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鐸 號青槐,字仕龍,漢族,畢業于信陽步兵學院。1930年4月19日出生,湖南醴陵市新陽鄉易家渡人。
現任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研究館員,中國人民解放軍書法創作院院長,文職將軍,專業技術一級,文職一級,博士生導師。歷任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六屆中國文聯委員,第三屆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第四、五屆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理事,中國書畫函授大學特約教授,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顧問,中國書法家交流協會名譽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館書畫院院部委員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2001年在中國書協成立20周年紀念大會上榮獲中國書法藝術特別貢獻獎;2006年,榮獲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終身成就獎。
書法是我國最古老的藝術形式,它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源遠流長。自晉代王羲之開一代書風始,歷代又出現各具風采和創作風格的大家。初唐有歐陽洵、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唐代有張旭、懷素,宋代有蘇東坡、黃庭堅、米芾、蔡襄、趙佶,清代有傅山、王鐸、劉塘,近代有吳昌碩、于右任、齊白石、毛澤東、舒同,各具千秋,各領風騷,共同造就了書法藝術發展的一座高峰。而講現代書法,離不開承前啟后的一位關鍵人物——李鐸。
李鐸的書法藝術,陶古鑄今,融會貫通而一枝獨秀,在現代中國書壇有著重要的影響和地位。李鐸自幼習書,上溯秦篆、魏碑和漢隸,及至顏、柳、歐陽、趙、“二王”等字帖,他把古人的用筆、結字、章法等藝術特點熟記于心,運用自如,從而形成了他博大沉雄、氣勢恢宏的藝術特色,在當代書壇上獨樹一幟。他的作品既有古人的神韻和筆意,更有他自己的書風,兩者是互為因果、相輔相成的。觀他的作品筆墨精巧、特色鮮明、魅力無窮、雅俗共賞,欣賞后能使人產生一種美的愉悅和享受。
大家知道,一個書法家的創作風格定勢成熟難度很大,而李鐸的書法無論放在什么地方都是先聲奪人,這是他幾十年來殫精竭慮的艱辛探索、不斷修為的結果,由此而磨礪出一種不同于古人、又別于今人的風格面貌。清代楊守敬講過“未有胸無點墨而成為書家者”。一個真正的書法家首先應是一個學問家,書法的最終成就是看學問高低。古今的書法大家從王羲之到顏真卿,從蘇東坡到鄭板橋,及當代的于右任、毛澤東和現代的沈鵬等無一不是大學問家、詩人和文學家。李鐸是詩人,學識淵博、才思敏捷,又有深厚的古典文學功底,所以才對書法藝術有著深刻的思考和獨特的表達。
李鐸不僅書法藝術精湛,而且更注重人品修養,他認為書法和人的品格學問修養是極為關聯的,人品不高,字寫得再好也不可能流之千古。在面對我國發生的森林火災、特大洪水等自然災害中,在抗擊“非典”中以及在資助“希望工程”的義舉中,無論是哪一件事、哪一次活動都少不了李鐸的捐款、捐物,其高尚的人格令人們敬佩和贊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