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晚,“少年中華情——中國當代鋼琴作品音樂會”在蘇州博物館報告廳完美落幕。來自香港和蘇州的19位少年鋼琴家用嫻熟的技巧和充滿激情的演奏讓這座“地方歷史藝術性博物館”散發著音樂的美妙氣息,也讓觀眾感受了一次文化與音樂、時尚與古典的激情碰撞。據悉,此次純公益性質的音樂會是由香港金紫荊音樂基金會主辦,該場音樂會也是8月份“中國當代鋼琴作品音樂會”奏響奧地利的國內第一場首演。為此,記者連線了香港金紫荊音樂基金會主席、著名音樂教育家廖明飛老師。
金紫荊牽手奧地利 音樂節打造的不只是音樂
1994年,廖明飛老師在香港創辦了金紫荊音樂基金會,這個以“促進香港以及海外的藝術發展,發掘優秀的音樂人才”為宗旨的非牟利慈善團體,至今已經走過19個春秋,幫助過成百上千的孩子實現了音樂的夢想。基金會旗下不僅有“金紫荊杯普通話朗誦比賽”,“金紫荊青少年鋼琴大賽”,“金紫荊童聲合唱團”等眾多享譽全國的大賽品牌外,還成功的舉辦過兩次音樂節。今年3月,廖明飛老師接到了奧地利安東布魯克納音樂藝術大學和奧地利AMA音樂研究學院的邀請,三個機構將共同主辦8月份即將在奧地利安東布魯克納音樂藝術大學舉辦的國際音樂節。
廖老師說:“即將與奧地利方面合作舉辦國際音樂節對金紫荊音樂基金會來說尚屬首次。一來很珍惜這次機會,二來想借此機會向世界展示中國當代音樂的發展與魅力。在音樂節閉幕式的系列演出中,香港的學生們將帶來一場‘中國當代鋼琴作品音樂會’。其中會演奏著名音樂家譚盾作曲的《八幅水彩畫的回憶》、著名音樂家張朝的作品《皮黃》、著名音樂家鮑元愷‘炎黃風情’系列的作品《鬧元宵》……”相信這些出色的少年鋼琴家能通過他們對鋼琴的演繹和理解帶給這個美麗的“音樂之都”對中國的關注和思索。“引進來,走出去”是這次活動的一大核心,我們也會借此機會學習西方音樂的精髓,不斷完善我們的音樂。
琴聲奏響博物館 蘇州成預演第一站
為了能讓少年鋼琴家們在奧地利的舞臺上有出色的演出,在赴奧之前,金紫荊音樂基金會還將舉辦三次音樂會和講座。古香古韻的蘇州就成了首選第一站。
在3月30日當晚蘇州博物館報告廳舉辦的“少年中華情——中國當代鋼琴作品音樂會”中,19位少年鋼琴家出色的演繹了20首具有中國特色的鋼琴作品。其中既有廣為流傳的民歌改編曲目《瀏陽河》、《解放區的天》、《金蛇狂舞等》……又有具有中國當代特色的現代作品,如:桑桐的《孩子們的舞蹈》、朱踐耳的《序曲與賦格》、張朝的《皮黃》……這些沉淀著中國風格和印跡的鋼琴作品在充滿著時代與文化氣息的博物館響起,更加賦予了音樂會文化的烙印和傳承的使命,首首作品都受到觀眾熱烈的掌聲和贊譽。音樂會的DVD資料也將帶到奧地利國際音樂大師賽暨音樂節上,讓世界聆聽蘇州和香港的民族之聲。
別看舞臺上的這些小演奏家們年齡不大,但是來頭卻都不小:蘇州的小演奏家最小的只有6歲,但已經是蘇州市第五屆建屋杯青少年鋼琴比賽的二等獎獲得者。他(她)們中間大部分都是全國以及亞洲鋼琴比賽的金獎獲得者。林彥如(香港),第一屆新加坡世界明日之星小學組第二名以及最佳潛質獎;鄭可炘(香港),國際音樂聯校大賽高級組冠軍;盛宣喆(蘇州),第二屆香港金紫荊青少年鋼琴大賽五六年級組冠軍……不小的來頭,不凡的實力,不同凡響的演奏帶給了蘇州觀眾們一次別樣的視聽享受。這次的公益活動能夠成功的舉辦,我們要特別感謝蘇州博物館的大力支持以及旅歐音樂家郭瑜老師和鄧濤老師。
作為赴奧前的預演,接下來金紫荊音樂基金會還將在蘇州科技大學和吉林北華大學舉辦不同形式的音樂會和講座。廖老師說:“鋼琴是一種西洋樂器,用西方樂器來詮釋東方作品,是本次音樂會的一大亮點。很多中國的作曲家、演奏家都在不同場合表達過中國作品的演奏在中國鋼琴教育中的重要性,近年,英國皇家音樂學院ABRSM考級的曲目中,時常有中國作品的出現,這反映了中國鋼琴作品在世界上越來越受到重視。我們就是要發揚和推動中國作品的傳承和發展,通過音樂會的形式引起更多人對中國當代音樂作品的關注,在傳播中傳承、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