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好璐 《陶然情》主演
昆曲《陶然情》
選擇《陶然情》,是因為這個題材京味很濃。我們想在昆曲舞臺上展現北京的人文內涵,想讓觀眾在感官的基礎上感悟作品內容之外更為深遠的意境。
《陶然情》的三位人物都是歷史上的真實人物,我們在創作中首先要解決的是敘事定位、風格定位和人物定位。在風格和人物表現上,用詩的語言描寫了他們之間的絕世之戀,我們這部戲既遵循了昆曲傳統藝術特點,在創作上又有骨亦有肉,全劇沒有設置眾多的人物和錯綜復雜的矛盾,省略交往糾葛的過程,營造出淡雅純凈的藝術氛圍,讓觀眾平心靜氣地琢磨藝術品位和藝術享受。
在《陶然情》的創作中,我們更尊重昆曲的本體藝術特質,一些新編歷史戲和現代戲,演故事重在寫實,以情節為結構,我們認為昆曲的經典作品之所以能夠流傳到今天,其根本原因是由作品唯美的藝術格調所決定的。因此,《陶然情》始終以人物情緒為節奏,以演人物為根本目的。當代昆曲創作至今是個爭議不斷的話題,語言文字、生態環境、文學審美體驗環境、人文社會發展環境,以及當代戲曲藝術創作理念和當代戲曲舞臺藝術呈現等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今天爭議最大、且創作難度最大的當屬昆曲現代戲的創作,這不能不讓人思考,沒有了傳統水袖,沒有了傳統聲腔的表演還是昆曲嗎?昆曲能不能演現代戲,昆曲現代戲的創作到底缺失了什么,難道當今昆曲舞臺真的只能是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嗎?昆曲現代戲的創作并非始于今天,昆曲從業人員就昆曲現代戲的創作進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實踐,積累了經驗和教訓。小劇場版《陶然情》的創作過程或多或少回答了上述一些疑問,昆曲小劇場不是禁區,昆曲現代戲創作也不是禁區,是完全可以逐步進行嘗試和探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