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烈祝賀東莞市文聯成立50周年
沃土扎深根——東莞市文聯50周年紀念活動側記
廣東省文聯黨組書記程揚(左)受中國文聯委托向東莞市文聯主席劉錦明頒發“全國文聯工作優秀集體”牌匾
廣東省文聯黨組書記程揚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
東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潘新潮(左)為優秀文藝家頒發證書
東莞市文聯50周年紀念大會合照
廣東省文聯主席劉斯奮(右)為優秀文藝家頒發證書
“有你的歌聲有我的笑聲,才有這熱情洋溢的掌聲;有你的付出有我的耕耘,才有這百花盛開滿園春。莞邑寬無垠,沃土扎深根;風風雨雨終不悔,與人民同心;莞邑寬無垠,沃土扎深根;坎坎坷坷終不悔,與時代同行。”在《沃土扎深根》的歌聲里,11月10日上午,東莞市文聯迎來成立50周年,舉行了一場簡樸而隆重的紀念活動。
廣東省文聯主席劉斯奮、黨組書記程揚、專職副主席劉小毅、組聯部主任樊廣蓮,東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潘新潮,東莞市政協副主席鄺明子、原東莞市政協主席劉樹基、東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葉澤駒,東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電視臺臺長黃永貴,東莞市農業局局長黃貴田、東莞市政協科教文衛和文史委員會主任李炳球、東莞市人大常委林岳、東莞市委宣傳部調研員蕭慶強,原東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陳復森、麥淦華,原東莞市文化局局長尹玉湘等領導,和東莞市各鎮街文聯工作人員一起參加了此次活動。
葉澤駒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對東莞文聯五十年的工作給予高度評價,并激勵東莞市文聯要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加強文藝人才建設,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文藝工作隊伍,加強自身建設,改進服務方法、提升服務層次、增強服務本領,使文聯真正成為文學藝術工作者的溫馨和諧之家。
程揚在講話中充分肯定了東莞市文聯50年的發展歷程,激勵全體文聯人再接再厲,在未來的日子再創輝煌。
50年坎坷風雨,迎來文藝春天
1963年6月28日,東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的前身——東莞縣文學藝術工作者聯合會成立,當時的會員不到100人。50年來,東莞市文聯隨著東莞撤縣立市,經歷兩次更名,辦公地址幾度變遷,至2008年,搬入東莞文學藝術大樓,文聯迎來全新發展時期。
經過全市文藝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銳意創新,東莞市文聯的隊伍不斷壯大,目前共有13個協會,會員近3萬人;涌現出一批國家、省文藝家協會會員,形成階梯狀人才隊伍。東莞市文聯在全國率先實現鎮街文聯全覆蓋;同時,以協會為紐帶,創建了近40個培訓基地和創作中心。
東莞市文聯主席劉錦明在致辭中說:“50年來,東莞文藝工作者們薪火相傳,取得了不凡的成績。目前,開放型、樞紐型、服務型文聯的架構基本形成,并擁有一批德藝雙馨的文藝家團隊,為東莞文藝名城建設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東莞文藝的春天即將到來。”
擁有完善傳播平臺及獨創文藝品牌
東莞市文聯擁有完善的傳播平臺。《東莞文藝》《南飛燕》《東莞書畫》《東莞攝影》等雜志,培養出一大批優秀的東莞文藝人才,他們創作的作品,在魯迅文學獎、群星獎、廣東省魯迅文藝獎等多項評比中,為東莞爭得榮譽。
東莞文學藝術網、官方微博、《東莞文聯》內刊等傳播媒介,不斷提升文聯對外宣傳能力;東莞文聯還擁有一批獨屬于自身的文藝品牌:歷史人文簽約、文學院簽約(不僅面對本地作者,還率先面向全國作家簽約)、我的打工成才路、文藝志愿服務、文藝沙龍、文學創作高端論壇、樟木頭“中國作家第一村”等,皆已成為東莞文聯的靚麗名片。
東莞市文聯還建設了一批地方文化品牌,如廣東古村落、龍舟文化、乞巧文化、水上民歌文化、書法、攝影、戲曲、詩詞等多個鎮街文化品牌,為東莞優秀文化傳承、文化軟實力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喜獲“全國文聯工作優秀集體”榮譽稱號
50年不懈奮斗,50年春華秋實。在東莞市文聯成立50周年的日子,廣東省文聯黨組書記程揚向東莞市文聯主席劉錦明頒發了“全國文聯工作優秀集體”牌匾。
劉錦明說:“這個榮譽,是東莞市文聯成立以來首次獲得中國文聯的表彰,東莞市文聯是廣東省唯一獲此殊榮的地級市文聯,這個榮譽是對東莞全體文藝工作者最大的鼓勵和肯定,也是我們繼續前進和奮斗的動力。”
41名優秀文藝工作者獲得表彰
在東莞市文聯喜迎50華誕之際,市文聯經過認真遴選,對41名優秀文藝工作者進行了表彰。其中,15名獲“有貢獻的文藝家”稱號,26人獲“優秀文藝家”稱號(包括文學、美術、書法、攝影、舞蹈、戲曲等眾多門類)。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獲得表彰的藝術家隊伍中,既有鄧慕堯、莫樹才、楊寶霖等老一輩文藝工作者,也有王十月、鄭小瓊等從東莞走出去的打工文學作家,同時還有詹谷豐、陳啟文、周漢標、黃澤森、陳錦波等實力派藝術家,形成東莞老、中、青三代藝術家同堂,文藝薪火代代相傳的盛景。
為東莞文化名城建設作出新貢獻
