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戲劇舞臺,“懸疑”很火。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赴京展演的重頭戲,是根據英國著名女偵探推理小說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名著改編的懸疑劇《原告證人》;北京戲劇圈最受矚目的小劇場話劇,是由女導演楊婷執導、陳明昊等主演的懸疑喜劇《開膛手杰克》;另外一部由出生北京、畢業于上戲的王子川自編自導自演的小劇場話劇《非常懸疑》,似乎也與“懸疑”有關,但又非常特殊。
有人總結上海話劇有“三板斧”——都市白領、懸疑驚悚和歐美經典,目標受眾明確,市場收益也很可喜。這次來京演出的《原告證人》就是其中“懸疑驚悚”部分的代表。自從2007年成功推出根據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說改編的懸疑驚悚話劇《無人生還》之后,嘗到了甜頭的上海捕鼠器戲劇工作室聯合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又根據阿加莎作品連續改編創作了《捕鼠器》、《意外來客》、《空幻之屋》、《命案回首》等多部懸疑舞臺劇,成為近年來上海商業戲劇中大受歡迎的一類,在全國巡回演出也很受歡迎,但在北京戲劇市場上卻是稀缺罕見的品種。
由于阿加莎的名氣以及懸疑推理劇的吸引力,此次上話在首都劇場演出的《原告證人》也特別受到北京戲劇觀眾關注。劇情在一個兇殺案的審理基礎上層層推進,法庭上的各種推理、判斷、作證、辯護,也引出各式各樣的人物。最后,充滿懸念的故事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給出讓人意想不到的結局,讓很多人都情不自禁感嘆精彩。然而,這精彩主要還是來自于阿加莎原著,雖然演員表演也有亮點,但從導演二度創作上來說,幾乎完全依賴原著和照搬電影,并未顯出戲劇的價值,因此該劇被北京觀眾戲稱為“譯制片話劇”、“立體小說”,只是一部通俗好看的商業之作。
相比起來,更具自由精神的北京戲劇創作確實要比以市場為基礎的上海戲劇更注重在藝術和思想上的探索與追求。原創話劇《開膛手杰克》雖然打著“懸疑喜劇”的旗號,雖然題材借鑒英國著名的百年奇案,但是整個作品卻是以黑色幽默包裹著的悲劇內核,直視社會的亂象和人生的本質。
和大多數懸疑劇目的是商業、消費的是好奇不同,《開膛手杰克》中,金錢與生命,謊言與真情,種種“懸疑”的目的并非要指向一個固定的、虛構的、離奇的結局,而是試圖揭開殘忍的真相以及那些刻意掩蓋真相、混淆事實的各種利益代表的嘴臉。而三位演員不落窠臼的表演,也成為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演員海清看完之后甚至忍不住說:“作為演員,《開膛手杰克》讓我燃起了一股重回舞臺的欲望;作為觀眾,這部戲讓我有再看一遍的沖動。”這樣的戲劇,給人帶來的不僅是生理上的快感、情感上的宣泄,還有智商層面的挑戰、精神層次的思考。該劇首輪演出就極為火爆,剛剛在國話先鋒劇場演完就得到人藝實驗劇場邀請,下月立刻移師人藝再演二輪。可見,不以商業、盈利為目的的藝術佳作,依然能夠得到觀眾和市場的認可。
更有意思的是由王子川自編自導自演的《非常懸疑》。這個據說當年在北京考過中戲、北電、廣院全部落榜,后來被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看中的“80后”小伙子,無論在北京還是上海都有點另類,但也正因此別具特色。他的這部非常特別的《非常懸疑》,其實并不是懸疑劇,講的是一個突然被演員們撂了挑子的導演,只能臨時抓了個劇場檢票員給自己搭檔,二人在笑料百出的舞臺事故中將原本要演的“懸疑劇”推向了似乎不可控制的局面,也將貌似荒誕搞笑的一出戲,推進到具有哲學思辨的意義高度。當檢票員扮演的“上帝”倒在導演扮演的“作家”的槍口下,當最后靈光閃現般從天而降的“哪吒”帶著反串的“喀秋莎”向著美好飛去……戲劇人自由奔放的想象力和激情,也點亮了人們在喧囂都市中日益蒼白枯竭的心靈。這樣的“懸疑”,真是“非常懸疑”;這樣的戲劇,也才是高級的戲劇。
據說,當初《非常懸疑》在上話小劇場演出時,大劇場正演著一部號稱“百老匯黑色驚悚懸疑大戲”的《死亡陷阱》,結果不少觀眾都是因為買不到《死亡陷阱》的票,心想《非常懸疑》好歹也是個懸疑,結果就進了小劇場。想象一下,那些想看懸疑劇沒看著,卻看到這部從頭到尾把“懸疑劇”涮了一通的《非常懸疑》的觀眾們哭笑不得的心態,真讓人感慨,人生確實永遠要比戲劇更“懸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