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推動少兒藝術素質教育、繁榮少兒舞蹈創作,發現新人新作并為2009年全國第五屆“小荷風采”舞蹈展演選拔優秀作品,由湖南省文聯和省舞蹈家協會主辦的湖南省第二屆少兒舞蹈大賽于10月27日在長沙市少年宮劇場圓滿落下帷幕。
本屆大賽具有三大特點,一是發動相當廣泛。10月10日之前湖南省內14個市、州舞協在當地設立分賽區,篩選并由當地舞協推薦優秀節目到省參賽。大賽中舞種、題材、形式、人數不限,其中增設了歌舞形式。二是大力提倡創新。為進一步推動全省少兒舞蹈藝術的發展,大賽鼓勵新創節目,凡屬原創作品均可加分,并增設優秀創作獎,促使本屆賽事中涌現出很多優秀的原創作品。三是突出鄉土特色。舞蹈藝術的生命源于豐富多彩而內涵深刻的民間生活實踐,這次大賽各分賽區推薦參賽的許多節目都帶有鮮明的鄉土特色,是民間舞蹈風情與現實情感旨趣的結合。
由常德市飛燕舞蹈學校表演的《嘟嘟騎》,獲幼兒組創作金獎。此作品是以一首廣泛流傳在湖南常德的童謠《馬馬嘟嘟騎》創編而來的,其音樂采用明清之際江浙一帶流行的時調小曲與常德方言融合后逐漸演變發展成的說唱藝術——常德絲弦,創作出載歌載舞的幼兒情節舞蹈《嘟嘟騎》,讓孩子們“動”出集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的“童謠舞蹈”。由懷化市少兒藝術活動中心表演的侗族舞蹈《呀啰吔》,獲少兒組的創作金獎。編導在充分考慮兒童的童心與童趣的基礎上,進行了獨特新穎的舞蹈語匯創作,使其作品具有很濃的文化意味和鮮明的地域特色,是對湘西侗族舞蹈文化的傳播與延伸。由岳陽市小荷藝術學校表演的《石頭·剪子·布》,獲少兒組創作銀獎。編導把孩子們生活中最普通的游戲,以“耳目一新”的生動感覺和創作形式從視覺、聽覺、動覺上給評委和觀眾們強烈的沖擊。尤其是來自湖南偏遠山區的孩子們,他們用樸實的肢體語言,向大家展示了他們的學習、勞動和生活。湖南省文聯副主席、湖南省舞蹈家協會主席許紅英強調要特別關注省內邊遠地區的兒童舞蹈挖掘、創作以及舞蹈教學。
小荷展露尖尖角,別樣風采映瀟湘。此次大賽,展示出湖南深厚的文化底蘊,孕育出的舞蹈小精靈,給人以莫大的欣慰和鼓舞,從中可以讀出湖湘舞蹈文化的無限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