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臉是京劇男演員必學的一門手藝 趙雯 通訊員文耀華
在江城有這樣一群“90后”,雖然身在都市中,卻遠離喧囂;他們的校園便是一個個練功房,他們不會HIP-HOP,整天沉醉于依依呀呀的京劇唱段中。他們就是湖北省京劇院的京劇學徒們,近日,記者來到他們中間,感受他們的“另類”生活。
一天練戲十余小時
目前在湖北省京劇院里的這些“90后”的孩子大都是從藝校畢業來到這里繼續學戲。最多的時候,這里有50多個學員,但是有很多人都沒能堅持下來。
走進湖北省京劇院的練功房,隨處可見正在練功的學員。今年18歲的尹銳銘,12歲就到省京劇院當學徒了,6年里,他每天的生活幾乎是一樣的。早上6點起床開始練晨功,唱念做打一樣樣來。8點半開始學習劇目,先學唱詞再學唱腔,師父在旁邊一句句地糾正。除了吃飯的時間,尹銳銘一直要練到下午6點。晚上7點半,尹銳銘還得自習完成師父交代的作業,“如果第二天師父問起戲文,你答不上,就慘了!”
學習花臉的牛犇師從省京劇院知名花臉舒建礎,學習花臉,架勢十分重要,上課的時候舒建礎會手拿一把木頭道具刀,徒弟一個姿勢不到位,就“啪”打下去。
樂器勾臉也要拜師
除了京劇演員學徒,在京劇院還有很多其他行當,也是以最傳統的方式學藝。17歲的李雅菁從5歲半就師從省京劇院京胡大師余開泰。2007年,她成為京劇院正式的京胡學徒。雖然學了十幾年,李雅菁依然絲毫不敢懈怠,每天要練習5小時以上。其他時間,她跟著演員們一起學習戲文,以便更好地伴奏。
除了樂器,京劇院的男演員,還要跟著師傅學習一門手藝——勾臉。“首次登臺師傅給我們畫,之后師傅就讓我們自己勾。”尹銳銘說,自己每次登臺之前要提前好幾個小時來到后臺勾臉,“我們父輩都是這樣練出來的,連臉都勾不好,還能演得好嗎?”文/本報記者趙雯 通訊員文耀華 圖/本報記者曹大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