□ 葉澤駒(東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今天我們歡聚一堂,隆重紀念東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成立50周年。在此,我謹代表東莞市委宣傳部向東莞市文聯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出席大會的各位作家、藝術家,并通過你們向全巿廣大文學藝術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50年前,東莞市文聯初創之時,老一輩文藝工作者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為東莞的文藝事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一代又一代的后繼者,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和各自的崗位上,嘔心瀝血,奮發有為,為東莞文學藝術的發展奉獻了一代又一代的青春年華。
5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東莞市文聯承擔起了團結、凝聚全市廣大文藝工作者,共同推動東莞市社會主義文藝事業不斷向前發展的光榮而又艱巨的歷史使命。在市文聯的扎實工作、積極探索和有力推動下,如今,東莞市各大藝術門類全面發展,文學、戲劇、音樂、舞蹈、攝影、美術、書法、民間文藝、文藝理論百花爭艷。擁有各級會員近3萬人,其中國家級文藝家協會會員300多人,省級文藝家協會會員1000多人。這是一支浩浩蕩蕩的文藝隊伍。他們用豐富多彩的文藝形式,謳歌時代、謳歌生活、謳歌人民,創作出了一批又一批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相統一、深受人民群眾喜愛的優秀文藝作品;舉辦了一系列品位高、效果好的重大文藝活動,形成了百花齊放、佳作紛呈、人才輩出的生動局面,為東莞市經濟文化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50年只爭朝夕,50年燦爛輝煌。50年是總結,也是新的起點。當前,我市正處于經濟社會雙轉型的攻堅時期,也處在文藝事業的一個重要的黃金發展期。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已經發出了邁向文化強國的動員令,今天,我們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一個新的文化建設高潮已經到來。我衷心希望東莞市的廣大文藝工作者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服務大局,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牢記時代和人民賦予的神圣使命,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與習近平總書記8·19重要講話精神,積極投身東莞市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以人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樹立精品意識,突出地方特色,創作出更多內容和形式相統一,思想與藝術相統一,具有鮮明藝術個性,無愧于偉大時代、無愧于人民群眾的優秀作品。
希望東莞市文聯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加強文藝人才建設,努力按照“德才兼備、德藝雙馨”的要求,大力推進文藝隊伍建設。要適應東莞市文藝事業發展的新需要,大力推進人才培養工程,注重培養一批各藝術門類的領軍人物和專業人才;注重培養一批懂藝術、善經營、會管理的復合型人才,切實加強對后備文藝人才的教育培訓,不斷提高作家、藝術家的文化素養,努力為實現東莞市文藝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同時,我也衷心希望東莞市文聯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加強自身建設,努力創先爭優,充分發揮好組織、引導、服務維權的重要作用,全心全意地為廣大文藝工作者服務,改進服務方法、提升服務層次、增強服務本領,使文聯真正成為文學藝術工作者的溫馨和諧之家。
同志們、朋友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一定要牢記黨和人民的重托,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同心同德、創新進取,大力繁榮發展我市文藝事業,為東莞市的文化名城建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擁抱東莞文學藝術的春天
□ 劉錦明(東莞市文聯主席)
今年是東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成立50周年,恰逢我市文聯獲得全國文聯工作優秀集體榮譽稱號。為喚起全體文聯人對歷史的珍貴回憶,激發全市文藝工作者追求文學藝術的夢想,進一步認清使命,履行職責,努力踐行“愛國、為民、崇德、尚藝”的文藝界核心價值觀,為東莞文化名城建設作出新的貢獻,今天在這里舉行一個簡單的紀念活動。
