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愛樂樂團將于3月2日在北京中山公園音樂堂奏響拉赫瑪尼諾夫交響合唱《鐘》。
音樂會將由指揮家張國勇執棒,上半場將演奏柴科夫斯基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幻想序曲和卡巴列夫斯基的《D大調第三鋼琴協奏曲》,年僅8歲的王雅倫將在鋼琴協奏曲中擔任鋼琴獨奏。
下半場是音樂會的重頭戲,張國勇指揮中國愛樂樂團與女高音歌唱家張立萍、男高音歌唱家遲立明、男中音歌唱家楊小勇以及上海歌劇院合唱團一起,完成拉赫瑪尼諾夫的交響合唱《鐘》的北京首演。
交響合唱《鐘》作于1913年,是拉赫瑪尼諾夫最喜歡的作品之一。它的風格和人們印象中拉赫瑪尼諾夫最擅長的抒情風格大相徑庭。《鐘》里沒有綿延不絕的迷人旋律,沒有大氣磅礴的高潮,有的是瑰麗閃爍的樂隊色彩和栩栩如生的形象刻畫。這是拉赫瑪尼諾夫晚期的風格,而他的轉型就是創作《鐘》的那幾年。
《鐘》的創作緣起有一個美麗的故事。當年,拉赫瑪尼諾夫生前好友、大提琴家米哈伊爾·布基尼克的女學生達妮洛娃讀到巴爾蒙特的俄譯愛倫·坡的《鐘》一詩,大為感動,她匿名寫信給自己崇拜的拉赫瑪尼諾夫,附上詩作,并建議他把《鐘》譜成音樂。幾個月后,達妮洛娃在新聞里讀到,拉赫瑪尼諾夫已經根據愛倫·坡《鐘》一詩寫了一部杰出的合唱交響曲,并將于當年首演。她喜不自禁,就把整件事告訴了老師。這件事一直被米哈伊爾·布基尼克隱瞞著,直到他去世前才向外界透露了這個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