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優雅、空靈、精致,用當代空間裝飾理念凸顯詩一般的空間品格——這是上海世博會中國館貴賓廳的整體形象定位。在這一接待世界各國首腦和領導人的重要場所中,有75件彌漫著濃郁中國氛圍的藝術精品裝點其間,顯現出中國氣派的磅礴之勢和典雅之美,而征集、組織、布置這些藝術品的具體操辦者正是上海市美協。
“上海世博會在上海舉辦,但這也是全國人民關注的一次世界級盛會,而陳列其中的藝術品是體現當代中國兼容并蓄、海納百川的重要文化載體,因此我們認為入選中國館貴賓廳的藝術品除詮釋世博精神以及‘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外最重要的一點是要富含民族文化精髓和上海地域元素,展現國家氣派。”今年1月初開始介入此項工作的上海市美協秘書長陳琪介紹說,此次入選的75件作品中有31件國畫、8件油畫、4件水彩、2件書法、8件琉璃、10件陶藝、3件刺繡、2件漆畫屏風、2件淺浮雕、1件雕塑、2幅壁掛和2組隔斷;作者涉及上海、北京、河北、西藏、廣東、湖南、陜西、江蘇、浙江、江西、安徽、臺灣等省市,既有劉大為、許欽松這樣著名的美術家,也有在第十一屆全國美展中獲獎的年輕人;作品既有表現壯觀壺口的油畫《黃河交響曲》,也有以上海市的市花白玉蘭為主題創作的國畫《春城無處不飛花》,多件巨幅作品更是以強烈的視覺效果和極大的震撼力給人以藝術享受。
據介紹,這些作品選自于兩個途徑,一是由上海世博會官方網站面向全國藝術家及社會美術工作者征稿,二是由專家推薦。為此,上海市美協聯合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中國美院共同成立了專家組,9位成員專門制定了關于藝術品征集思路和范圍要求的4條標準:入選藝術家在美術界要有重大影響,在社會上具備一定影響力;作者所在地域以長三角為主,涉及全國,要有廣泛性和代表性;作品內容重在體現民族文化和上海元素;在作品形式上,中國畫以山水、花鳥為主,油畫以抽象為主。作品的組織過程也極為嚴格:專家首先結合上海世博會中國館貴賓廳的空間環境選擇作品風格,然后確定作者并召開創作動員會,作者按照創作要求將各自的想法畫成草圖,經專家評定后再返還作者進行正式創作。“入選的藝術家們很支持,在創作時間緊的情況下,有的藝術家為完成好作品,幾易其稿,全身心投入創作,作品在兩個多月內全部到位。而且大部分藝術家都不提條件、不講報酬,像專門創作了一幅4×2.1米大畫的劉大為,在電話中對我們說這就算是他為上海世博會作的貢獻吧。”陳琪告訴記者,參與上海世博會對于藝術家來說是種榮譽,不過這些藝術品因隨上海世博會中國館永久陳列而不能返還作者,而且只能按照作者作品市場價格的1/3左右付稿酬,但這些畫家們毫不考慮經濟利益的積極配合,讓他們甚為感動。
為了讓上海世博會中國館貴賓廳綻放出更美的藝術光彩,同樣心甘情愿付出的還有上海市美協的工作人員。作為創作單位和組織單位,開始時上海市美協只負責藝術品的征稿工作,后來做框、裝裱、布展的任務也交給了他們。“布展工作非常緊張,尤其是一些尺寸很大的油畫,托運起來工作量很大。我們有二三十人從4月5日進館到4月15日結束,每天都要工作到晚上兩三點。”比起搶時間、拼進度,讓他們印象最深的是排隊等電梯。“有一天我們運送幾件琉璃作品,下午1點出發,很快就到了中國館,但作品全部運完卻已是晚上10點半了,因為運輸的貨梯實在太繁忙了,我們只能一直等待。”對于這樣一項國家工程,陳琪說,高標準、高品位、嚴要求,全力以赴、精益求精,按照時間節點、保證工作質量,是他們的準則和目標。
上海世博會,賦予了上海市美協和美術界義不容辭的責任,讓更多藝術家了解世博、參與世博、奉獻世博,而他們的踴躍與熱情是最好的回應;同時,上海市美協的凝聚力、號召力以及美術界對其的認可和信任,也由此得到了充分肯定。現在,上海世博會中國館貴賓廳的藝術品已全部進館并布置完畢,相關畫冊也將在4月30日前出版,但陳琪和他的同事們卻依然忙碌,因為由上海市美協與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上海市僑辦、上海市文聯主辦的“光華百年——世界華人迎世博美術大展”將于5月12日在上海美術館拉開帷幕,這是上海市美協積極參與世博的另一項重要活動。據悉,展覽邀請了趙無極、朱德群等50位世界著名華人藝術家參展,還將從1000多件應征作品中遴選作品進行展出。談及辦展初衷,陳琪說:“上世紀初以來,‘走出去’的很多中國美術家在世界上都具備很大的影響力,而在國內也有一大批很優秀的藝術家,于是我們想把這100年來中國美術界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在這個難得的時機向世人呈現出來,百年世博、百年夢想,如今夢想成真,相信中國美術人的這一心愿也會就此達成。”(本報記者 康偉 孟祥寧 云菲 張亞萌 本報駐上海記者 楊雪華 梁珺霞 周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