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婦還鄉》劇照(資料圖)。記者王儉攝
3月6日起,首屆黃梅藝術周將在國家大劇院上演,由吳瓊領銜的黃梅音樂劇《貴婦還鄉》將在3月15日壓軸登臺。3月2日,吳瓊接受專訪時,談得最多的不是《貴婦還鄉》這部戲還要怎么改,而是通過這種實踐來思考中國本土音樂劇的道路該如何走下去。
舞臺人物
增加男女對唱顯張力
去年7月,吳瓊、黃新德領銜主演的黃梅音樂劇《貴婦還鄉》與觀眾見面。風格略顯灰暗的迪倫馬特經典劇作碰上中國輕松歡快的黃梅調,兩者擦出的火花引起了不少專家的興趣,同時吳瓊要打造中國本土音樂劇的野心也逐漸顯現。
問及這次大劇院版本的改動,吳瓊稱主要是增加了幾段男女對唱,盡量讓整臺劇更有張力。“比如那段經典的《瘋狂Shopping》之后,原來黃新德老師一個人落寞地歌唱,這次改成了我們兩個人的對唱,音樂也更加動人。”
在《貴婦還鄉》結局處還將上演一場“黃梅style”。吳瓊說:“這部分借用了‘樹上鳥兒成雙對’的曲調,能夠勾起觀眾的回憶,同時也會把我們對探索黃梅音樂劇的心聲唱給大家。”
獲5萬元補貼很開心
從一開始的策劃、演員選拔到演出排練、整體宣傳,吳瓊的《貴婦還鄉》花了200多萬,這對一個民營戲劇工作室來說不是小數目。問及投入和收入,吳瓊透露,工作室正在策劃新的劇目,“加上青春版總共演出了20多場,在外地的十幾場演出票房更好一些,回安徽的那場全坐滿了。成本基本收回來了,這也讓我們敢再去排新戲。”
聊到票房,吳瓊提到一個小插曲。去年在保利劇院演完后,劇場通知去領5萬元的低價補貼,對這5萬塊錢,吳瓊說自己太開心了,她說:“當時通知我們去領這5萬塊錢的時候,我都覺得像是白撿來的。”吳瓊說,在北京這么多年,這是他們戲劇工作室收到的第一筆大額補貼。
據了解,去年北京市文化局牽頭成立了首都劇院聯盟,聯合劇院推行低票價方便市民購票,同時政府對劇院和演出的藝術團體進行補貼。
改編經典再接再厲
《貴婦還鄉》投入成本的回收,讓吳瓊開始考慮下一部黃梅音樂劇的制作。吳瓊透露,接下來還是按照改編經典的路子,最終讓市場去檢驗,“一個好劇本太難得了。我們沒有太多時間和金錢去重新打磨所有的東西,排《貴婦還鄉》時最不擔心的是劇本,我想做得更多的是演出形式和音樂上的探索。”在這樣思維下,她將要合作的編劇依然是改編《貴婦還鄉》的王新紀。
吳瓊聊到了今年春節期間去美國隨團演出的經歷,演出團到休斯敦演出,2月15日還被該市定為“黃梅戲日”。在紐約曼哈頓的百老匯,吳瓊看了《曾經》《西域男孩》《蜘蛛俠》三個音樂劇,場場爆滿的觀眾和成熟的演出模式令她印象深刻,“看了《西域男孩》后,我當時還說,是不是我們也能排個《中國女孩》。我對中國本土的音樂劇是有信心的,也想著有一天中國的劇場里也能場場坐滿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