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本報記者 王曉溪 (1 /2張)
驚蟄日
《青蛇》“出洞”———
本報訊 昨天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休眠的萬物開始復蘇。田沁鑫也率“青蛇”秦海璐、“白蛇”袁泉、“法海”辛柏青、“許仙”董暢“出洞”,并通過展示舞美模型、多媒體效果圖及服飾手繪稿,掀開話劇《青蛇》面紗。
因著秦海璐和袁泉扎實的京劇功底,田沁鑫讓兩位畢業后首次合作舞臺劇的同班同學,呈現出不為人知的一面。“我們院長看完彩排都說,秦海璐這孩子怎么這么妖啊。”秦海璐笑著說,演“青蛇”被挖掘出自己都不知道的潛能。“如果我的演出能讓觀眾感到‘妖氣’,我也就完成這個角色了。”在導演田沁鑫眼中,秦海璐和袁泉的組合,美輪美奐。“她們兩個有著扎實的中國戲曲傳統文化傳承,身段很漂亮,又都是很好的話劇演員;既具備漂亮的造型意識和節奏感,又能轉化成話劇的表達,所以袁泉的白蛇就是袁泉的,秦海璐的青蛇也不會是別人的。”
而在“白蛇”袁泉眼中,“法海”辛柏青,在舞臺上有一種魔力。“我也成妖啦?”辛柏青聽到袁泉這么夸自己,開玩笑回應說。他自言這個“法海”不是演出來的,而是從內心表達出來的,“他是一個求佛的人,對信仰極其堅定,悲憫心的胸懷是演不出的,導演說我有一種干凈的氣質,我希望自己能勝任這一角色。”而飾演許仙的董暢,曾在田沁鑫導演的《紅玫瑰與白玫瑰(時尚版)》中飾演男主角達200場。在田導看來,他“眼神單純,表演干凈”。“他的許仙很動人。”田沁鑫說。
劇中的舞美、燈光和音樂都是由三位國外優秀藝術家打造,“我們會因為太熟悉而感覺盲目,但他們對中國的一切都很新鮮,他們看到一個東方大國特有的氣質并貼切地表達了出來。”田沁鑫坦言,想把《青蛇》做成有中國氣質的中國大戲,“我希望我的《青蛇》能體現出東方審美、中國意趣和民間神話的特質,這種傳奇氣質會貫穿其中。”
作為第41屆香港藝術節的委約作品,由中國國家話劇院打造的《青蛇》,將于3月21日在香港首演,4月10日起將在國話劇場連演10場,此后赴澳門、臺灣及上海等地巡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