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國舞協分黨組在中國文聯強有力的領導下,發動群眾,奮發圖強,努力開拓,銳意創新,開展了多方面的工作。
首先,中國舞協連續多年堅決完成中國文聯黨組“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工作戰略目標,精心打造全新的工作亮點。無論元旦春節期間“送歡樂,下基層”,組織隊伍赴唐山、衡水演出,還是2008年冰雪災害、“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派出藝術家赴災區慰問演出,或是為紀念長征勝利70周年在赤水河畔組織的大型演出,都產生了非常好的社會效應,有的演出吸引了各族群眾兩三萬人,不僅百姓口碑好,而且參加演出的藝術家也深受教益——人民需要藝術,藝術更需要人民!
新農村少兒舞蹈美育工程,是中國舞協響應黨中央的號召,為廣大中國農村兒童辦實事、辦好事而做出的一項重大決策。經過兩年多的精心編排,一套以美育素質教育為目的的舞蹈教材問世,至今為止,有5000余名真正來自農村第一線的教師學習了教材,并將之普及到廣大農村的孩子中間,受惠兒童近2000萬人。人們說,這是一項事關農村孩子素質教育的大事情,是一項惠澤當代、功在千秋的宏大事業。
“荷花獎”是中國舞協的重大品牌,自1998年創建以來一直擁有良好口碑。十六大以來,中國舞協在堅持評獎的公平、公正、公開方面銳意創新,改革評獎方式,做出了重大突破。在中國舞蹈“荷花獎”民族民間舞、校園舞蹈評獎上,采取了電視直播或轉播、公開亮分、設立監審組、追問評委的評分依據和立場、設立中國舞協地方協會特邀評委、評委團不固定上場亮分等一系列有力措施,倡導真正的公平評比,保證了“荷花獎”冰清玉潔的崇高品質。
在評獎和展演中組織創作、推出人才和精品,在社會舞蹈教育方面推出“中國舞蹈考級教材”和多種多樣的舞蹈培訓課程,是中國舞協工作的重要載體。十六大以來,中國舞協通過“小荷風采”少兒舞蹈展演、中國國際標準舞表演藝術大賽、“舞動中華”中老年舞蹈展演等一系列活動,有效地、廣泛地動員了社會舞蹈的各個層面,將舞蹈藝術的發動和組織深入到社會各階層,為舞蹈行業的組織和管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近年來,中國舞協與各地政府在組織特定舞蹈節慶方面也努力進取,收獲頗多。2002年、2005年在云南連續舉辦兩屆中國舞蹈節,2007年創辦的中國·淮南首屆國際少兒藝術節、2008年創辦的中國秧歌節等,都將比賽演出、理論研討、舞蹈藝術進社區、舞蹈用品展銷等融為一體,創造了多樣一體的舞蹈節慶方式,不僅拉近了舞蹈與百姓之間的關系,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還特別注意了弘揚民族舞蹈文化,凸顯出舞蹈文化遺產保護的巨大意義,社會反響良好。
十六大以來,中國舞協的對外文化交流活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豐碩成果。在中國——東盟舞蹈發展研討會上簽訂的《中國東盟舞蹈聯合宣言》、與亞歐基金會共同舉辦的“點對點”亞歐舞蹈論壇、在馬來西亞舉辦兩國青少年舞蹈比賽、為地震災區孩子在馬來西亞舉行賑災義演、邀請《大河之舞》男主演在華開設愛爾蘭踢踏舞培訓班等等,特別是在中國文聯的支持下重返國際舞蹈理事會,重新回到國際舞蹈大家庭,都為中國舞蹈走向世界邁出了極其重要的步伐。
在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展望未來,我們深信:在科學發展觀的統領和鼓舞之下,中國舞蹈界的前景無限光明,中國舞協大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