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箱帳號: 密碼:
      English日本語簡體繁體

      時代印記——2013中國百家金陵畫展舉辦

      時間:2013年12月13日來源:《中國藝術報》作者:

      熱烈祝賀中國美術家協會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閉幕

      時代印記——2013中國百家金陵畫展(版畫)彰顯當代中國版畫成就

        主辦單位:中國美術家協會 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 江蘇省文化廳 江蘇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承辦單位:江蘇省美術家協會

      時代印記——2013中國百家金陵畫展(版畫)在寧舉辦

          江蘇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燕文,江蘇省政協副主席朱曉進,江蘇省文聯名譽主席顧浩為本屆畫展金獎獲得者頒獎

      王燕文在展覽開幕式上講話

      杜軍代表吳長江在開幕式上致辭

      王慧芬主持開幕式

      高云宣讀本屆畫展金獎獲獎名單

      吳長江等評委在本屆畫展終評現場

      參觀畫展的市民群眾絡繹不絕

      出席開幕式的嘉賓參觀畫展

        本報訊(駐江蘇記者 李曉東 魯 梅) 11月15日至25日,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文化廳、江蘇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承辦的“時代印記——2013中國百家金陵畫展(版畫)”在江蘇省美術館舉辦。

        江蘇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燕文,江蘇省政協副主席朱曉進,江蘇省文聯名譽主席顧浩,中國美協展覽部主任杜軍,中國美協版畫藝委會主任姜陸,中國美協版畫藝委會秘書長康劍飛等出席了畫展開幕式。出席開幕式的還有畫展主承辦單位負責人梁勇、王慧芬、高云、楊企鵬、葉飚榮、宋玉麟、孫曉云,江蘇省美協副主席陳世寧、周京新、尹石、朱道平、李向偉、胡寧娜、徐惠泉等。開幕式由江蘇省文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王慧芬主持。

        王燕文在開幕式上講話。杜軍代表中國美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吳長江致辭。江蘇省文化廳副廳長高云宣讀了本屆畫展金獎獲獎名單和本屆畫展組織工作獎獲獎名單。獲本屆展覽金獎的10幅作品是:云南李傳康《一二三四》、廣東李康《白夜·夏至》、北京吳靜秋《故鄉風景》、黑龍江沙永匯《城市的樂章》、浙江周蘊智《空室遺音》、江蘇顧志軍《飛累了歇會兒》、北京徐匡《扎西和他的羊》、江蘇凌君武《夢·桃源》、黑龍江崔柏濤《家有乖女》、重慶康寧《獨木之舟》。獲本屆畫展組織工作獎的9個省、市、自治區和單位是: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北京美術家協會、廣東省美術家協會、浙江省美術家協會、云南省美術家協會、四川省美術家協會、重慶市美術家協會、中國美術家協會版畫藝委會、江蘇省美術家協會版畫藝委會。

        頒獎儀式后,本屆畫展金獎獲得者、江蘇版畫家顧志軍代表獲獎畫家發表了感言。姜陸對本屆畫展進行了點評。

        “時代印記——2013中國百家金陵畫展(版畫)”是中國百家金陵畫展首次舉辦版畫展。中國百家金陵畫展作為立足江蘇、面向全國的重要美術國展盛事,迄今已成功舉辦了8屆,畫展自創辦以來,單年展出中國畫100幅,雙年展出油畫100幅,始終高揚現實主義的藝術精神,倡導美術工作者扎根現實土壤,反映社會生活,關注民生、關愛自然,追求真善美相統一的審美思想,推出精品力作,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經過8年的歷練和發展,這一品牌的美譽度和社會影響力不斷擴大,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在中國美術家協會的大力支持下,本屆畫展在以往國畫、油畫兩年輪展的基礎上,首次將版畫納入進來,使國、油、版3個畫種相繼3年輪轉周期舉辦,力圖全面反映當代中國版畫所取得的成就,展現版畫人的當代活力與創造性,體現了中國百家金陵畫展依托地域人文優勢、不斷拓展品牌內涵的創新追求。