50年前,東莞文聯應運而生。在東莞這塊肥沃、豐厚大地上開始發芽,50年來,伴隨著東莞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尤其是改革開放春潮的涌動,給東莞文聯發展帶來了蓬勃生機。東莞市委、市政府、市委宣傳部的重視,廣東省文聯、中國文聯的支持和幫助,還有社會各界的關愛,使東莞文聯成長為在廣東省甚至全國都有影響力的一個大家庭,成為全國同行向往的一個地方。50年來,東莞文聯認真執行黨的文藝路線、方針政策,充分發揮黨和政府聯系廣大文藝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作用,自覺擔負起時代賦予的神圣使命,充分履行“聯絡、指導、協調、服務”的職能,努力建設一支“愛國、為民、崇德、尚藝”的文藝家隊伍,文化精品力作不斷涌現,文藝活動豐富多彩,文藝事業一片繁榮興旺。
現在,我們擁有完善的組織網絡,文藝家協會已經發展到13個,各級會員人數近3萬人,在全國率先實現鎮街文聯全覆蓋。此外,以協會為紐帶,創建了近40個培訓基地和創作中心,“開放型、樞紐型、服務型”的社會組織體系基本形成。
我們擁有一支龐大的文藝家隊伍,有一大批德藝雙馨的藝術家,他們活躍在東莞文學藝術的大舞臺上,用精品力作,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文化,傳播文明,助推社會進步,成為東莞文化名城不可缺失的重要力量。
我們擁有比較完善的傳播平臺,《東莞文藝》《南飛燕》《東莞書畫》《東莞攝影》成為我們傳播文學藝術的重要陣地。我們還創辦了東莞文學藝術網,官方微博、內刊,話語權不斷增強,對外宣傳能力不斷提升。
我們擁有一批自身的文藝品牌,歷史人文簽約、文學院文學創作簽約、我的打工成才路、文藝志愿服務、文藝沙龍、文學創作高端論壇、中國作家第一村等,已經成為東莞文聯靚麗的名片,文聯對外影響力、吸引力、凝聚力在不斷增強,文藝惠民能力逐步提高。
我們積極推動地方文化品牌建設,借用中國文聯、廣東省文聯和社會各方面資源和力量,聯合各鎮街、村委會,建設了一批地方文化品牌,如廣東古村落、龍舟文化、乞巧文化、水上民歌文化、書法、攝影、戲曲、詩詞等多個鎮街文化品牌,為東莞優秀文化傳承、文化軟實力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們積極推動文化交流和藝術產業發展,利用東莞經濟發達,產業基礎扎實,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良好的條件,積極開展和國內同行、文化藝術機構的合作,吸引一大批名家大家來莞開展文化交流,同時,積極開展和市內藝術產業機構的合作,助推東莞文化產業發展。
所有這些都充分表明,東莞文學藝術的春天已經到來。
50年來,全市文藝工作者薪火相傳,帶著對祖國、對人民、對黨的熱愛,帶著文學藝術的夢想,一代又一代的文聯人用青春和汗水、藝術家的正直和良知、不懈追求,勤奮耕耘,創造了一大批贊美黨的領導,謳歌社會主義、謳歌改革開放,體現主旋律,傳播正能量、體現人性光輝和溫暖的文藝精品,用精神和靈魂,引領社會向上、奮進,追求真善美,成為東莞發展的一股精神力量。在這里表彰的26名優秀文藝家、15名有貢獻的文藝家就是他們中的杰出代表,雖然他們中有的人離我們而去了,但他們的精神,他們的藝術生命,將和我們共存。同時,我們也欣喜地看到,一批年輕的文藝工作者,不斷努力和實踐,正在成為東莞文藝發展的中堅力量,成為東莞文學藝術的優秀傳承人,我們祝愿他們在文學藝術的天空里展翅高飛,成長為中國優秀文化傳播的大家、名家,成為東莞文化名城的脊梁。
50年不懈奮斗,50年春華秋實。今年6月,東莞市文聯獲得了“全國文聯工作優秀集體”榮譽稱號,是廣東省唯一獲此殊榮的地級市文聯。這是東莞文聯成立以來首次獲得中國文聯表彰。這個榮譽是對東莞文聯和全體文藝工作者最大的鼓勵和肯定,也是我們繼續前進和奮斗的動力。
能夠獲得這個榮譽,我們認為主要是東莞市委、市政府、市委宣傳部的重視和正確領導,同時也是廣東省文聯、中國文聯的支持和幫助,特別是省文聯的歷任領導,對東莞文聯給予了極大的關愛。比如劉斯奮主席,一直以來都非常支持我們的工作,他今年已經接近70歲,還是不辭辛苦來參加我們的紀念活動,我代表東莞文聯衷心感謝他。程揚書記公務繁忙,也在百忙中來參加我們的活動,也非常感謝他!還有已經離開省文聯的白潔書記,雖然因公務不能來參加活動,但她也一直在關懷和支持東莞文聯的工作。此外,東莞市委、市政府的一些老領導,如劉樹基、張群炎、黃發同志,現職的王道平副主任、鄺明子副主席,一直以來都對文聯給予熱心的支持和幫助,歷屆文聯的老領導,他們對文聯飽含深情,一直默默地關注和支持文聯建設。所以在這里,我代表東莞市文聯,對一直以來關心支持幫助我們的省市領導,表示衷心的感謝!
當前我國正處在重要戰略機遇期,也處在文藝事業的重要發展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推動著我國文藝事業全面發展繁榮,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呼喚著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因此,作為推動文學藝術發展為己任的文聯,也面臨著新的形勢和任務。我們必須按照十八大提出的“中國夢”的理想,按照全國宣傳工作會議提出的任務和要求,進一步認清形勢,理清思路,明確職責,積極作為,推動東莞文學藝術大發展。要充分發揮文學藝術的思想引領作用、輿論推動作用、精神激勵作用、文化支撐作用,在我巿文化名城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也衷心希望我市的全體文藝工作者努力踐行文藝界的核心價值觀,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培育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創作更多更好的體現文藝界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謳歌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優秀作品。
(編輯:蘇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