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國內制作的歌劇劇目數量有所增加,除了中央歌劇院、中國歌劇舞劇院、上海歌劇院、重慶歌劇院、遼寧歌劇院、湖北歌劇院等老牌劇院,還有一些新成立的藝術機構和民營劇團加入了制作歌劇的隊伍。2007年國家大劇院成立后,其原創和制作歌劇共有24部,包括中國歌劇5部、西洋經典歌劇19部,搭建了一個讓世界了解歌劇在中國發展狀況的平臺,中外藝術家紛紛登上其舞臺。
歌劇發展的關鍵還得靠人才,演員是該藝術形式發展環節的重中之重。在日前舉辦的國家大劇院2013世界歌劇發展論壇上,青年歌劇演員的培養成了國內外歌劇界共同矚目的話題。
要手把手教年輕人
多位專家指出,一名專業歌劇演員必須具備完善的專業素質,即擁有良好的發聲技巧、過人的音樂才華、突出的表演才能及創造演出氛圍的能力。因此,在歌劇演員成才之初,專業的學院教育非常重要。
在中國,歌劇雖已發展多年,可相對于其他藝術形式來說還是很年輕,與之相配的專業學院教育發展得也并不成熟。在北京,除了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設有聲樂、歌劇專業課程,一些綜合大學也有音樂系,可是,國內的專業歌劇人才仍很緊缺。
“在中國制作一部歌劇時,往往需要到世界各地去尋找中國歌唱家。這些歌唱家之所以符合演出要求,是因為他們在國外求學的經歷改變了他們的發聲方法。如日前在國家大劇院制作的歌劇《納布科》中扮演撒迦利亞的中國演員李曉良,實際常年生活在德國,這是他頭一次回中國演唱。”國家大劇院歌劇顧問庫恰認為,這種現狀應該引起專業院校的重視。
實際上,這種情況不僅出現在中國,國外一些院校也存在這種技術上的問題。芬蘭薩翁琳納歌劇節藝術總監加里·哈馬萊寧說,在芬蘭,一些大學的老師雖然是音樂專業,但他們缺乏歌劇演唱經驗,并不能在課堂上為學生做示范,因此,許多學生離開大學時還未能掌握歌劇聲樂技巧。
阿曼皇家歌劇院藝術總監克麗絲緹娜·莎波曼指出,能夠把聲樂的技巧以及歌唱的方式、風格手把手教給年輕人的老師才是合格的聲樂老師。她建議學院組織一些研討會、主題活動幫助年輕人做好登臺準備。
德國巴伐利亞歌劇院國際關系總監海寧·汝和表示,在這方面,德國音樂學院的教程就相對完善,其學制長的特點使許多年輕人的技術和思想相對成熟。
“我們愿意冒險讓青年演員走上臺”
對于青年歌劇演員來說,登臺演出對他們的成長起著關鍵作用,因此,能夠提供演出機會的藝術機構及劇院在培養過程中也占據著重要地位。
國家大劇院制作的歌劇演出幾乎都有中國演員參演,這正是為了培養中國自己的歌劇演員?!拔覀儠Y合國情,探索適合中國歌劇發展需要的模式和體系?!眹掖髣≡涸洪L陳平說。
愿意為青年藝術家投資的阿曼皇家歌劇院制定了很多培養項目?!拔覀冊敢饷半U讓青年歌唱演員走上臺,唱一曲。有時候,這些年輕人特別緊張,一上臺就忘了詞,甚至過了幾秒鐘才開始唱,但我們還是要給他們這個機會,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成長起來,歌劇才有未來。”莎波說。西雅圖歌劇院執行總監凱莉·特維黛爾也認為,歌劇要想有發展與創新,劇院就得敢于嘗試、敢于失敗。
“要培養青年藝術家,就要讓他們去基層不斷地演出,一個每天在家里學唱的歌唱家還比不上天天和觀眾接觸的普通演員。”中國歌劇舞劇院副院長李小祥說,中國歌劇舞劇院一直堅持做歌劇普及工作,每年走訪幾十所大學,給學生們講歌劇的故事?!霸谶@個過程中,青年藝術家不僅提高了業務水平,歌劇市場也得到了培養。”
匈牙利布達佩斯藝術宮殿院長沙巴·珂爾認為,成熟的國際藝術機構之間的合作對于青年藝術家來說也十分重要,如柴可夫斯基聲樂比賽、赫爾辛基聲樂比賽等國際聲樂比賽對青年演員的幫助就非同小可。此外,他認為跨國歌劇制作也是培養青年藝術家的方式,“通過這種合作方式,一位中國青年歌唱家參與了我們劇院的演出?!?/p>
除了學院和藝術機構的努力,青年藝術家也應珍惜學習、演出的機會,不要因為謀取更多的眼前利益而耽誤藝術深造的時機?!霸谂啪氈?,一些歌唱演員常臨時缺席,有的今天能來,明天來不了,或者后天才能來;有時正排練著,演員就要去外地演出,甚至男高音突然不辭而別,因為要去參加別的商業演出?!睅烨≌f。
不少劇院負責人對此情況深有同感。他們認為,作為一名青年藝術家必須每天學習、練聲,不然就沒有辦法成為世界一流的藝術家??伤麄儸F在事情太多,時間排得太滿,對成長很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