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提箱包裝工》劇照 王雨晨 攝
2004年,以色列卡梅爾劇院以一部流淌著緩慢而深邃詩意的《安魂曲》,讓中國觀眾領略了以色列戲劇的風采,之后,該劇三次來京演出,皆是一票難求;2012年,以色列另一家知名劇院——蓋謝爾劇院又為北京觀眾送來了話劇《敵人,一個愛情故事》,這部“真實再現了大屠殺背景下人類個體生命破碎狀態”的作品,讓中國戲劇人不禁贊嘆以色列戲劇人豐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藝術水準。
如今,這兩家劇院被“2013首都劇場精品劇目邀請展演”再度請回北京。這一次,卡梅爾劇院選擇的是《安魂曲》的作者、以色列劇作家哈諾奇·列文的另一佳作《手提箱包裝工》,而蓋謝爾劇院則帶來了經典戲劇《唐璜》。通過這兩部題材、風格迥異的作品,觀眾不但再次領略了以色列戲劇的精彩,也讓人們明白了:優秀的戲劇可以深入靈魂。
《手提箱包裝工》: 當死亡成為一種解脫
有著兩個女兒的舒斯特即使生病在家,也無法博得女兒們的溫情,最終抑郁而死;寡婦何尼婭留不住想去瑞士尋找前女友的兒子,不得不接受喪夫又失子的寂寞生活;莫尼亞因兒子要結婚,家中無房,不得不將年邁的老母送入養老院;莫特克的妻子懷孕了,他的兄弟阿夫內爾被迫離家生活;剛剛過完結婚28周年紀念日的布魯諾夫婦,迎來了從美國歸來的兒子,還不等說服兒子留在以色列,兒子就因病去世……這是以色列特拉維夫市郊區普通人的生活。
3月4日至6日上演的《手提箱包裝工》中,這些特拉維夫舊郊區居民都在尋找自己心中的烏托邦,渴望逃離以色列,然而沒有人有能力擺脫這日復一日旋渦式的生活。對于他們來說,與生相比,死亡倒成了一種讓人羨慕的解脫,所以他們看似悲涼的葬禮,卻成了生命得以超脫的儀式。
被稱為“以色列良心”的哈諾奇·列文是以色列最優秀的劇作家,他的黑色喜劇多產而富有爭議,他的作品對人物心理有著細膩的描摹,極具詩意。雖然《手提箱包裝工》與《安魂曲》都在討論著生與死的問題,但《手提箱包裝工》更具列文早期喜劇的特征——以詼諧的語言和黑色幽默的情節解析生與死的終極問題。
《手提箱包裝工》的舞美異常簡約。無邊的黑色是整個舞臺的基調,如同國畫中的“留白”。在這空曠的舞臺上,22個演員組成的龐大的隊伍手拿行李,或者推著“陽臺”,交叉往返,不停穿梭,有些人去往瑞士,有些人的目的地是倫敦、維也納,或者墳墓——是的,還有8支送葬隊伍,這些舞臺后區的無聲剪影朦朧卻足以讓人心驚,像是要收走觀眾的生命與靈魂。
無論是《安魂曲》還是《手提箱包裝工》,列文并沒有以批判形式來講述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與冷漠,而是以心理學家的洞察力和詩人的想象力,勾勒出了現實的殘酷和冷漠。
《唐璜》: 狂熱性感的諷刺戲劇
上世紀90年代,俄羅斯著名導演葉甫根尼·阿爾耶帶領一群俄羅斯演員移民到了以色列,并創建了以色列蓋謝爾劇院。這家由移民組成的劇院用20多年的時間,打造出自己獨一無二的戲劇語匯——既飽含俄羅斯戲劇的傳統,又具備當代藝術的革新創造。
蓋謝爾劇院此次帶來的是人們耳熟能詳的經典作品《唐璜》。劇中,唐璜是一個離經叛道的花花公子,他費盡心機誘拐了修道院的艾爾維拉后又將她無情地拋棄;出于嫉妒之心想要拆散一對戀人時,被陌生漁夫搭救后卻勾引挑逗恩人的未婚妻,同時又用花言巧語誘騙另一位少女……作為一個不折不扣的偽君子,唐璜對愛情朝三暮四,只依賴于自己的欲望與新鮮感。而作為一個冠冕堂皇的辯論家,唐璜能把一切荒唐行為變得合情合理。
在3月8日至10日的演出中,導演莫爾夫不僅進一步放大了唐璜的反抗精神,還不惜筆墨地刻畫了當代的新“唐璜”們,諷刺了那些憤世嫉俗、自私自利,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一切以快樂為標準的偽唐璜。
劇中唐璜的扮演者薩沙·杰米多夫是以色列當紅偶像,除戲劇之外,出演了眾多電視電影作品,在以色列有著極大的票房號召力和社會影響力。以色列媒體曾這樣評價:“唐璜絕對是一個性情中人,沒有比薩沙更合適的演員了,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這個浪子的軀殼,津津有味地表達了那些情欲,令人難以置信。”
這出狂熱性感的諷刺戲劇的舞臺極具張力:幾塊白布可以扯出一片大海,帆船瞬間即成二層小樓,紅與黑交錯的主色調具有濃烈的異域風情;古典禮服混搭著職業套裝,現代墨鏡卻搭配著貴族手杖,數碼相機對應著老式澡盆,塑料袋和緊身胸衣同臺媲美——服裝與道具設計一樣亮點迭出。
演出中,唐璜更是一邊用中文說著“不錯不錯,漂亮漂亮”,一邊到觀眾席“獵艷”,不少女觀眾都收到了唐璜分發的名片,上面印著“唐璜:專業情人”及電話號碼。
與上半場的熱鬧性感相比,下半場著重刻畫了唐璜離經叛道的個性。最令人贊嘆的當屬結尾的處理:當黑色紗幕降下,懲罰也隨之降臨,唐璜伸手想握住空中落下的流沙,上帝的旨意讓他第一次良心發現。導演莫爾夫解釋說:“唐璜原本有能力改變世界,但走錯了路,得到了相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