場夢。在國外演出,雖然沒有一萬個讀者會有一萬種寶黛情結的擔心,但要讓外國觀眾將這個夢看懂、看明白,通過肢體動作表達復雜的故事情節(jié)和細膩的人物情感就顯得極為重要了。“舞蹈是世界共享的語言,也是中國文化傳播給世界的一種很好的方式和橋梁”,因此他在編舞時,通過中國古典舞來塑造人物形態(tài),用現代舞的思維方式折射出人物內心的復雜對抗和矛盾沖突,同時加入芭蕾托舉這種國際性的舞蹈語匯,在堅持民族特色和中國人文的基礎上,又可以符合外國人的審美趨向,讓他們覺得親切,幫助他們理解劇情,也可用今天的情感表達方式來解讀經典,令其具有現代意味。
舞臺上,演員行云流水般的靈動舞姿,生動刻畫出人物豐富的內心獨白;舞臺下,觀眾們被帶入到中國古代的歷史長河之中,心緒隨舞者的跳躍翻轉而起伏波動。“很感動!”“太美了!”很多人被男女主人公之間的生死愛情深深打動,每每舞到精彩處全場就會掌聲四起,而當舞劇尾聲寶黛二人于祥云之中重逢時,全場更是掌聲雷動,一些觀眾在演員謝幕時起立鼓掌、拍照留念,為之傾倒。坐在前排的法特馬是位考古學家,她說觀看這部舞劇是件非常享受的事情,“藝術水準很高,演員美、舞蹈美、服裝美、景致美,總之是很震撼,我會好好回味今晚的演出。”“每一段舞蹈我都喜歡!”在銀行工作的甘馬路的感受很簡單也更直接。很多埃及觀眾是第一次在現場觀看中國演出,媒體記者伊娜斯就是其中之一,她說,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這部舞劇令她進一步了解了中國文化。“我的眼淚都要流下來了!”身為中文導游的阿巴斯用一口流利的中文向記者說道:“我在大學學習中文時接觸過《紅樓夢》,但看書與看節(jié)目的感覺完全不一樣。”他認為,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埃及也是文明古國,兩國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他非常向往中國文化,學習中文是非常對的選擇,能夠將埃中兩國文化相交融令他感到非常自豪。而與他不同的是,安瓦爾·易卜拉辛希姆對《紅樓夢》的故事并不是很了解,但卻對中國藝術家們的表演一直都抱有很大期待,他認為這樣的活動為埃及人民提供了近距離欣賞中國文化的機會,對埃及新一代的年輕人了解世界文化最新發(fā)展成果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藝術是不同國家間在精神層面進行溝通的非常好的途徑,我們不僅要扎根歷史,而且要面向新的發(fā)展,希望埃中兩國互相引進對方的文化產品,有更多中國文化精品進入埃及尋常百姓的家庭。”
對于觀眾極高的熱情和強烈的反響,主創(chuàng)們并不意外,因為從2003年該劇排演之初就積極參與國內外各種文化交流活動,曾遠赴加拿大、美國、新西蘭演出并獲得巨大成功,為中國優(yōu)秀文化產品探索出一片更為廣闊的國際市場,被稱為“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雖然讓包括燈光、舞美、音響、服裝等在內的一臺完整舞劇從國內“走出去”付出了諸多艱辛,在語言、運輸等方面也遇到了很多困難,但劉斌說,通過幾次出訪交流,演員隊伍和商演效果都得到了很大促進和提高,“現在我們需要既有民族性又能夠走向世界的精品劇目,《紅樓夢》就是這樣一個很合適的題材,可以展示中國東方的藝術美、人文美。”
此次首演揭開了大型舞劇《紅樓夢》赴埃及巡演活動的序幕,在開羅演出4場后,該劇還將于7月10日至11日赴亞歷山大演出2場。這對于演員們來說,在體能和演技上均有不小的考驗。“以前從未連演過這么多場,但我們都十分期待在非洲的演出。”剛剛結束首演的張巾、萬盛、袁琳3位年輕主演難掩興奮,分別飾演寶、黛、釵的他們在演出中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博得滿堂彩。“每演一次都會有更加深刻的體會,在藝術上也會有更大的提升,尤其是得到了外國觀眾的認可,我們演起來就越來越有信心。”他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