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知名動漫、開發成年受眾
《偷星九月天》探索動漫舞臺劇市場之路
舞臺劇《偷星九月天》受到動漫迷的追捧
經過將近一年的籌劃、醞釀,日前,原創動漫舞臺劇《偷星九月天》終于在北京海淀劇院與觀眾見面了。由于原著擁有較高的知名度和龐大的粉絲群,再加上動漫舞臺劇這一獨特的呈現形式,這部由湖北知音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創排,根據同名動漫改編的舞臺劇在籌備階段就受到了媒體、舞臺劇愛好者尤其是動漫迷的關注。而這一劇目的演出也引發了人們對動漫舞臺劇的討論。
立足知名動漫尋求突破
動漫舞臺劇《偷星九月天》可以說未演先熱,在演出之前就造足了聲勢,票房成績也在預料之中,沒有讓人失望。而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原著的超高人氣。
近幾年,國內外不乏有優秀的動漫舞臺劇推出,能被改編者看中并搬上舞臺的一般都是經過市場檢驗,深受讀者歡迎的漫畫作品,比如《網球王子》、《黑執事》、《櫻桃小丸子》等,《偷星九月天》也不例外。這部由天津知名動漫作家周洪濱、小松共同創作的漫畫作品,在《知音漫客》雜志上連載7年,伴隨了一代青少年的成長,擁有大量的讀者。據統計,到目前為止,《偷星九月天》的漫畫單行本已發行了34本,累計突破5000萬冊,作者之一的周洪濱甚至還憑借這一作品,在2012年“中國漫畫家富豪榜”中,以1815萬元的收入折桂。據負責舞臺劇《偷星九月天》宣傳的小何介紹,選擇一部這樣的漫畫作品改編是基于多方面的考慮,最重要的是要借助它的人氣,在觀眾對動漫舞臺劇接受度不高的情況下,有知名度的動漫作品顯然更能夠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事實的確如此,作為動漫產業鏈上的一環,動漫舞臺劇的觀眾多數由動漫迷轉變而來,而非傳統的戲劇迷。動漫作品的改編既要遵循舞臺劇的演出規律,又要抓住動漫愛好者的觀賞喜好,在改編上有一定難度。雖然做過諸多嘗試,但國內改編成功的動漫舞臺劇并不多,可以說是動漫產業鏈上的一個短板。而湖北知音傳媒有限公司此番對《偷星九月天》的改編,除了借助原著的影響力,并沒有太多可以借鑒的經驗。舞臺劇由原作者周洪濱親自參與編創,保留了漫畫作品原汁原味的故事和人物形象,尤其在人物造型上盡量接近動漫原型,這一點得到了觀眾的認可。另外,舞美、燈光、音響的合理利用,也為該劇增色不少。
開發成年受眾群體
相比發展較為成熟的日本動漫產業,我國的動漫產業鏈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在動漫舞臺劇這一環節尤其如此。
有業內人士分析,制作水準較低、年齡層定位單一、內容脫離市場、發行渠道簡單、品牌定位偏頗等是國內動漫舞臺劇面臨的幾個問題。但對于如何解決,業界似乎一直沒有很好的辦法。眾所周知,日本的動漫產品包括動漫舞臺劇的受眾群體并不局限于青少年兒童,而是有著龐大的成人消費群體。而我國動漫產品的受眾一直偏向低齡群體,有專家表示,低齡受眾群體的定位極大地限制了動漫舞臺劇的發展。不過,也有一些創作者試圖打破低幼年齡層的定位,并做了一些積極的嘗試。國家話劇院與盒子創造社曾以動漫人物張小盒的形象和性格為基礎,合作推出了《辦公室有鬼》等系列職場戲劇,這幾部針對成年觀眾推出的動漫舞臺劇市場反響不錯,受到了觀眾的認可。
不過,這種趨勢并沒有一直延續,今年上演的幾部動漫舞臺劇就大多是在兒童劇院演出的,與其說是動漫舞臺劇不如說是兒童劇更貼切。湖北知音傳媒有限公司在推出舞臺劇《偷星九月天》時,顯然想要打破這一點,有意開發青年受眾群體,所以力邀年輕人熟悉的歌手洪辰出演,主題音樂由偶像組合M.I.C男團演唱,另外人物對白也盡量與青年觀眾貼近。而從觀眾構成上也可以看出,“85后”“90后”是主要觀眾,受眾群體有所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