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有光:我這一年過得很好
資料圖:周有光。攝于2013年4月。
昨日,周有光之子周曉平(左)在會上發言。 李夢迪 攝
昨日,“大轉型時代與知識分子”座談會暨周有光先生109歲華誕慶祝會于神玉藝術館舉行。已經109歲高齡的周有光未能來到現場,他讓自己的兒子周曉平轉告大家,“我這一年過得很好,身體也很好,謝謝大家。”
周有光上月曾發燒,目前已恢復
在來到會場之間,周曉平問父親,我該向大家說些什么呢?周有光告訴他就說我這一年過得很好。“爸爸說很好,怎么個好法呢?年初大家給他舉辦了一個會,之后他的文集又在常州首發,他說出了這套書,也算是一個句號了,很滿意。”雖然周有光先生說自己身體很好,不過周曉平透露父親在去年12月12日開始咳嗽發燒,后來住院接受治療,不過目前身體已經慢慢恢復,各種指標都趨于穩定。
盡管未能到場,周有光先生在視頻中對大家的關心表示了感謝,他說自己并沒什么好說的,近幾年常常會說一句話,現在也不妨重復一下,就是“要從世界看國家,不要從國家看世界”,他認為這會帶給人更開闊的眼光。
周曉平說父親覺得一生就這么一點成績,自己都覺得好像沒什么可說,但大家卻還可以再談,他要周曉平把大家的觀點收集起來,將來慢慢講給他聽。
秦暉:一些年輕人思想已行將就木
學者何方用三點總結周有光先生的成就,即獨立思考、寧靜致遠和“從世界看國家”的眼光。學者秦暉則認為周有光先生真正可貴的地方不在于其著述有多高的水平,而在于其在109歲的高齡仍然煥發青春,“他比我們很多人都要年輕,現在的社會非常吊詭的是,一些年輕人身上有一種木乃伊的味道,我們面對最可悲的現實是年輕人年齡還是壯齡,但思想已經行將就木,但周有光先生的語言越來越讓人感到它是一個熱血青年。”
學者解璽璋贊成這種看法,他認為周有光先生雖然已有109歲高齡,但卻像年輕人一樣敏銳,關心天下大事、國家命運,“我們談論大轉型時代的知識分子,首先就要談知識分子應有的責任感,但現在很多年紀在四五十歲的知識分子,反而沒有這種對世事的關注,他們沉浸在一種很小的東西里,談養生、品茶、書法,看起來很高雅,但我覺得這是玩物喪志。”解璽璋覺得周老對國家命運強烈的關注,是年輕一代的讀書人應該學習的地方。
學者資中筠則分享了她對社會轉型的看法,她認為人們在談論社會轉型時往往會談論三種力量,權力、財富和知識,“但我們往往忘記一個很重要的力量,就是民眾,我一談就談知識分子能起到什么作用,但如果知識不和民眾結合將一事無成。”她認為當下的所謂公知、思想界也存在一種撕裂的狀況,簡單來說就是左右之爭,“而像周有光這樣理性的、科學的呼聲,站得比較高,看得比較遠的眼光,還是非常需要加以倡導的,但卻也并不是能夠很容易得到結果的。”
聲音
我們談論大轉型時代的知識分子,首先就要談知識分子應有的責任感,但現在很多年紀在四五十歲的知識分子,反而沒有這種對世事的關注,他們沉浸在一種很小的東西里,談養生、品茶、書法,看起來很高雅,但我覺得這是玩物喪志。
——學者解璽璋
(編輯:蘇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