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由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超藝理想文化學會、大名娛樂有限公司和國家大劇院聯合主辦的《中國夢――紀念周恩來總理誕辰115周年音樂會》新聞發布會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 和平宮舉行。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文化交流部馬小明主任、周恩來侄女周秉德女士、超藝理想文化學會榮譽會長陳復生女士、國家大劇院副院長王爭鳴先生、大名娛樂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林煒珽女士、本次音樂會總導演任曉鋒先生和國內各大主流媒體應邀出席。
今年,是已故周恩來總理誕辰115周年,為緬懷他的豐功偉績、學習他崇高的精神風范,并歌頌中華兒女為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超藝理想文化學會、大名娛樂有限公司和國家大劇院定于2013年3月14日在國家大劇院聯合主辦《中國夢——紀念周恩來總理誕辰115周年音樂會》。音樂會擬邀請中央電視臺錄制播出。
周恩來總理是二十世紀中國革命偉大的領導人之一,是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政治家、外交家。他在青年時代就樹立起為中華之崛起而求學的遠大志向,以后畢生的奮斗都是為了這個崇高目標的實現而鞠躬盡瘁。他一生的事業,都是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的創建,為新中國政治、經濟、外交、文化、社會的全面進步而歷盡辛勞、無私奉獻。他七十八年的傳奇人生為億萬中國人民留下了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給子孫后代樹立起光輝的榜樣。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帶領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參觀中國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時指出:“我們說的每個人都有夢想,現在大家也在討論中國夢,何為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最偉大的中國夢,因為這個夢想,它是凝聚和寄托了幾代中國人的這樣的一種夙愿,它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它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一種共同的期盼。”
“中國夢”,是時代的主題詞,深刻道出了中國近代以來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深情描繪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不斷求索、不懈奮斗的歷史。
此次音樂會的總導演任曉鋒談到本臺音樂會的訴求時說,從緬懷到傳承,從歌頌到踐行,其實“中國夢”可以概括周恩來同志一生所追尋的中華民族繁榮昌盛的偉大夢想和革命精神。無論是“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還是“大江歌罷掉頭東”,無論是投筆從戎征戰千里還是鞠躬盡瘁為國為民,都是“為中華騰飛而奮斗”(周恩來語),都是“中國夢”在不同時代的相同解讀。“中國夢”,是時代的主題詞,深刻道出了中國近代以來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深情描繪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不斷求索、不懈奮斗的歷史。
音樂會以“中國夢”為主題線索,分為家國夢、世界夢和民族夢三大篇章,分別追憶周總理對祖國人民、對世界友人、對未來民族昌盛的偉大信念和實踐,從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中國夢”到我們這個時代“中國夢”,從緬懷到傳承,本臺音樂會充分體現了民族自信和自豪。
周恩來精神是有現實意義的。他始終信仰堅定、理想崇高,對黨和人民無限忠誠,這是他畢生奮斗的力量源泉。他始終堅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把自己看成人民的“總服務員”,反復強調“我們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人民的”。他顧全大局、光明磊落,實事求是、嚴謹細致,求真務實。畢生嚴以律己、艱苦樸素,只求奉獻、不思回報。這些都是我們時代需要弘揚的主旋律,是共產黨人的脊梁。
音樂會將展示周恩來的外交魅力。作為新中國首任外交部長,周恩來創造性地運用多樣化的文化載體,開展卓有成效的外交策略,為塑造新中國形象、改善國際輿論、打開新中國外交局面做出了杰出的貢獻。這些實踐對今天的外交和對外友好工作都有良好的借鑒意義。
記者在發布會上獲悉,音樂會邀請到了李谷一、蔣大為、戴玉強、陳思思、王宏偉、祖海、魏松、雷佳、劉和剛、鄧玉華、呂薇、師鵬、常思思、王麗達、湯子星、徐千雅、茸芭莘娜、李暉等著名歌唱家,擔任交響樂演奏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交響樂團。音樂會以紀念總理的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和充滿時代精神的優秀歌曲為主體,力求打造一臺真誠豪邁的抒情佳作和恢宏嚴謹的藝術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