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館》已經演出640場 重排版也已歷經276場 三地巡演火熱進行中———
10年沒有走出首都劇場的“裕泰大茶館”,陽春三月在“保利院線”旗下三座劇場異地重張。前晚,該劇在相當于首都劇場兩倍觀眾量的武漢琴臺大劇院結束了三地巡演的第二站。昨天,劇組已移師重慶。濮存昕說,《茶館》就是中國話劇的“非遺”代表作。
何謂“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是民族個性、民族審美習慣的“活”的顯現。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聲音、形象和技藝為表現手段,并以身口相傳作為文化鏈而得以延續,是“活”的文化及其傳統中最脆弱的部分。 套用這個概念,說《茶館》是“非遺”,當之無愧。
在傳統手藝已經逐步喪失的今天,《茶館》的創作方法能夠幫我們找回正在丟失的傳統。
活態:
市井聲音“人工制造”
《茶館》大幕開啟前,唯一同演員一道站在臺上的舞美人員是負責音效的鄭晨。第二遍鐘敲過,他點燃手中用松香、鋸末和硫磺合成的煙餅,邊后退邊左右晃動,開幕時煙霧氤氳的效果就是這樣營造的。整場演出,堅守在下臺口音響臺的他周圍擺滿了物件,很多觀眾都以為演出中逼真的音效是早年間在大街上實錄的,其實這全是由鄭晨“人工制造”。放下煙餅,他手持棗木做的兩個扣盒,身上掛著鈴鐺。秦二爺坐著騾車上下場的動靜都是他弓身一顛一顛跟著楊立新后面跑著制造的,扣盒模擬騾子蹄子的聲音,牲口打嘟嚕是他自己用嘴模仿,而由遠及近的效果則需要他跟著演員跑進后臺深處。
此外,剃頭挑子的“喚頭”、磨刀用的“驚閨”、瞎子算命用的“銅鉦”等都是貨真價實的老物件。在舞臺音效已經登峰造極的今天,為何還要保持這種《茶館》初演時的“原始方式”?“這一版是恢復焦(菊隱)版,所以每一個細節都力求與老版一致。擬音的每一樣東西都是舞美處效果組從北京的古玩市場和河北淘換來的,也有一些是自己制作的,比如收古玩舊貨用的那個小鼓的聲音就是用梆子模擬的?!?/p>
身為土生土長的“老北京”,這些老物件除了個別東西鄭晨小時候見過,其他的甚至連如何使用都不知道,《茶館的舞臺藝術》一書成了唯一的依據。他還曾找老版中的演員請教每一個老物件的用法和老北京的吆喝叫賣,而《茶館》中出現過的很多叫賣集合而成的“叫賣組曲”居然還成了每一個人藝新演員的必修課。
精髓:
是之去世后 “戲長了一塊”
第一遍鐘聲掠過劇場上空。此時,大幕前后恍若隔世,觀眾席還是一片喧鬧,而后臺早已靜得沒有一點聲響。所有一幕演員悉數在舞臺候場,或低頭沉思,或昂首默詞。這已經是《茶館》第640次開場,重排版也已歷經276場。三幕戲的時長舞臺監督楊鐵柱諳熟于胸:“第一幕32分鐘、第二幕47分鐘、第三幕57分鐘,人藝的戲都可以精確到分鐘?!恫桊^》演到今天,我敢說每一幕的時長一分鐘都不差?!睆拇汗澓蟮?場演出到深圳、武漢的6場巡演,《茶館》做到了破天荒的零失誤,雖在武漢首演曾出現十幾秒的舞臺暗場,但那是由劇場突遭斷電所致。
楊鐵柱說:“今年是之的去世對大家是一次洗禮,明顯戲長進了一大塊?!钡诙徊艜蠄龅耐跽乒穹蛉孙椦菡呃钫湓诘谝荒谎葜烈话霑r就早早來到側幕,邊默詞邊整理道具,將三塊桌布或疊好或展開。飾演二德子的王剛、飾演黃胖子的班贊等都是提前10分鐘便來到側幕候場。
這版《茶館》演出中,宋丹丹曾出現了一次嚴重誤場。第二天,她的自我檢討便貼在了后臺的公告欄?;蛟S是這份檢查對于一向嚴謹的宋丹丹來說太過“珍貴”,沒兩天便被人摘下留存劇院“收藏”了。
第一幕演出臨近尾聲,很多演員從化妝間會聚到側幕,燈光暗下后,他們同舞美工作人員一道疾步走上舞臺,拆臺、搬道具,一切都井然有序……“人藝的后臺永遠沒有嬉笑、打鬧,充滿了對藝術的敬畏。”楊鐵柱說。
傳承:
“角色已經長在了每個人身上”
在“常四爺”濮存昕看來,如今這一代演員與老前輩們最大的不同是演戲時的那股自在勁兒,“演到現在,角色已經長在了每個人身上,大家已經不太使用小招數,達到了一種沒有表演痕跡的表演狀態?!蔽枧_上,一句臺詞還沒落地,便已有其他演員接住了,“這種互相接著、互相幫襯的表演狀態也正是《茶館》區別于其他戲的地方。一旦不幫別人,你自己也就閑在那兒了”。
出演秦二爺的楊立新最初接下這個角色時,如同抱著一個2000斤的面包,不知從何下嘴?!皬摹础健贰?,整個創作過程如同抽絲剝繭。”在藍天野已經將角色融入骨髓的半個世紀之后,楊立新用自己生活的積累豐富著這個角色的內心,特別是第三幕。“老年秦二爺橫著下臺階的動作是從我媽身上來的,把鋼筆揣在兜里后又用手在外面摸了摸是我大爺的動作,老年人戴著假牙會不時用下嘴唇往上兜是我從生活中觀察來的?!?/p>
去年,由于飾演黃胖子的馬星耀因病離世,班贊接下了他在《茶館》、《天下第一樓》中的所有角色。如今,黃胖子雖然只演了12場,但他已從導演和其他演員那里獲得了足夠多的修改信息。班贊說,“從現實主義表演過渡到程式化,《茶館》中的每一個角色都已經被凝練得太純了,甚至每一個龍套都得有戲。黃胖子兩分鐘的臺詞涉及6組人物關系,有人生有社會,讓我不得不苛求每一個細節。在傳統手藝已經逐步喪失的今天,《茶館》的創作方法能夠幫我們找回正在丟失的傳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