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頂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最佳化妝與發型設計、最佳音響效果三大獎項的光環,昨天凌晨,《悲慘世界》全面登陸內地院線。對于這部由《國王的演講》導演湯姆·霍伯執導,休·杰克曼、羅素·克勞、安妮·海瑟薇等大牌明星主演的音樂電影,內地觀眾給予了極大的關注。
記者注意到,在國內影迷集聚的時光網和豆瓣網上,該片的得分達到了8.6分,而在學界也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嚴鋒盛贊這是一部跨界神作,“電影手法與音樂劇水乳交融,史詩氣勢與優美細膩完美結合,超人氣大牌出色演繹”。
悲天憫人的情懷永不過時
1862年,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發表了小說《悲慘世界》。這部曠世奇作備受矚目,成為流芳百世的文學經典,也是影視作品爭相改編的寵兒。據不完全統計,《悲慘世界》已經19次被拍成電影,4次被拍成電視劇,而根據其改編的音樂劇自28年前誕生以來更是久演不衰。時至今日,該音樂劇已在全球42個國家,用21種語言完成超過1萬場演出,全球觀眾超過6000萬人次,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音樂劇。
“《悲慘世界》雖然講述的是200多年前發生在法國的故事,但小說展現的悲天憫人的情懷,對人心的救贖和愛的召喚,永不過時!”嚴鋒這樣闡釋《悲慘世界》的現實關照。
新版電影借鑒了不少音樂劇的唱段,并采用現場演唱的方式。這在音樂類電影的拍攝中還是首次,堪稱破天荒的創舉,其結果是增強了故事的真實感和力量。
電影手法與音樂劇水乳交融
“這是符合新時代觀眾審美要求的作品,它創造了一種新的藝術樣式,超越電影表演和音樂。”對于新版音樂電影《悲慘世界》,嚴鋒毫不吝嗇溢美之詞。他說,以往拍音樂電影,一般先在棚里錄好演唱部分,等到正式拍攝時大家再到片場演,聽著音樂、對對口型就行了。這樣帶來的問題是現場感不夠,拍出來的音樂電影像是一部音樂劇的紀錄片,具有濃重的程式化風格。而在新版的《悲慘世界》中,不管是畫面、剪輯,還是背景、舞美,都能看出現代電影的處理方式,而這種大片的手法,又能跟音樂完美結合。
在嚴鋒看來,雖然以專業的音樂劇標準判斷,片中演員唱功一般,但他們畢竟是電影明星,演唱效果已經超越了期待。其中,安妮·海瑟薇扮演的芳汀無疑是整部電影最耀眼的亮點。
這是一個悲劇性的角色,被男友拋棄的她為養育幼女,在被逐出工廠后賣了頭發和牙齒,最后在骯臟的妓院出售了僅存的尊嚴。當芳汀在狹窄的馬廄里被第一位嫖客玷污后,她用凄楚的聲調唱起了《我曾有夢》。黑暗的背景中,光只打在芳汀絕望的、布滿傷痕的臉上,仿佛世界上所有的苦難都聚集在她的淚眼中。最后,隨著一聲痛苦的喊叫,“夢”的光芒慢慢從她的臉上消失,令人動容。
1958年上譯版依然是經典
嚴鋒說,該片唯一的遺憾是休·杰克曼扮演的冉·阿讓太過帥氣。“對于一個坐過19年牢獄的苦役犯來說,冉·阿讓這個角色應該是受盡摧殘的模樣,片中休·杰克曼的扮相顯然太帥了,動作和神態也太過輕盈。”
嚴鋒認為,相比而言,1958年版《悲慘世界》中法國演員讓·迦本飾演的冉·阿讓更貼近原著氣質。當然,這一版本之所以被譽為經典,除了演員的表演外,還得益于上海譯制片廠的配音。“上譯黃金時代的大師全部到位,邱岳峰、胡慶漢、畢克、童自榮……其中,胡慶漢為冉·阿讓所做的配音尤為精彩,他的聲音有一種拖動的質感,似乎在猶豫,似乎在思索,又似乎在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