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起改革開放,德陽市文聯主席范小平就一臉自豪,因為1980年6月,德陽市的廣漢市(當時叫廣漢縣)向陽鄉在全國第一個摘掉了人民公社牌子,掛上了向陽鄉人民政府牌子,邁出了農村改革的重要一步。范小平介紹說,1980年8月中旬的一天,一位新華社記者途經向陽,驚奇地發現有幢辦公大樓的門口掛了一塊嶄新的牌子,上面寫著“廣漢縣向陽鄉人民政府”。于是,一份內參被迅速上報中央。向陽人悄悄換掉人民公社牌子的事傳開了。而此時,全國各地掛的仍是人民公社的牌子。沒有人想到,這塊小小的牌子拉開了中國農村政治體制改革的序幕,改變了數億中國農民的命運。
范小平說,換牌子在今天看來是非常正確的,但在當時卻冒著一定的風險。我們德陽把這種精神稱作“敢為人先”,別人不敢做的事情,我們敢做。敢為人先的改革在不斷的爭議中和“解放思想”的推動下一往直前。1982年12月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修改后的《憲法》規定:改變農村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體制,設立鄉政府。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實行政社分開建立鄉政府的通知》,實行了25年的人民公社制度最終被拋棄。向陽的做法和經驗也開始向全縣、全市、全國推廣。到1985年6月,全國共有56000多個人民公社的牌子被摘掉。
范小平說,德陽現在正在籌備出版攝影作品集來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在眾多的攝影作品中,有一幅作品表現的就是1980年向陽人民摘人民公社牌子換人民政府牌子的情景。這幅作品的作者是當時文化站的工作人員,他愛好攝影,當時就把這個場景拍了下來,沒有想到這幅照片成為了記錄歷史的珍貴資料。
改革開放30年來,通過一系列探索與發展,向陽、廣漢的變化很大。范小平說,鄉鎮企業應運而生,現在每個村都有企業。此外,廣漢還有一定數量的外資企業。現在的廣漢是四川省十強縣之一,也是農村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市。改革開放大大解放了廣漢的生產力,促進了廣漢的城鄉經濟建設,也促進了廣漢文藝事業的發展繁榮。
在改革開放后的廣漢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就是三星堆文物的發現和出土。范小平說,在上世紀30年代初,就陸陸續續地開始對三星堆遺址進行調查。但一直到1986年7月,廣漢三星堆祭祀坑才被正式發現。當時,范小平在德陽市文化局分管文物工作,對三星堆文物出土前后的情況非常了解。三星堆祭祀坑被發現之后,引起了國務院、國家文物局、中國社科院等的高度重視,因為它的發現改寫了中華文明的歷史,證明了長江文明和黃河文明一樣,是中華文明并行的兩條發展脈胳。三星堆祭祀坑的所在地原來是一個磚廠,周圍是一片田地,農民在挖磚的時候偶然發現了祭祀坑。現在,那個地方已經是一個重要的文化產業園區,集文物保護、旅游觀光、休閑農業為一體,充滿現代氣息。現在,三星堆遺址是國家重點文物單位、4A級國家風景名勝區,并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廣漢的文學藝術也是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發展繁榮起來的。范小平介紹,廣漢市文聯是在改革開放之后成立的,自成立以來,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團結了一大批文藝工作者,為推動廣漢文藝事業發展作出了貢獻。廣漢市文聯還擁有《三星堆文學》雜志和三星堆書畫院。廣漢文藝主要以三星堆為題材。有關三星堆的詩歌、散文、小說、電影文學劇本不斷涌現。還出版了《三星堆傳奇》、《三星堆詩集》等文藝作品。
廣漢文藝事業的發展繁榮是整個德陽文藝事業發展繁榮的一個縮影。改革開放以來,德陽文藝事業最突出的成績體現在對外交流上。范小平說,德陽市文聯在對外文化交流方面所做的工作在整個四川省是首屈一指的。他舉例說,2003年,德陽市文聯等單位召開了三星堆與長江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吸引了美國、日本、韓國、瑞典等國專家參加會議,大大提高了德陽市文聯的知名度。2005年,在德陽召開了國學現代化與構建和諧社會國際論壇,也吸引了很多國家的專家。2006年,在德陽舉辦了德國濟根美術作品展,為國外藝術界舉辦展覽在德陽歷史上是沒有的。今年地震后,為了振奮群眾精神,使文藝事業得到全面恢復重建,德陽市文聯組織藝術家創作了40幅作品,于9月4日至18日赴德國濟根市展出。德國媒體給予了大量報道。通過努力,德陽市文聯已經和很多國家的藝術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前不久,德陽市文聯收到德國濟根藝術基金會發來的信函,邀請赴德國舉辦抗震救災攝影展覽。芬蘭、瑞典也發來邀請。一個市級文聯能在對外文化交流方面做如此多的工作,這在全國也不多見。
德陽文藝事業的發展繁榮還表現在文化產業的做大做強上。范小平拿綿竹年畫舉例說,在改革開放前,綿竹年畫已經瀕臨滅絕,而在改革開放后,年畫煥發生機,得到很大發展。從2000年開始,德陽市已經連續舉辦了6屆綿竹年畫藝術節。綿竹年畫已經被作為一個文化產業來發展。年畫以前是幾分錢、幾毛錢一張,而現在一張年畫能賣到幾十元,甚至幾百元。年畫藝人的經濟狀況得到了很大改善,整個地區人們的生活水平明顯提高。除了年畫等藝術形式,在演出產業化上,德陽也取得了很大成績。德陽雜技團、德陽舞蹈學校、金橋川劇團三個演出團體在四川很有影響。范小平說,德陽雜技團不僅在國內演出,還經常去美國、韓國、馬來西亞等國家演出,被四川省政府評為“四川省文化先進單位”。德陽舞蹈學校擁有數千名學員。在2007年CCTV電視舞蹈大賽中,學校選送的舞蹈《姑娘》獲得了銅獎,是那屆比賽中唯一獲獎的民營文化企業。汶川地震后,學校組團到韓國參加演出,表演了舞蹈《畫年畫》。曾來汶川地震災區參與救援的韓國119救援隊專門觀看,向中國災區捐款300萬韓元并委托舞蹈團帶回。金橋川劇團這個民營文化企業也非常活躍,經常到全國各地演出,至今已經演出了上千場。2005年,該團前往河南參加了映山紅戲劇節并獲得了優秀演出獎。金橋川劇團后來排演的《青銅魂》獲得了四川省政府的獎勵。這些演出團體之所以能取得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完全得益于改革開放以來的文化政策和良好的市場機制。
范小平說,改革開放以來,德陽市文聯服務經濟建設,服務基層,服務文藝家,團結廣大文藝工作者,為共建大德陽,構建和諧社會作出了積極貢獻。在文藝領域,出現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喜人景象。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德陽文藝事業也將迎來更加繁榮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