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記者從文化部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由文化部、山東省人民政府主辦,文化部藝術司、山東省文化廳、中央民族樂團和山東省棗莊、濟寧、菏澤三地市政府承辦的中國民族器樂民間樂種組合展演,將于5月29日至6月2日在棗莊、濟寧、菏澤舉辦。這是文化部首次組織舉辦的全國性樂種展演,也是第十屆中國藝術節專業藝術單項評比展演系列活動之一。
據了解,本次展演分職業和非職業兩組進行,來自全國各地的127支組合經過初評,職業組、非職業組分別有40支、31支隊伍入圍復賽。非職業組的復賽和決賽將于5月29日至30日在棗莊進行,職業組的復賽和決賽將于5月31日至6月1日在濟寧進行,頒獎音樂會將于6月2日在菏澤舉行。本次展演設優秀演奏獎和演奏獎兩個獎項,評委將根據參賽曲目藝術價值和感染力、是否代表本樂種藝術風格和特點,組合是否特色鮮明、配合默契及音準、節奏、音色等多方面進行評定。
據文化部藝術司副司長陶誠介紹,本次展演將集中展示民間樂種傳承保護取得的豐碩成果,同時發掘民族器樂作品,發現民族音樂人才,傳承發展優秀民間音樂傳統文化,以進一步推動民樂事業的繁榮發展。此次展演初評過程中,不少特色組合的表現引人關注,如山東省的“挫琴組合”展示了中國最早的弓弦樂器“軋箏”(先秦時稱“筑”)、西安音樂學院對“西安鼓樂”的加工創新、星海音樂學院對“廣東五架頭”的精心演繹、浙江藝術院校對“江南絲竹”的精雕細琢都讓人耳目一新。據悉,今年12月,文化部還將舉辦第十八屆全國音樂作品評獎。 (記者程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