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憨貓皮皮鼠》劇照
“六一”國際兒童節期間,各種為小朋友準備的文化活動給他們帶來了不少歡樂。在北京,中國兒童藝術劇院、中國木偶劇院等院團先后推出了多部精品,北京動動鞋子兒童劇團等一些民營兒童劇團也以駐場小劇場的形式登臺演出。
“六一”好劇接踵來
日前,記者在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售票大廳內拿到的“6月演出劇目宣傳單”上看到,中國兒童劇場6月重點推出了《憨憨貓皮皮鼠》和《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兩部大劇場兒童劇;假日經典小劇場則主打《小布頭奇遇記》和《小吉普·變變變》。
記者在中國木偶劇院官方網站上發現,自“六一”起,中國木偶劇院將為小觀眾獻上12臺145場木偶劇演出。其中在國家大劇院、中國木偶劇院等地演出7臺36場精彩的大型木偶劇,在北京動物園動物城堡、小鈴鐺劇場、酷寶寶劇場演出4臺109場小型木偶劇。演出的劇目包括《喜羊羊與灰太狼第二部三個愿望》、《木偶奇遇記》、《黑貓警長》、《猴王·花果山》等。
“六一”期間,不僅中國兒藝、中國木偶劇院這些老牌院團推出了各種兒童劇演出,越來越多的民營劇團也開始進軍兒童劇市場。此外,港澳臺地區的兒童劇劇團以及國外的兒童劇演出,也正被陸續引進。
低票價請觀眾進劇場
低票價,永遠是培育演出市場的不二選擇。雖然一部好的兒童劇成本甚至比話劇、歌舞劇還要高,但考慮到孩子的需求,目前很多兒童劇紛紛想辦法降低票價。其中,不少劇院還聯合開展了一系列惠民兒童演出季。
由國家大劇院舉辦的“北京兒童戲劇季”于今年迎來了“6歲生日”。今年,在國家大劇院戲劇場上演的是中國木偶劇院的《猴王·花果山》,同期小劇場登臺的是中國兒藝的《三只小豬·變變變》。國家大劇院6年來始終堅持低票價惠民,讓更多家長能夠有機會帶著孩子走進這座國家級藝術殿堂。
中國兒藝則是以多場次演出來平攤成本。據悉,中國兒藝的演出,100元以下的低價票占總量的50%左右。同時,為實現“讓全中國的孩子都能看到兒童劇”的夢想,“六一”期間,中國兒藝首次聯合23家兒童劇院團開展“點亮童心, 共筑中國夢——‘六一’大型公益演出”活動。此次活動匯聚36臺劇目、近100場演出,覆蓋30個省區市,并通過專場公益演出、派發公益演出票等形式,邀請困難群體的少年兒童免費觀看演出。
北京動動鞋子兒童劇團是北京市第一家民辦非營利性兒童劇團,自成立起劇團一直堅持公益演出的傳統。自5月中旬起,動動鞋子兒童劇團正式駐場盈之寶劇場,每逢周末固定上演兒童劇。周末劇場不僅堅持百元低價票,且每場演出都會推出一部分20元超低價公益票。
將兒童審美融入創作
記者在采訪中遇到了多位經常帶孩子觀看兒童劇的家長。對于當下的很多兒童劇目,有家長認為:“國內的兒童劇總以‘教育’為前提,導致說教痕跡嚴重、劇目形式老套,孩子們并不愛看。”也有家長表示,目前符合小觀眾觀賞需求的現實題材作品很少見,許多劇目為了迎合市場需求,將驚悚、夸張、搞笑、無厘頭的元素融入作品,失去了健康的思想內核。
而大部分家長則表示,其實很樂意帶孩子去劇院欣賞兒童劇,并對兒童劇寄予厚望。他們希望,通過觀看優秀的兒童劇,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和藝術審美,學習劇場等公共場合的禮儀,讓孩子們享受戲劇和舞臺的魅力,寓教于樂。
有專家表示,目前大多數兒童劇創作流于說教、過分低齡化,或夾雜成人社會價值觀等問題。兒童劇的特點是針對雙層受眾,一方面需要讓孩子得到歡樂,另一方面家長更看重的是孩子在玩得高興的同時能有所收獲。這種雙重的價值取向,是兒童劇創作的難點和關鍵點。
說到兒童劇劇目,也許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一連串的童話名著,《丑小鴨》、《睡美人》、《灰姑娘》幾乎所有的童話名著都曾被改編成兒童劇,而經典童話尤其是國外經典似乎成了兒童劇的重要來源。
如今,隨著兒童戲劇市場的不斷繁榮,這種現象在不斷改觀。在當下的兒童劇市場中,觀眾既可看到《西游記》、《馬蘭花》等根據經典動畫片和民間傳說改編、復排的劇作,又有一些利用現代手段新創的劇目,如《憨憨貓皮皮鼠》、《“下次開船”港》等。同時,真正優秀的劇目,通過市場的檢驗,逐漸形成了品牌效應。
多媒體開拓表現空間
如何讓玩著iPad長大的孩子愛上兒童劇?開拓兒童劇的表現空間,尤其重要。
6月1日起在北京天橋劇場上演的大型多媒體魔幻兒童劇《夜蘿莉》堪稱是一部大制作,僅為推進劇情發展而制作的3D動畫效果就超過30分鐘,耗資300萬元。《夜蘿莉》劇目負責人表示,該劇試圖將動畫中的重要場景在舞臺上再現,并配合實地搭建的舞美道具,打造非比尋常的演出效果。
正在中國兒藝假日經典小劇場上演的《小布頭奇遇記》也是一部極具實驗性和前瞻性的多媒體小劇場戲劇。談及將大家耳熟能詳、充滿童真童趣的作品《小布頭奇遇記》打造成多媒體小劇場戲劇,中國兒藝院長周予援表示:“多媒體技術非常適合小劇場,可以彌補小劇場舞臺創作的局限性,拓寬小劇場戲劇的舞臺表現力和戲劇想象力,讓小劇場戲劇有更新穎、更具吸引力的創作模式,使觀眾在觀看小劇場戲劇時獲得一種全新的藝術感受。”
親子互動其樂融融
傳統的兒童劇是給臺下正襟危坐的大小觀眾講故事,而孩子們走進劇場不可能穩穩當當地坐在那里看劇。因此,如何更好地吸引孩子和大人的注意力,是關系兒童劇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目前很多院團都采用了在觀劇過程中開設各種親子互動的方式,以改變以往單一的表演模式。
由國家大劇院舉辦的“北京兒童戲劇季”在安排各種演出的同時,讓小觀眾有機會贏取觀劇小禮,而親子教育名家公益講座還為年輕父母支招解惑。
北京動動鞋子兒童劇團自成立之初,就秉承每部作品由孩子和成人演員共同表演的傳統。為讓小朋友更好地參與到戲劇中,2010年,劇團成立小鞋子劇團。小鞋子劇團完全屬于孩子們,由他們自編自演,并參與完整的戲劇創作過程。兩年來,小鞋子的團員們不斷參與到動動劇團的演出中,為戲劇增添了一抹亮色。
“動動鞋子在演出時強調與觀眾的互動,方式不局限于一起喊口號,或者演員與觀眾握手,而是更關注于高級互動,即根據劇情的發展需要,將整個劇場臨時當做舞臺,讓孩子們也成為戲中的一分子。” 動動鞋子兒童劇團創辦人王淑琪說,通過這樣的方式,孩子們并不是簡單地作為觀眾在觀看演出,而是主動參與其中,不僅很快熟悉了戲中的人物,也明白其中蘊含的主題,很容易接受劇中所傳達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