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林兆華執導,高亞麟、李林主演的原創京味兒戲《隆福寺》于5月22日至26日在北京東方劇院上演。
該劇以北京舊時繁華的商業區“隆福寺”為背景,展現了1901年、1949年、1976年三個時期發生在這一地區的故事,并在其中穿插了京韻大鼓、拉洋片、單弦等老北京曲藝小段。和一般的年代戲不同,話劇《隆福寺》既沒有貫穿始終的故事,也不見尖銳激烈的矛盾沖突,就連分幕之間的換場,都是主演李林以說書人的身份講著老北京的典故而自然轉換的。
劇中,李林在三幕中分別飾演醉漢、老藝人和青年人,并不時亮出京韻大鼓、拉洋片、叫賣吆喝等老北京“玩意兒”。另一主演高亞麟則分別在第一幕和第三幕中扮演和尚和北京大爺。在這一老一少的對談中,娓娓道出隆福寺以及老北京的百年滄桑。
該劇最大的亮點來自琴師馬小祥貫穿全劇的三弦演奏。馬小祥出身曲藝世家,祖父馬連登,伯父馬增錕、馬增奎,父親馬增祥(馬岐),姑母馬增芬、馬增蕙,母親馬靜宜等都是京津兩地享有盛名的曲藝家。此次加盟《隆福寺》,馬小祥不僅為李林的曲藝小段表演伴奏,還為整部劇現場配樂,根據劇情走向、人物情緒變化,用三弦添加“音效”,成為全劇最不張揚卻最適合展現老北京文化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