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世博會上是否有中國人的身影出現(xiàn),他們是誰?清政府參加世博會時建造的中國館又是什么樣子?在過去9年時間里,上海市光明律師事務(wù)所主任、收藏家俞建國用他的藏品,為這些問題找到了答案。
中國人與中國館的故事
從1851年英國倫敦世博會到2008年西班牙薩拉戈薩世博會,150多年間,歷屆世博會上的“中國痕跡”——中國人與中國館的故事,都是俞建國收藏的目標(biāo)。根據(jù)原來的史料記載,在1851年英國倫敦萬國工業(yè)產(chǎn)品博覽會上獲獎的上海絲綢商人徐榮村,并沒有親自前往倫敦,而是托人攜帶12包榮記湖絲參展。這一“事實”在俞建國收藏的《倫敦新聞畫報》合訂本中卻得到了更正——1851年8月16日報道有徐榮村來到倫敦的新聞,1851年8月30日刊登有英國女皇接見徐榮村一家的銅版畫和文字報道!爱(dāng)時報紙上的銅版畫大部分是根據(jù)照片制作的,其所反映的內(nèi)容真實性和史料價值較高,這令我們對中國人參加首屆世博會的情況有了更多了解!庇峤▏f。
俞建國還向記者展示了他收藏的兩張表現(xiàn)中國館的明信片。1904年,中國首次以官方形式參加美國圣路易斯世博會。當(dāng)時,清政府非常重視,花巨資修建了具有濃郁民族風(fēng)格的中國館。在標(biāo)有當(dāng)時世博會官方紀(jì)念銘文的明信片上可以看到,中國館的建筑古樸、莊重,由一座牌坊、一座亭子和一所庭院組成:門前旗桿上掛有大清帝國的龍旗,屋頂上有中國龍的圖案,牌坊上鑲嵌有精致的象牙裝飾;正門刻有木雕匾額和財神,兩邊還有紅色漆雕對聯(lián)。此外,俞建國說,根據(jù)其收藏的影像資料,中國參加世博會建造中國館時,也往往同時建造中國戲院。1867年6月29日《倫敦新聞畫報》一組圖文并茂的報道,就記載了中國第一次自建中國戲院的情形——中國演員在露天戲臺上表演走鋼絲!埃保福梗衬曛袊鴧⒓用绹ゼ痈缡啦⿻ⅲ保梗埃茨曛袊鴧⒓用绹ヂ芬姿故啦⿻,也都建有中國戲院。即使1933年中國民間組團(tuán)參加的美國芝加哥世博會,在資金十分緊缺的情況下,中國館也建造了一個臨時大戲院,作為中國京劇、雜技的演出場所!
近90%藏品來自國外
在2010年5月1日到來前,世博會的歷史一直都是在國外書寫的,而俞建國的世博收藏也是從國外開始的!巴ε既坏模玻埃埃蹦,受韓國政府邀請,我參觀了大田世博會的遺址,對世博會有了概念。2002年,上海成功申博時,我正好在距離會議地點兩小時路程的法國,對世博會的印象更深了。之后便產(chǎn)生了興趣,有意識地進(jìn)行收藏。”從1982年開始涉獵收藏的俞建國憑借著收藏家特有的敏感踏上了世博收藏路,起初他收藏的主要是工業(yè)產(chǎn)品,慢慢擴(kuò)展到史料和文獻(xiàn),包括畫作、照片、明信片、地圖、獎牌、門票、徽章等,目前在他收藏的2000多件世博藏品中有近90%來自國外。比如被稱為“中國第一本記述世博會感觀”的著作《環(huán)游地球新錄》,就是他從海外購得的。這本1878年出版的線裝書記述了浙江海關(guān)文書李圭參觀1876年美國費城世博會時的情景,其中100多位留美中國少年參觀時“于千萬人中言動自如,無畏怯態(tài)”并獲美國總統(tǒng)接見的情景,都被生動翔實地一 一記錄了下來。
百年世博的腳印留存在五大洲,這也讓各種珍貴的世博藏品散落在世界各地,要了解到它們的信息非常困難,而能找到就更加不易,因此收藏過程往往比較曲折!皬纳虾!⒈本┑矫绹⒂、法國,需要四處打探、尋找,這張1889年法國巴黎世博會中國館的設(shè)計圖,就是通過美國朋友多方打聽和多次談判才拿下的。后來又經(jīng)過了一個月,裝載著這幅畫卷的郵件才從美國輾轉(zhuǎn)運抵上海!庇峤▏貞浀。而一枚1851年英國倫敦萬國工業(yè)產(chǎn)品博覽會榮譽獎牌的獲得讓他更加記憶猶新。這枚獎牌上除有當(dāng)年世博會的會徽外,還有“CHINA,HOMMOD”的銘文。