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曾經和父親一起演過影視劇,但他從沒看過我演的話劇,這個戲獻給我的父親。”李默然之子李龍吟之所以答應人藝的邀約,是為了還愿。
啟動自2011年的北京人藝小劇場制作人制,迄今已推出了4部作品,收獲了115場、218萬票房的成績。昨天恰逢“世界戲劇日”,人藝以即將于半月之后推出的《解藥》開啟今年小劇場制作人制的帷幕,此后,《燃燒的梵高》、《明槍暗箭》等作品將相繼推出。
《解藥》的編劇是人藝創作室主任吳彤,雖然同此前萬方的《有一種毒藥》在劇名上有著某種巧合,但內容卻并無關聯。全劇講述了兩個“六根不凈、狼性不知”的男人之間,以尋求解藥為線索,從冤家對頭到知己,從尋求醫治到自我救贖之間的故事。作為一部兩個演員之間的“對兒戲”,除其中一位演員楊佳音來自人藝外,劇組還請來了重量級的“外援”——李默然之子、知名編劇、導演李龍吟。導演叢林稱,“由于劇中這個角色被定位為某國企老總,而李龍吟北京演藝集團副總的身份恰恰與角色不謀而合,劇中人的很多經歷在他身上也都有。”
近些年,李龍吟的名字常常與民營戲劇聯系在一起,《尋找春柳社》、《楊三姐與陳小二》、《還看球嗎?》等劇都出自他之手。雖然不是第一次登臺,但大部分時間隱身幕后的李龍吟之所以答應人藝的邀約,是為了還父親的一個愿。“我也曾經和父親一起演過影視劇,但他從沒看過我演的話劇,2001年我在煤礦文工團演了一部名為《馬駿就義》的戲,原本已經安排我父親去看了,但前一天我因為忐忑,把我的角色換成了B組演員,直到去年11月8日我父親去世,我也沒能有機會將自己的舞臺表演展示給他。所以這個戲獻給我的父親。”
據悉,《解藥》將于4月11日起亮相人藝實驗劇場,之后,另兩部制作人制作品《燃燒的梵高》和《明槍暗箭》將分別于6月和9月登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