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回望老一輩電影人的光影人生
      http://www.858835.com    2009-09-28    作者:張悅    來源:中國藝術報

          在不久前舉行的紀念中國文聯成立60周年大會上,從事新中國文藝工作60年的老一輩電影人站在臺上接受榮譽和表彰,他們當中有不少人從影的時間比新中國成立的時間還要長。這些電影人多在炮火中度過青春歲月,在新中國的感召下投入到電影事業中,他們用畢生的精力和熱情在中國電影的畫廊里書寫輝煌。正如中國影協主席李前寬在“與共和國同行——銀幕上的新中國形象”主題座談會上所說:“薪火相傳,真正傳承的是老一輩藝術家對電影的癡情,那種心里面揣著人民和祖國的精神境界,我覺得這是比黃金還珍貴的一種‘金不換’”。本版擷取了以謝鐵驪、于藍、于洋、田華、王曉棠等為代表的老一輩電影藝術家的從影經歷和經典作品,以此向諸多電影前輩為中國電影的執著奮斗致敬!幷

          謝鐵驪:“戰地才子”的電影情緣

          在硝煙彌漫的前線,宣傳優待俘虜政策來瓦解敵人,幫助醫護人員輸送傷員、掩埋烈士;戰斗間歇部隊休整時,編排文藝節目為戰士們消除勞頓、鼓舞士氣……謝鐵驪被戰友們親切地稱作“戰地才子”。1925年謝鐵驪生于江蘇江陰,1940年入新四軍淮海軍政干部學校學習。1941年入蘇北新四軍淮海劇社任演員。1945年日本宣告投降,年輕的謝鐵驪已經是新四軍十旅文工團團長。1949年底,中央組織部發布了一道命令,要求全國各個軍的文工團抽調三名文藝骨干進京,謝鐵驪就此走出軍隊,步入了中國電影界。當時他才25歲,之前僅看過一次電影,還是零碎的幾分鐘的默片。就這樣,他跨入了電影的大門。

          1953年中央電影局演員劇團成立,田方擔任團長,謝鐵驪擔任常務副團長。1956年,謝鐵驪隨著演員劇團的一部分人調入北京電影制片廠,先是做了《林家鋪子》等兩部電影的副導演,1959年獨立執導了第一部影片《無名島》,從此一發不可收。后又順利執導了電影《暴風驟雨》。就在此時,謝鐵驪開始考慮改編《早春二月》劇本。

          據謝鐵驪回憶,當時他看過許多作品,非常欣賞柔石的《二月》,覺得可以拍成電影,對《二月》小引中的那些話印象非常深刻,在柔石的《二月》中主人公的情感交流、發展是通過書信來表現的,這對于電影要用形象、動作來表現其實是個難題。但是他對肖澗秋這個人物很熟悉,雖然沒有經歷過主人公所處的大革命時代,但是這個人物身上有他長兄的影子。小說中陶嵐的形象,也能從他一位遠房親戚的身上找到感覺。選擇這部小說,還有另外的原因,就是那些江南水鄉小鎮的風土人情,常使謝鐵驪想起家鄉,回憶起少年時代的許多時光,所以有著很強烈的愿望想拍這部影片。在《早春二月》中謝鐵驪有意減弱了原作中過于消極低沉的成分,增添了積極、明亮的色彩,影片的結尾也把肖澗秋為擺脫矛盾而從芙蓉鎮“逃跑”了,處理成現在的結尾:丟掉逃避現實的不切實際的幻想,重新投入社會的洪流之中。《早春二月》被認為是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

          之后,謝鐵驪先后導演拍攝了《智取威虎山》《龍江頌》《海港》《杜鵑山》和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8部“樣板戲”他拍了5部!拔母铩苯Y束后,謝鐵驪又導演了《知音》《今夜星光燦爛》《紅樓夢》等優秀作品。

          于藍:為電影 為孩子

          于藍在總結自己的從藝經歷時,一再強調:藝術家必須有理想、有感情,否則就創造不出激動人心的藝術形象。17歲之前她叫于佩文,17歲之后她叫于藍。后來,她成為一名好演員,在銀幕上揮灑著多彩的藝術人生。繼而是一位好妻子、一個好母親。1921年于藍出生在遼寧岫巖,1931年隨全家流亡北平,后寄居天津姑母家,并進中學念書,1938年由天津奔赴延安,入抗日軍政大學第四期學習。1939年轉入婦女大學,并加入中國共產黨。她因愛好文藝,經常參加業余演出,1940年入魯藝實驗劇團作正式演員,是中國共產黨培養的第一代文藝戰士。打開流金記憶,于藍十分懷念那逝去的延安歲月,她說:“延安是世界上最艱苦也是最快樂的地方。”在那里,她走上了藝術道路。

