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2007年8月來到文聯,主持中國美協的工作。雖然自己不再年輕,但對文聯的工作,還是個新手,算個“新兵”。現在回想起來,自己還是在不斷的學習中一點點地提高,可以說在文聯的工作中增長了小才干。
對于新的工作環境,我的第一個感覺是,短、平、快的節奏和過去在學院里教學、做研究有很大不同,一些事情需要你當機立斷,迅速做出反應。比如,2008年,從年初的抗冰雪災害到“5·12”抗震救災,從北京奧運會到慶祝改革開放30年、神七載人航天飛行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中可以看到,中國美術界、中國美協都沒有缺位,在第一時間做出反應,美術家們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中國美協表現出一個具有高度愛國情懷、熱愛人民的學術團體的政治責任感。
隨著工作的不斷開展,我也逐漸進入角色,體會到文聯這個大家庭的和諧與溫暖。感覺最深刻的還是跟著文聯領導參與“送歡樂、下基層”活動,以前在電視上才能看到的那些知名藝術家,不辭勞苦,縱使冒著嚴寒也認真地為基層群眾演出。很多基層的演出條件有限,但文藝家對文藝事業的摯愛和為人民服務的熱情讓我打心底里佩服。而文聯領導也特別尊重這些藝術家,并且和他們的關系非常要好。前段時間,我和中國文聯黨組書記胡振民同志一同參加“世紀初藝術——海峽兩岸繪畫聯展”,胡書記總是一個個和藝術家握手,事事先想著藝術家,雖然是個小細節,但還是讓我印象深刻。
其實,我與文聯的關系說到底還是以中國美協的工作為紐帶。在中國美協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我們提出美術創作要“熔鑄中國氣派、塑造國家形象”,得到了廣大美術家的認可與支持。中國氣派是中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綜合體現,建構具有中國氣派的審美價值體系,營造中國氣派美術創作的條件和環境,促進具有中國氣派的精品力作的產生,是時代發展的現實要求,也應當是中國美術界的基本共識。中國美協正努力在這個主題思想的指導下,在國家層面上努力塑造當代中國美術的總體形象。
中國美協在去年成功召開了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后,緊密團結全國各地的美術家,充分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性,為我們下一步開展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也是中國文聯、中國美協成立60周年。為此,我們確定了一系列重點工作,包括西藏主題展、中國美術精品世界行,特別是配合新中國成立60周年舉辦的第十一屆全國美展,評選、頒發中國美術最高獎“中國美術獎”等,所有工作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此外,為了更好塑造中國美術的國家形象,我們將在法蘭克福書展上舉辦中國當代美術展,赴法舉辦中國當代美術展,赴意大利舉辦西藏主題展,中國版畫60年展也將赴奧地利維也納展出,今年年底還將實施首批青年美術家到國外進修提高計劃,全面、深入思考中國青年美術家的創作和隊伍建設問題。
作為文聯大家庭的一分子,我深感責任的重大與艱巨。建構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當代美術價值體系和評判標準,推進美術觀念、內容、風格、流派的創新,創作反映這個時代人民精神面貌與思想觀念變遷的精品力作,是當代中國美術走向世界參與國際交流的必由之路。盡管其路漫漫并必將面臨挑戰,但需要我們堅定勇敢地走下去。
(作者系中國美協分黨組書記、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