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文代會于1979年10月30日開幕,11月16日閉幕,共進行18天。我是此次會議的代表,于10月29日下午去西苑旅社開中直代表團的建團大會,晚上到人民大會堂開黨員大會,由胡耀邦同志講話,對大會提出了五點希望。30日上午到人民大會堂開大會預備會,通過主席團名單,下午大會開幕,全體中央政治局委員都出席了會議。葉帥、小平同志、李先念副主席都出席了開幕式,小平同志致祝詞,茅盾同志致開幕詞。
這次大會,距1949年新中國成立剛好30年,離第一次文代會剛好又是30年,成為兩個30年的分界線。前30年,建立了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然后就是一系列的運動。1957年的“反右”運動,1958年的“大躍進”、“人民公社化”、“超英趕美”,使當時的政治氣氛越來越“左”,一直到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當然不是一般的政治運動,其中還隱藏著林彪、“四人幫”纂黨竊國的陰謀,使國家瀕于危亡的邊緣。而后30年,卻是改革開放的30年,安定團結的30年,國家科學經濟大發展的30年,綜合國力飛速發展上升的30年。
新中國成立60年以來的歷程,1979年的文代會恰好是兩個30年正中間的分界線。在這次會議之前,“四人幫”已徹底垮臺,黨和國家、人民已從“四人幫”的法西斯統治下解放出來。特別是1978年12月,黨中央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了把全黨全國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在全國人民面前展現出了一條光輝燦爛的康莊大道。
這次大會的重點議程之一,是肅清“四人幫”的流毒和影響,小平同志的報告一開始就是批判“四人幫”的所謂“黑線專政”,為30年來黨的正確的文藝路線徹底平反,為大批受“四人幫”誣陷的新老作家、作品平反,鼓舞了作家們的戰斗意志。
大會另一個重點是討論如何反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等。我當時與孔蘿蓀、鐘惦棐、朱寨同志任文學第一組的召集人,記得吳祖光、王蒙都在第一組,大會發言和小組討論都異常熱烈。會議期間,作協、劇協、美協、音協、舞協等同時召開代表大會。
第四次文代會的籌措主持工作是林默涵、馮牧等同志負責的,我還向他們建議請上海的余派名演員張文涓來演《搜孤救孤》。11月14日晚上在京西賓館的晚會節目是:《金山寺》,白素貞由關鹔鹴飾演,小青由白小華飾演,法海由吳永生飾演;《搜孤救孤》,程嬰由張文涓飾演,公孫杵臼由朱金琴飾演,屠岸賈由方榮翔飾演;《古城會》,關羽由高盛麟飾演,張飛由馬名群飾演,甘夫人由陳琪飾演,糜夫人由蔡英蓮飾演,蔡陽由何金海飾演,馬童由江長春飾演;《女起解》,蘇三由張君秋飾演,崇公道由郭元祥飾演。
傳統的京劇,已被“四人幫”扼殺十年了,所以這次京劇晚會更顯珍貴。我至今還保存著當時的戲單。可惜參與這次盛會的多位名角都已不在了。散戲時,恰好碰到了厲慧良,高興得不得了,他被“四人幫”折磨得很慘,人也老了。我們立談甚久,他表示還要回舞臺,后來果然在北京重登舞臺了,演的是《長坂坡》,前趙云后關羽,除了嗓音不如以前外,功夫仍未脫,不但未脫,而且演得更沉穩。我為他題了三首詩,當然這都是后話了。
11月16日,大會閉幕,下午由夏衍同志致閉幕詞。他說:“過了十月,我已經是80歲的人了,這次代表大會,可能是我所能參加的最后一次會議了。”這句話現在重溫,令人嘆息。回想當時與會的老一輩領導和作家,大都已不在了,歲月無情而人卻是有情的,怎不令人長想?
會議閉幕那天晚上,華國鋒主席和鄧穎超同志、其他中央領導同志接見了代表,一起合影。六時半舉行茶話會,我坐第233桌。華國鋒、胡耀邦等同志出席茶話會,耀邦同志講了話,大會又掀起了高潮,到七時半大會圓滿結束。
事情已經過去30年了,我的回憶,如同夢境一樣,已經很模糊了。但這是一次空前的盛會,一個歷史的轉折點,這是我任何時候也不會忘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