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第七屆中國音樂金鐘獎廣州賽事新聞發布會在京召開。中國音協主席傅庚辰,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徐沛東,廣州市副市長徐志彪等參加了新聞發布會。據了解,由中國文聯、中國音協和廣州市人民政府主辦,廣州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局、市文聯承辦的第七屆中國音樂金鐘獎將于11月20日至27日在廣州展開聲樂(美聲、民族)和器樂(鋼琴、室內樂銅管/木管五重奏)表演獎的角逐,并舉辦本屆金鐘獎表演獎和終身成就獎的總頒獎晚會。
金鐘獎賽事已成為廣州城市文化的重要品牌。自金鐘獎“落戶”廣州以來,廣州市委、市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調動了各方面的資源支持金鐘獎工作,全市各有關部門積極配合,形成了合力。通過實行免費和低票價觀摩、志愿家庭接待選手,舉辦公眾論壇、專題音樂講座等主題活動形式,將金鐘獎賽事與市民文化建設相結合。另外,賽事期間還將舉辦第五屆羊城新秀歌手大獎賽以及第十屆廣州文化市場文藝調演、“珠江·愷撒堡”鋼琴全國青少年大賽等活動豐富賽事,并有一系列群眾性文化活動提高市民的音樂素養,對培育藝術市場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在金鐘獎與廣州市城市文化建設成功結合的基礎上,中國音協也在尋求和探索一條更加科學、規范的金鐘獎發展之路,使金鐘獎真正成為一個具有廣泛社會影響力的國家級音樂大獎。徐沛東表示:我們堅持金鐘獎的權威性和導向性,在音樂領域頌揚新風尚,進一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強調金鐘獎的專業性和公益性,使其成為音樂事業推優出新的良好平臺和廣闊舞臺;我們秉承“音樂回歸大眾”的理念,著力把這一專業大獎與人民群眾實現共享,使其成為具有較高美譽度的音樂惠民品牌;我們通過金鐘獎著力開挖音樂的社會功能,充分發揮了音樂藝術對區域(城市)發展的提升與帶動作用,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可以說,如今的金鐘獎已呈現出全面開花的良好發展態勢,對音樂事業的健康發展,對和諧社會的積極構建,都發揮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他說:“在新的形勢下,金鐘獎的科學規劃、科學發展與廣州市的文化發展戰略聯袂,將在強強聯合的基礎上實現優勢互補,共創‘雙贏’,在共同把金鐘獎做大、做強的同時,將進一步提升廣州城市品牌效應,推動我國音樂事業的大發展大繁榮——對此,我們抱有美好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