        新世紀以來,中國版畫以創新求變的多樣化全新面貌展現在人們面前,“時代印記——2013中國百家金陵畫展(版畫)”一方面涵蓋版畫藝術隨時代變化而發展的新趨勢,秉承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和價值取向,為人民放歌,為人民造像,在主題上強調對新中國、新時代的全面反映與深刻理解,表現生活,反映現實,從源頭汲取生動鮮活的營養;另一方面也著力展現版畫藝術自身的不斷拓展,在由技進道的過程中推進自我的發展進步。

        本屆畫展共收到全國各地1384人次的1500余件投稿作品,經過畫展評審委員會嚴格的初評、終評和公證部門現場監督,共評選出入展作品100件,其中金獎作品10件。江蘇的版畫作品在本屆展覽上取得優異成績,共有15件作品入選,其中兩幅作品榮獲金獎。

      緊貼時代脈搏 記錄時代印記 突出時代特色

      □ 王燕文(江蘇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時代印記——2013中國百家金陵畫展(版畫)”今天隆重開幕了。首先,我代表江蘇省委、省政府向獲獎和入展的藝術家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出席開幕式的各位領導和嘉賓表示誠摯的歡迎,向關心支持中國百家金陵畫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中國美術家協會的大力支持下,本屆畫展在以往國畫、油畫兩年輪展的基礎上,首次將版畫納入進來,體現了百家金陵依托地域人文優勢、不斷拓展品牌內涵的創新追求。

        江蘇是中國傳統版畫的發祥地之一,成熟于江蘇的水印版畫是中國傳統美術的精髓,以吳俊發、黃丕謨為代表的版畫藝術家,在新中國版畫藝術界有重要影響。當代江蘇版畫界人才輩出、各展所長,中青年版畫家作品展層出不窮。因此,版畫展覽的加入,對于繁榮版畫創作、凸顯江蘇美術優勢、擴大畫展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本次畫展以“時代印記”為主題,鼓勵美術工作者立足現實生活,緊貼時代脈搏,記錄時代印記,突出時代特色,贏得了全國版畫家的廣泛關注和積極參與。不少全國一流、大師級的版畫家踴躍投稿,彰顯了畫展的吸引力、感召力。從評出的入展作品和金獎作品看,內容豐富、技法高超、形式新穎,多側面、多角度地展現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時代的社會風貌和時代風采。

        文化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布局的重要內容。剛剛閉幕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文化改革發展、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省廣大美術工作者要以三中全會召開為新起點,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積極參與文化建設工程,為文化強省、文化強國建設獻計出力。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高舉現實主義的旗幟,描繪現實、記錄生活、抒發情感,努力推出更多的精品力作,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為譜寫中國夢提供強大文化力量。

        我們欣喜地看到,經過8年的精心打造,百家金陵畫展已經日漸成熟,知名度、美譽度和社會影響力不斷提升。感謝中國美協的關心支持,感謝各位藝術家的熱情參與,讓我們共同努力把中國百家金陵畫展越辦越好!

      中國版畫事業的新成果

      □ 吳長江(中國美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

        中國百家金陵畫展是中國美術家協會與地方聯合打造的全國性重要展覽平臺,并在全國美術界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自2005年創辦以來,已走過8年風雨歷程。該項展事在中國美協與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文化廳、江蘇省文聯、江蘇省美協等多家單位的共同努力下,在全國藝術家的鼎力支持下,積極探索、勇于創新,著力以弘揚現實主義精神為宗旨,形成了主題鮮明、內容豐富、藝術形式多樣、時代氣息濃郁的展覽特色,推出了大批優秀作品,發掘了許多具有潛力的美術人才,積累了一批優秀的理論成果,已成為推出精品力作、展示藝術才華、發現優秀人才的重要藝術平臺,為繁榮美術創作、展示江蘇形象、熔鑄中國氣派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此前,中國百家金陵畫展著力于中國畫和油畫藝術的展覽、研究、推廣和出版,為當代中國畫和油畫的發展貢獻了力量。2013年,百家金陵畫展首次將目光拓展到版畫領域,關注當代中國版畫的發展與成就,同時也成功實現了自我的進步。中國版畫有著悠久而輝煌的歷史與傳統,在世界版畫史和美術史上留下了光輝的足跡。20世紀20年代以來,由魯迅先生倡導和全力支持,全國版畫家齊頭并進,興起了新興木刻版畫運動的高潮。40年代的延安版畫不僅通過藝術的方式反映了時代的進步,同時也實實在在地參與、推動了抗日救亡運動和社會主義革命進程。新中國成立后,全國版畫家在一片欣欣向榮的喜悅中描繪祖國大好河山,記錄全國人民的歡愉情懷,反映社會主義建設成就,又一次將版畫藝術推到了時代的前沿。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新世紀以來,中國版畫更是以創新求變的多樣化全新面貌展現在我們面前,從主題、形式、精神氣質等方方面面反映出今天時代的新氣象、新發展、新成就。因此,“時代印記”一方面涵蓋版畫藝術隨時代變化而發展的新趨勢,秉承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和價值取向,為人民放歌,為人民造像,在主題上強調對新中國、新時代的全面反映與深刻理解,表現生活,反映現實,從源頭汲取生動鮮活的營養;另一方面也著力展現版畫藝術自身的不斷拓展,在由技進道的過程中推進自我的發展進步。

