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實踐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洪流中,國有文藝院團是一支主力軍。這些年來,他們不斷開拓創新,勇敢地走出國門,在國際舞臺上闖出了一片天地,彰顯當代中國文化的魅力。
但對于國人而言,多數只能看到他們成功后的獎杯、鮮花和光環,卻難以了解他們一路上經受的苦痛、艱辛與徘徊,更難以體會他們心里的澎湃、堅毅和倔強。這些走出去的故事猶如海浪一般波瀾起伏,蕩人心魄。
從今日起,本報開辟“中國文化走出去”欄目,通過采訪國有文藝院團走出去的親歷者,還原他們的思想細節與真實情感,呈現一條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不凡之路。
2012年的國慶之夜,意大利羅馬協和劇院內,由中國中央歌劇院演繹的經典劇目《圖蘭朵》即將開演。此刻,中央歌劇院院長、指揮家俞峰安靜地坐在大幕旁,整裝待發。
而在劇場外,來看演出的羅馬觀眾排起了長龍,前一天精彩演出的消息不脛而走,這使得生活在歌劇故鄉的人們對中國歌劇充滿了期待。為了讓觀眾,尤其是老年人順利進入劇場,劇院不得不延長檢票時間,并把演出開始時間推遲了5分鐘。
經典故事、實力唱腔,加上大膽創新、極具中國風格的舞美和中國藝術家獨具歷史感的演繹,現場近2000名觀眾被征服了,當大幕落下時,掌聲經久不息。那一刻,俞峰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他明白,在這個歌劇誕生的地方,中國人證明了自己的藝術實力。
羅馬之行發端于2011年,最初羅馬藝術研究院基金會邀請俞峰任羅馬交響樂團首席客席指揮,每年指揮演出8場。由于劇院事務繁忙,俞峰慎重考慮后回復對方,如果中央歌劇院能夠赴羅馬演出,那么他可以隨團完成演出。當年夏天,羅馬藝術研究院基金會就到中央歌劇院進行全方位考察,并派指揮與劇院演員合作演出。10天之后,雙方達成了合作意向。
到歌劇的故鄉羅馬演出,國內曾有個人嘗試過,但作為整建制的團體演出,這是第一次。這體現了一個國家的藝術水準,同時代表了國家舞臺藝術形象,所以責任重大?!爸荒艹晒Γ駝t就是自取其辱!”俞峰表示。
相比心中的忐忑不安,俞峰表現出的更多是對演出的自信。雙方首先敲定了演出劇目《圖蘭朵》。這是歌劇舞臺上的經典,由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譜曲。“我們敢到普契尼的故鄉再現這一偉大創作,不僅是基于藝術上的自信,同時還在于《圖蘭朵》本身講述的就是中國故事。雖然這是一部意大利歌劇,但中國人有更深刻的理解?!庇岱逭f。
為了取得更好的演出效果,劇院對劇目重新制作布局,邀請了美國大都會音樂指導現場指導,并讓意大利語老師為演員指正語言。著名歌唱家王威、李爽、么紅、阮余群分別扮演圖蘭朵、卡拉夫、柳兒。
演出的巨大成功超出了羅馬藝術研究院基金會的預想,他們希望中央歌劇院留下來繼續演出,由于返程機票已經訂好,后期的日程也都排滿,不得不走。羅馬藝術研究院基金會隨后便發出了2013年至2015年的演出邀請,今年的演出時間確定為10月10日,那是意大利歌劇作曲家威爾第誕辰200周年,演出會延續到10月21日,劇目是經典歌劇《阿依達》。
“這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鼓舞和信心。”俞峰的話語中透著興奮。他認為歌劇、芭蕾舞、交響樂三大藝術被稱為世界主流藝術,是藝術領域的“世界語”,是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一個國家要擴大文化影響力,光有“民族語”是不夠的,還要通過世界主流藝術樹立國家形象。
同時,在俞峰看來,文化走出去不能靠“雕蟲小技”滿足觀眾的獵奇心,而是要呈現給世界一個現代化的中國。這與他青年時在德國留學的經歷有關,當中國電影的鏡頭閃過,他看到了一張張愚昧、落后、默然的黃色的臉,他的內心極其痛苦和壓抑,這也使他產生了強烈的民族責任感。“我們要展示一個充滿昂揚精神的民族,要讓世人為此肅然起敬?!?/p>
俞峰把此次羅馬演出視為一場“硬碰硬”的較量。但他的目標不止于此,他希望中央歌劇院能演出中國歌劇的新水平,讓世界其他國家的歌劇院也爭先上演中國的原創歌劇。當然,這不是一句空話。中央歌劇院這幾年加大了原創歌劇的生產,以每年2至3部的速度在推進,去年就上演了《山林之夢》、《鄞地九歌》、《辛亥風云》,在引領觀眾藝術欣賞能力的同時,努力創作能夠代表和反映當代中國創作水平的歌劇。
“中央歌劇院下一步計劃在羅馬購買一個劇場,讓我們的劇院演員駐場演出?!庇岱逭f,這不是天方夜譚,劇院正在通過外交人員和羅馬方面洽談,如果愿望能夠實現,中國在世界歌劇界就有了立足之地,這對提升國家形象將產生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