          1946年,于藍在東北興山參加電影工作。1950年3月調入北京電影制片廠演員科。1954年在中央戲劇學院表演干部訓練班學習。1956年畢業后留在中央實驗話劇院,出演了《同甘共苦》《小市民》等劇。1962年,于藍再次回到北京電影制片廠,先后參加了《白衣戰士》《翠崗紅旗》《龍須溝》《林家鋪子》《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偵察兵》等影片的拍攝。其中《革命家庭》使她在1961年莫斯科國際電影節獲最佳女演員獎。上世紀60年代她被評為觀眾喜愛的22大影星之一。

          銀幕上,于藍展現給中國電影觀眾的則是另一番景象:《龍須溝》中那個賢惠而又潑辣的程娘子,《林家鋪子》中那個深沉的張寡婦,《革命家庭》中那個堅強的母親周蓮,《烈火中永生》中有血有肉、情感豐富、號稱“中國魂”的江姐……1965年電影《烈火中永生》拍攝完成。后來這部影片成為了中國電影的經典之作,而江姐也成為了于藍最為輝煌、也最引以為傲的銀幕貢獻。于藍回憶拍攝《烈火中永生》時談道:我們那個時候就是為黨工作,就是為人民工作,為人民服務就是真的為人民創造這樣一個角色,告訴人民有這樣一個人,她為革命犧牲。

          值得敬佩的是,1981年,已經花甲之年的于藍竟然在只有幾間房子、幾個工作人員的困難條件下,領導籌建了中國兒童電影制片廠,她任廠長、藝術指導,組織拍攝了許多兒童電影、電視片,為開創中國兒童電影事業做出了新的貢獻。30多年來,她為中國兒童電影費盡了心血,她對藝術的執著和對兒影盡職盡責的精神激勵著年輕的一代。

          于洋:錚錚鐵骨 銀幕硬漢

          在60年從影生涯中,于洋塑造了許多出神入化的角色,傾倒了無數觀眾。他偉岸的身軀、灑脫的風度、深沉的情感、坦蕩的胸懷,使其成為許多人崇拜的偶像。他的青春魅力和藝術形象影響了幾代人。一位觀眾曾在刊物上寫文章,其中寫道:“剛從‘文革’的沙漠中走出來,迎接我們的第一道陽光、第一捧清泉,便是于洋他們。他們改變著我們的審美,改變著我們的情趣,甚至改變我們的一生!

          于洋1930年出生在山東黃縣,1945年任東北長春市公安局偵察兵。1946年任東北局土改工作團隊員。1947年,他參加影片《留下他,打老蔣》的拍攝,扮演一名八路軍連長。從此,他踏上了電影表演藝術的道路。1949年任東北電影制片廠演員,他參加拍攝了新中國第一部電影《橋》。1953年任北京電影演員劇團演員。1957年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專修班。上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是于洋電影表演生涯的黃金時期。他塑造了許多英勇、機智、剛毅的銀幕硬漢形象,曾被評為觀眾喜愛的22大影星之一!队⑿刍⒛憽防锏膫刹炜崎L曾泰、《青春之歌》里的江華、《大浪淘沙》里的靳恭綬、《水上春秋》里的華小龍、《飛躍天險》里的趙忠凱、《暴風驟雨》里的肖隊長……他塑造了一大批深受觀眾喜愛的銀幕形象。于洋以自己對黨、對人民的赤膽忠誠賦予角色以時代的氣質和品格,讓人過目不忘,給人以潛移默化的影響。

          “文革”后期,于洋主演了《火紅的年代》《第二個春天》,表現了工人階級、知識分子以及解放軍官兵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民族氣概和奮斗精神。粉碎“四人幫”后,電影迎來了新的春天,于洋也迎來藝術生命的第二個春天,他作為編劇、導演繼續在銀幕上耕耘。他參與編劇并自導自演了《大海在呼喚》《戴手銬的旅客》,以及《萬里征程》《駝峰上的愛》《孤幟遠影》《騎士的榮譽》等影片,以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成為中國影壇一顆璀璨的明星。

          田華:從“喜兒”到“女兒”

          “記得拍攝的第一個鏡頭是在地里割谷子,王大嬸送飯來喊著:‘喜兒吃飯了!’我從谷穗當中一抬頭,一抹汗,懷里抱著谷穗一亮相,大家都說一個地道的河北農村姑娘活脫脫地出現在銀幕上了!碧锶A回憶說。

          1928年,田華出生在河北省唐縣一個農民家庭,原名劉天花。12歲那一年,一個偶然機會,田華被選進八路軍晉察冀軍區抗敵劇社,當上了一名小演員,從廣袤的沃土走向硝煙彌漫的戰場,從一個不懂事的農村小姑娘,成長為一個抗日前線文藝戰士。劇社經常到各地進行宣傳演出,她在許多話劇中都擔任角色。長期的轉戰生活,豐富的實踐經驗,使她迅速地成長為一個出色的戲劇演員。田華的個人命運,從此翻開了新的一頁。

