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舉世矚目的上海世博會開幕之際,誕生于1960年的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也迎來了50華誕,并于4月28日舉辦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開幕式暨創辦50周年慶典音樂會,作為上海世博會文化演藝活動的首場演出,本臺音樂會以音樂藝術的獨特魅力迎接和慶賀世博會的勝利召開。
本臺音樂會在上海大劇院演出,由著名指揮家張國勇執棒。音樂會上演出了著名作曲家許舒亞的交響序曲《世博暢想》,這是專門為上海世博會最新創作的,樂曲以宏大、豐富的管弦樂音響,展示全世界人們對世博會的向往以及上海這座城市的海納百川的精神。音樂會還重點展示了50年來從“上海之春”中產生的經典名作、涌現出的樂壇新人和新作品。音樂會曲目有交響序曲《紅旗頌》、合唱序曲《在十八歲生日晚會上》、交響音詩《納西一奇》(選段)、交響詩《阿佤山的記憶》(選段)等,經典的旋律完美回顧了“上海之春”50年來的精彩瞬間,受到了觀眾們的熱烈歡迎。
上海市文聯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楊益萍說,2010年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內容豐富多彩,繼續堅持“力推新人新作”和“群眾性音樂活動”的傳統特色,并著力聚焦“世博”主題,致力于打造音樂新作品展示交流平臺,通過舉辦各個類別、層面的音樂比賽,推動音樂新人涌現。本屆音樂節主題活動包括開閉幕式演出、經典音樂演出、“上海之春”新人新作系列音樂會及音樂比賽、紀念“上海之春”創辦50周年系列活動、“世博號角”管樂藝術節、群眾性音樂活動6項內容。
今年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舉辦期間正值上海世博會舉行,因此舉辦跟世博會相關的活動或演出更是應有之義。楊益萍表示,世博會是一個集中展示人類文化的盛會。世博會對提升上海城市綜合競爭力、促進城市多元文化的發展、完善城市文化服務功能等方面都有積極的推動作用。上海世博會的召開對于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的舉辦無疑具有重要意義,音樂節上,國內外作曲家都為上海世博會帶來了專門創作的“音樂禮物”。
作為香港特區政府參加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表演節目,香港中樂團將帶來郭文景的《滇西土風三首》、羅永輝的琵琶與樂隊《千章掃》、程大兆的《黃河暢想》等內地和香港作曲家的優秀民樂作品。“慶世博·流水飛韻江南風——上海文廣民族樂團民族戲曲音樂會”將取材于上海戲曲曲藝形式中的經典音樂,精選《夜深沉》《打虎上山》等戲曲名段和《瑤族舞曲》《龍騰虎躍》等民樂經典曲目,意在展現中國傳統戲曲音樂的萬千風情,并向世博會獻禮。
為推廣上海世博會,推動群眾性管樂藝術活動發展,打造上海新的文化活動品牌,音樂節組委會會同上海世博局等單位共同主辦世博號角——2010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管樂藝術節暨第四屆非職業優秀(交響)管樂團隊展演活動。屆時,來自國內外50余支管樂團隊齊聚上海,成為近年來滬上管樂藝術的又一盛事。世博號角——2010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管樂藝術節開幕式于4月29日在上海江灣體育場舉行,由新中國成立60周年閱兵聯合軍樂團演奏,400名合唱團演員演唱,接著來自瑞士、美國、日本等國家以及國內的兩支行業管樂團進行表演。管樂藝術節期間,還將開展中國第四屆非職業優秀行進管樂團隊展演活動、管樂嘉年華活動。管樂嘉年華活動將分為管樂進世博園區、管樂進高校、管樂進社區等4個部分。
歷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舉行期間都舉辦一些群眾性音樂活動,今年的群眾性音樂活動更加精彩,主要以豐富市民文化生活為目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活動開幕式將在上海南京路世紀廣場舉行,主題為“世博狂歡”。世博會城市文化廣場大聯歡的活動將在上海市的11個中心廣場舉行,第三屆“海上春潮”活動將展示上海市各文化館的原創群眾活動。5月中上旬還將在上海音樂廳舉辦肖邦、舒曼誕辰200周年專題講座,免費向公眾開放,以講演為主,并適當穿插上海音樂學院師生的現場表演。
本屆音樂節與劇院、演出公司和院團積極溝通,邀請了英國BBC交響樂團、法國廣播愛樂樂團、美國費城交響樂團、英國愛樂樂團、德國斯圖加特廣播交響樂團等一批在國際上非常具有影響力的名家名團來滬演出,增強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的國際影響力。
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是新中國成立后舉辦最早、持續最久的音樂節,前身為1959年的“上海市音樂舞蹈展演月”。楊益萍告訴記者,“展演月”的成功,給當時音樂舞蹈界的領導者們以莫大的鼓舞,一致認為,今后似應每年舉辦一次。“上海之春”在1960年春暖花開的5月,正式拉開了它的歷史帷幕。自2001年起,“上海之春”與由上海兩個廣播電臺輪流主辦了八屆的“上海國際廣播音樂節”合并,并改稱為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合并后的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仍秉承“繁榮創作、提攜新人、活躍與提高群文活動”的傳統宗旨,并與時俱進,增設了新的項目,特別在增進中西音樂文化交流方面做了許多工作。50年來,幾代音樂家為它的創辦、發展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和心血,許多青年音樂家在這一舞臺上成長,從上海走向全國,乃至世界。
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對上海、對我國的音樂文化建設、舞蹈藝術的發展曾經做出過和正在做出極為寶貴的貢獻。上海音樂家協會主席陸在易告訴記者,通過“上海之春”這一演出舞臺,曾推出了數量相當可觀、少說也有六七百部(首)以上的新作品,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管弦樂序曲《紅旗頌》、交響樂《長征》、交響詩《人民英雄紀念碑》等一批作品已經在我國音樂史上留下深深的印記或成為傳世之作。在大量好作品涌現的同時,“上海之春”造就了數代上海作曲家群體。另外,“上海之春”在提攜新人、扶持新人、促進青年表演人才成長方面也成績非凡,像閔惠芬、鄭石生、俞麗拿等音樂家就是通過“上海之春”這個舞臺逐漸成長起來的。
近幾年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通過舉辦當代作曲家優秀作品展演,委托約請作曲家創作新作品,舉辦音樂新人音樂會和比賽等形式,有力地推動了音樂新作品的創作,逐漸成為具有影響力的國內外優秀音樂新作品的展示交流平臺,優秀音樂新人的發掘推出平臺。今年,音樂節將舉辦14臺音樂會、2項比賽,進一步凸顯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力推新人新作的定位。本屆音樂節將上演新作品58部,新作品的范圍也較為廣泛,不僅有上海、香港和臺灣等國內的作曲家的新作品,而且英國、法國、丹麥等國家和地區的作曲家也有新作品在音樂節中展示。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還將舉辦紀念“上海之春”創辦50周年座談會,編輯出版“上海之春”創辦50周年文集,制作播出紀念“上海之春”創辦50周年《文化主題之夜》節目等。(本報記者 康偉 孟祥寧 云菲 張亞萌 本報駐上海記者 楊雪華 梁珺霞 周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