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芬頓郵報將李松松個展列入2013年十大展
赫芬頓郵報列名李松松倫敦個展為2013年前十大當代藝術展
評論家Stephen Knudsen在近期為Huffington Post提供的一份年度十大展覽榜單中力薦了李松松的佩斯倫敦個展,稱這次展覽重申了李松松在中國當代藝壇的重要地位。他的新作從形式到內(nèi)容都體現(xiàn)出豐富的多義性,在顏料的物質(zhì)性同細節(jié)/色調(diào)的微妙融合之間形成有趣的對比,通過精湛的技藝為挪用的圖像重新注入意義。同時排入榜單中的展覽還有Nicole Eisenman在匹茲堡卡內(nèi)基博物館(Carnegie Museum)的凋塑展、知名空間光影藝術家James Turell于紐約古根海姆美術館的三大巡展之一(Guggenheim Museum)、前衛(wèi)藝術家Eija-Liisa Ahtila在美國麻州的戴維斯博物館 (Davis Museum at Wellesley College)、攝影藝術家Laura McPhee的美國密西根洲肯珀當代藝術博物館的(Kemper Contemporary Museum of ART、Nicolas Consuegra于邁阿密巴塞爾畫廊展位上的裝置藝術、紐約雀兒喜區(qū)畫廊所展出的Benjamin Degen、艾未未于邁阿密佩雷斯美術館(Pérez Art Museum Miami)的個展、以及Richard Serra于紐約高古軒畫廊所展出的新雕塑展。
2013年9月在佩斯倫敦舉辦的李松松個展,重申了藝術家在當代中國的重要地位。他的這批最新創(chuàng)作尺幅巨大,通過標志性的厚重顏料和分割色域,為挪用的圖像重新注入意義。這些作品體現(xiàn)了藝術家的社會良知,喚起觀眾對中國的政治話題的集體記憶。作品從形式到內(nèi)容都體現(xiàn)出令人贊嘆的豐富的多義性。材質(zhì)的鮮明物理特性同細節(jié)色調(diào)的完美和諧形成對比,使觀眾可以在畫面的整體與細節(jié)之間自如轉換自己的想象。李松松在展覽之際的訪談中曾告訴我,他畫面的顏料厚度可以達到2英寸或更厚,對他來說“正是作品的質(zhì)料性吸引著我不斷創(chuàng)作,最重要的一點是,在圖像道出自身的‘意義’之前,這種質(zhì)料性已經(jīng)存在了。正是這種存在感使我義無反顧的投身到創(chuàng)作中。”
(編輯:黃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