          1950年,東北電影制片廠要將歌劇《白毛女》拍成電影,她被選中扮演喜兒。從舞臺到銀幕有一定距離,這又是她第一次登上銀幕,然而憑借自己的生活積累和樸素的感情,出色地完成這一人物形象塑造,獲得電影界內外的好評,她也因此片一舉成名,成為家喻戶曉的電影明星,為新中國電影畫廊帶來經典形象。1955年,田華進入中央戲劇學院表演干部訓練班深造。在校期間,她從專家、老師那里吸取了很多表演方面的營養,并在多部舞臺劇中扮演角色,畢業后在沈陽軍區抗敵話劇團任演員,這期間,她拍攝了《花好月圓》《黨的女兒》《江山多嬌》三部影片。田華憑借在《黨的女兒》中的成功表演,贏得電影界和電影人士的高度評價,由她塑造的共產黨員形象也一度成為經典。影片更為她本人提供了改變命運的機會,1959年田華被調入八一廠,從此成為一名專業演員。

          田華進入八一廠后先后拍攝了《碧海丹心》《奪印》《白求恩大夫》《秘密圖紙》四部影片,還參加了幾部話劇的演出。“文革”之后,她又拍攝了《奴隸的女兒》《獵字99號》《崢嶸歲月》《法庭內外》以及《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等影片。她在眾多的人物創造里,個性鮮明,感情逼真,不僅在演技上逐漸成熟,也注意了她自身的氣質與角色性格間不同的再挖掘。她以豐富的生活體驗,成熟的藝術經驗,為中國電影塑造了一批有民族品質,有血有肉的新東方女性形象,是中國電影史上有著輝煌成就的藝術家。

          王曉棠: 將軍明星 “美麗女神”

          在上世紀60年代,曾有“男看王心剛,女看王曉棠”之說,他們是近半個世紀前的“金童玉女”,集出眾外表與精湛演技于一身。即使在黑白片的年代,王曉棠依然能讓觀眾贊嘆她的驚人美麗。

          王曉棠1934年生于河南開封,幼年隨父母遷居重慶。因受家庭熏陶,從小就拜師學唱京劇。1948年舉家遷居杭州。次年畢業于浙江省立中專,繼續自學京劇。1953年,19歲的王曉棠因出眾的才藝被特召入伍,進入總政京劇團,雖然不是名角,但她憑著刻苦和努力,在第一年里就榮立了三等功。第一次登上銀幕是1955年,王曉棠被長影廠選中,出演平生第一部電影《神秘的旅伴》,片中她扮演一個黎族姑娘,傳神的大眼睛、奔放的性格,讓王曉棠隨著影片的公映一炮而紅。觀眾們不僅記住了影片中的“小黎英”,還傳唱著影片中的插曲《緬桂花開十里香》。隨后,王曉棠又在《邊寨烽火》一片中成功地扮演了女主角瑪諾,1958年獲第11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青年演員獎。1958年,王曉棠調入八一電影制片廠,成了一名專業電影演員,并開始了她電影生涯中的旺盛時期!队⑿刍⒛憽分械陌⑻m、《海鷹》里的玉芬都成了那個年代深入人心的銀幕形象。上世紀60年代初,又成功地塑造了《野火春風斗古城》中性格不同的金環、銀環姐妹倆,再次顯示了她的表演技巧,一舉成為那個年代的“美麗女神”,深受觀眾的愛慕和喜歡。最令人記憶猶新的是在與于洋共同出演的電影《英雄虎膽》中,王曉棠的反角風頭竟然蓋過了主角。片中她演的是國民黨特務阿蘭,舞會上阿蘭勾引打入敵人內部的解放軍,還跳了一段當時聞所未聞的熱情激昂的倫巴,苗條的身軀散發著青春的氣息。

          50歲時,王曉棠走上了導演崗位,執導了八一廠《大轉折》《大進軍》《較量》等一大批極具影響力的大片,后出任八一廠廠長,1993年晉升為將軍,是中國電影界唯一的女將軍。2001年,王曉棠自編自導的反映海峽兩岸同胞的親情鄉情的電影《芬芳誓言》,榮獲當年“金雞”“百花”雙獎。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app|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水浒传 |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性色 | 亚洲av无码不卡私人影院| 最近中文字幕无免费| 无码国产福利av私拍|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久久 | 亚洲av麻豆aⅴ无码电影| 亚洲日韩VA无码中文字幕| 成 人无码在线视频高清不卡| 91中文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无码片免费| 亚洲一区日韩高清中文字幕亚洲| 国产日韩精品无码区免费专区国产| 中文字幕无码高清晰| 国产在线无码不卡影视影院|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日韩看片无码| 国产精品无码永久免费888| 久久亚洲日韩看片无码| 亚洲一区二区无码偷拍| 日韩av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亚洲欧洲中文日韩久久AV乱码 |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 中文字幕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不卡| 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久妻妇 | 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久|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去台湾| 人妻无码中文久久久久专区|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中文字幕网伦射乱中文|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播放| 亚洲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观看| 中文字幕丰满乱孑伦无码专区| av区无码字幕中文色| 午夜无码伦费影视在线观看| 蜜桃臀AV高潮无码|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有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