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南京大學推出的校園話劇《蔣公的面子》在經過上海、廣州等地的巡演之后,終于來到了北京。5月21日至28日,該劇將先后亮相北京的東宮影劇院、北大百年講堂和海淀劇院。
自去年5月在南京大學校園演出,30多場場場爆滿后,今年1月13日,《蔣公的面子》第一次走出校園,在江蘇南京紫金大戲院進行了首場正式公演。不可思議的是,這么一個被人們普遍認為近年罕見的有歷史、有文化、有生活的劇本,竟然出自一個大學三年級女生溫方伊之手。很多人說,《蔣公的面子》讓觀眾清晰地看到了一個21歲學生的自由之精神。劇中她所寫的兩段生活,無論是1943年還是“文革”,離她本人都很遙遠,但她卻用今天對生活的感受來觀照歷史,觀眾看到的是歷史,想到的卻是今天的現實。
全劇以南京大學校史為題材,講述了1943年蔣介石兼任南京大學(時稱國立中央大學)校長時,邀請3位中文系教授赴宴的故事,揭示了知識分子面對強權時的復雜心態。蔣介石請3位教授吃年飯,去還是不去都有難處。究竟是蔣公的面子重要,還是自己的內心、自己的利益更重要?3位教授糾結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