據(jù)悉,該屆世博會所設(shè)獎項有3種:制造業(yè)和手工業(yè)獎牌、新發(fā)明和新技術(shù)獎牌及榮譽獎獎牌,所有參展商獲得的獎牌銘文均為國家、3種獎牌種類中的一種編號以及參展商編號,而且此前所有史料記載,首屆世博會中國獲獎?wù)邇H有兩人——徐榮村和廣東參展商希生,但這枚獎牌上卻只有國家和獲獎?wù)。俞建國推測,它應(yīng)是主辦方授予中國官方代表的榮譽,這也是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唯一一枚在1851年英國倫敦萬國工業(yè)產(chǎn)品博覽會獎牌上有國家銘文的珍品。據(jù)了解,這枚獎牌為一個香港藏家所有,因為價格原因俞建國與其沒有談妥,但當(dāng)俞建國逐步了解它的意義想要收購時才知道已被送拍,最終還是以高于當(dāng)初幾倍的價格把它拍了回來,“從2005年我開始關(guān)注它到真正買下,花了整整3年時間,不過也很值得。”
“賣時間”卻不惜花時間
在俞建國眾多世博藏品中價值最高的是曾在1915年美國巴拿馬世博會上獲獎的宜興利用陶器公司出產(chǎn)的紫砂壺,價值七八十萬元,但讓俞建國最看重的還是那些揭開了一段段因資料缺失而迷霧重重的中國參與世博會真實歷史的見證物。按現(xiàn)有史料記載,自1933年美國芝加哥世博會后,中國與世博會漸行漸遠(yuǎn),直到1982年才重返世博會的舞臺。不過,俞建國收藏的幾張照片卻打破了這一說法!坝袀美國朋友打來電話,說發(fā)現(xiàn)了幾張寶塔參展世博會的照片!庇峤▏f的“寶塔”是指在1933年美國芝加哥世博會中國館中,被外媒形容為“一種具有四千年悠久歷史的珍貴玉雕藝術(shù)杰作”!霸疽詾椋瑢毸粎⒓舆^這一屆世博會!钡屇玫秸掌挠峤▏鴽]有想到的是,它還參加了1937年法國巴黎和1939年美國紐約兩屆世博會。“這意味著,即使在戰(zhàn)亂年代,中國與世博會的聯(lián)系仍很密切!
身為律師,俞建國非常繁忙,他笑言這是個“賣時間”的職業(yè),但他卻依然愿意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從世界各地收集世博藏品。大約四五年前,他見到一張1915年中國總商會在美國考察的照片,直覺告訴他這肯定與世博會有關(guān),但照片上顯示的地點在費城而不是當(dāng)年世博會的舉辦地舊金山。為了考證這張照片的內(nèi)容,他到圖書館、檔案館查資料,打聽照片的來歷,最終在北京找到了當(dāng)時有25名中國人在那屆世博會期間受邀走訪美國各地的報告,而且得知這張照片的所有者正是照片上的中國成員之一 ——上海阜豐面粉廠經(jīng)理的后代,有記載證實這位經(jīng)理參加了那屆世博會!斑@是歷史留給我們的線索,我覺得這才是收藏的意義。這些曾經(jīng)的真實記錄,見證了中國與世博會割舍不斷的情緣,值得今天的我們關(guān)注并記住!毕嘈,這也是俞建國不肯放棄世博收藏的重要原因。
以世博藏品為線索,首次將百年世博歷史中的“中國元素”、“中國情結(jié)”作較為全面、系統(tǒng)地演繹,講述人們未曾知曉的世博故事,這是2009年舉辦的“知我中華·興我中華——走進(jìn)世界博覽會的中國”收藏展的目的所在。展覽共展出1270余件藏品,是迄今為止展覽面積最大,展出民間世博藏品最多、最全的一次展覽,吸引了約1.2萬人次觀眾前來參觀。面對世博收藏這一重要成果,作為展品主要提供者的俞建國卻說,中國的世博收藏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因為與其他收藏相比,文獻(xiàn)資料少,以及語言和藏品途徑、渠道等障礙,導(dǎo)致這個收藏群體很小,有些藏家只集中收藏徽章或門票等一兩個具體門類。我希望可以對藏品進(jìn)行整理,然后出版著作,并創(chuàng)建博物館!睂τ谑啦┦詹兀峤▏脑竿芎甏。談及即將到來的上海世博會,他說:“怎樣才能收藏到有價值、有意義的藏品,我還在思考,也許我會請畫家繪制典型展館的油畫吧。”(本報記者 康偉 孟祥寧 云菲 張亞萌 本報駐上海記者 楊雪華 梁珺霞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