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有一個人的記憶,一個家庭有一個家庭的記憶,一個國家有一個國家的記憶。記憶是一段歷史,它凝結著特定的經歷和過程;記憶是一段時間,有始,有終;記憶是一種負載著文化意義的無形形態,無數個被定格了的細節組成了一個具有時空意義的完形。可以說,我們每個人都擁有著那份完全屬于自己的、個性鮮明的記憶,我們每個家庭、乃至世界上每個國家,又有哪個是沒有記憶的呢?
作為一種文化形態,中國舞蹈有沒有自己的記憶呢?
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舉辦的“中韓古典舞蹈發表會”活動為我們呈現了中國舞蹈的肢體記憶。
這是一次純學術性的國際交流活動,由中國藝術研究院和韓國呈才研究會聯合主辦,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承辦,北京舞蹈學院古典舞系協辦。活動分為表演展示和學術研討兩大環節,來自中、韓、日三國的舞蹈表演家、理論家出席了本次交流活動,聞訊而來的全國各地的與會者多達600余人。
中國舞蹈文化的歷史可以上溯至5000年以前。在綿延不絕的歷史進程中,中國人民創造出豐富多樣的樂舞形式。這些古代的樂舞形式,在當時的中外文化交往中,發揮了獨特的作用。它們在離開中國之后,在新的環境中得到了當地人民的喜愛和珍重,不但順利地融入到當地人民的文化生活中,同時也得到了當地人民的重視、保護和發展,并歷經上千年而不佚。本屆“中韓古典舞蹈發表會”,正是著眼于搭建一個當代文化交流的平臺,把那些數百年前甚至上千年前傳播到海外的中國古舞遺存,重新帶回到我們的視野中,讓同一根源卻在不同環境不同土壤中發展起來的中外古典舞蹈相聚一堂,彼此輝映。
于是,《佾舞》、《春鶯囀》、《拋球樂》、《佳人剪牡丹》等一個個活在中國舞蹈史書中的古舞名目,在韓國舞蹈家的訪華表演中,一一呈現出它們經歷史數百年雕琢之后的顏面,真切地走入了當代中國人的視線之中。
帶來上述節目的是韓國呈才研究會的舞蹈家們。韓國呈才研究會是一個專門保存和表演傳統舞蹈的機構。“呈才”二字是一個古代術語,為皇宮進獻樂舞之意。在古代的朝鮮半島,一直都有“唐樂呈才”和“鄉樂呈才”的古舞模式,所謂“唐樂”,就是從中國傳來的樂舞,而“鄉樂”則是指本土的樂舞。韓國呈才研究會就是以保存和發揚這類傳統樂舞為目的的一個專門舞蹈團體。韓國呈才研究會的藝術總監——韓國佾舞保存者金英淑女士,是該會的核心人物。金英淑女士的老師,是韓國舞蹈大師金千興先生。目前,金英淑女士是韓國傳統舞蹈界重量級人物之一。
在金英淑的傳授和調教下,韓國新一代傳統舞蹈的表演者成長起來。本次來華的20多位表演者,構成了一個從20歲到30歲不等的人才團隊。從這樣的人力結構不難看出,韓國傳統舞蹈的保護和繼承工作是后繼有人的。
本次學術交流活動的一個重要特色,在于中國和韓國古典舞蹈的同臺展示。參與表演的中方節目由北京舞蹈學院古典舞系承擔,古典舞系的學生們表演了《飛天》、《愛蓮說》、《楚腰》三個舞蹈作品。從這三個作品的選擇上,不難看出主辦方的學術用意:在同一空間中一并展示出中國古典舞不同派別的風采。
本次交流活動表演環節中還有一個亮點:北京舞蹈學院古典舞系青年女教師閆妍為發表會表演了日本雅樂《蘭陵王》。雅樂曾是中國古代的祭祀樂舞,唐宋以后傳至朝鮮半島和日本。在日本,雅樂形成了自己的系統,分左樂(舞)和右樂(舞)兩大部分,左部指來自中國等地的樂舞,右部則指來自朝鮮半島的樂舞。兩大部分在服裝、步態、動作、氣勢、順序等方面,均有嚴格的規定。
通常情況下,日本雅樂大多在皇宮和神社中表演,而此次來華參加本次學術活動并任研討會主講人之一的日本瑞穗雅樂會會長、日本雅樂表演藝術家三田德明先生,則是一位具有革新精神的人物。他讓雅樂這種以往只在貴族圈子中表演的藝術走向了大眾,他在日本各大學中推廣雅樂,并奔走于中、韓等地教習雅樂,從而讓更多的人認識并喜愛了這門歷經千年傳衍而不滅的古老藝術形式。
閆妍就是三田先生在北京舞蹈學院教學時的中國弟子。不久前她應三田之邀,在東京表演《蘭陵王》,受到日本雅樂頂尖人物安齋先生的肯定和日本觀眾的稱贊。本次閆妍能在北京表演《蘭陵王》,是中國人在中國舞臺上首次著《蘭陵王》舞服的公開亮相,比起50多年前京劇名家李少春先生歷史性地從東瀛學習雅樂歸來并在歐陽予倩宅第中為少數幾位人士表演的情形,閆妍的這次盛裝舞臺表演,意義非凡。而據三田德明先生和北京舞院古典舞系主任王偉教授表示:這次教習《蘭陵王》,只是雙方意欲長期交流合作的一個良好開端。
本次交流活動的第二大環節是學術研討和座談。共有中、韓、日七位主講人為150余名聽眾做了演講,中方主講人是王克芬、馮雙白和王偉,他們的論文發言題目分別是《簡論唐宋燕(宴)樂舞蹈》、《傳統樂舞在當代社會中的作用》、《中國古典舞的創建歷程》;韓方主講人是韓國成均館大學徐埛遙教授、韓國國立國樂院李淑姬研究師和韓國拉班舞譜研究所金賢珠所長,他們論文發言的題目分別是《論述傳統樂舞的人間美學》、《佾舞制度的流變》、《畫中動作內涵的意義——用拉班理論的方法記錄傳統舞蹈》;而日本的三田德明先生也就日本雅樂的發展做了特別發言。
學術研討會之后,主辦方特別安排了一次平等對話的座談會,中韓與會者本著虛心學習、相互交流、平等對話的精神,就雙方感興趣的話題進行了饒有興致的對談,取得了很好的溝通效果。
本次“中韓古典舞蹈發表會”為我們展示了一個肢體的記憶,它讓我們懂得:記憶是一條河,一條奔流不息的時空之河——歷史在其中凝聚沉淀,文化憑借它煅冶累積,它從過去流到今天,再從今天流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