        “時代印記——2013中國百家金陵畫展(版畫)”不僅是對自身發展的一種推進,同時也是對近年來日益活躍的版畫創作的一次總結。在中國百家金陵畫展系列多次成功舉辦油畫和中國畫展覽的基礎上,本次展覽拓展了展覽畫種,首次舉辦版畫專項展,集中展現當代中國版畫所取得的成就,展現版畫人的活力與創造性。在眾多的參展作品中,現代都市與鄉村生活、國防前沿與日常生產、宏偉理想與個人抱負……無不對時代精神進行了新的詮釋和升華。

        相信通過本次展覽的舉辦、畫冊的出版,中國百家金陵畫展會越辦越好,中國版畫事業也會收獲新的成果。

      時代印記——2013中國百家金陵畫展(版畫)凸顯的本土意識

      □ 尚 輝

        新世紀以來,各種國際版畫展或國際版畫雙年展在中國深圳、云南、北京、上海等地創辦落戶并已逐漸被制度化。這些國際版畫展或國際版畫雙年展,既成為當代國際版畫展覽的重要品牌,又吸引了許多國際知名版畫家的積極參與,成為世界版畫最新創作動態與學術成就的展示平臺,也不斷縮小了中國版畫與國外版畫在創作觀念與版畫技藝等方面的差距,甚至于在這些國際版畫大展上,已鮮能分辨本土與境外在創作形貌上的差異。而由中國美協版畫藝委會主辦的中國版畫專項展,從新世紀以來的第15屆至今已連續舉辦到第19屆,這幾屆版畫專項展所揭示的新世紀以來中國版畫創作發生的最大變化,在于以版種的多樣性來改變木版一統天下的單一性,甚至銅版、石版、絲網版及綜合版居于創作主體,而在創作的審美取向上,則以表現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人文特征與當代審美經驗為探索的主流。版畫的“當代性”,是版畫界近些年提出的最為敏銳的學術命題。版畫界一直把版畫偏“冷”的社會現象歸咎于“當代性”的失位,仿佛缺乏批判立場的,不弄得莫明其妙、“玄兮兮”的版畫就不夠“當代”。在國畫界,現代水墨固然吸引了許多畫家去實驗探索,但回歸傳統筆墨、借古開今的創作觀念漸成潮流。在油畫界,盡管當代藝術作品不斷以千萬計的高價刷新藝術市場的紀錄,但寫實油畫的火爆也讓歐美的批評家始料未及。“回歸”,無疑已經成為當代中國文化建設的一種主體趨勢。在追逐歐美等發達國家與地區的藝術發展潮流之后,我們終于懂得了尊重中國藝術傳統與文化現實的重要性。

        作為一個已經連續舉辦8年并首次將版畫納入展覽項目的品牌,2013中國百家金陵畫展上的版畫作品給予人們最深的印象,或許正是來自于這種文化自覺的本土意識。這個展覽因非強化“國際性”而使版畫家不必考慮那些國際流行的藝術觀念與版畫語言,這個展覽也因非過度強調“學術性”而使創作者不必顧及作品是否具有實驗性,這個展覽展現的是中國版畫家最常態的審美經驗與審美取向。盡管當下中國版畫業已形成了銅版、石版、絲網版與綜合版等多種版種,但中國版畫家最喜愛的版種還是木版,甚至是最單純的黑白木刻。在這次版畫展中,木版占據了入選作品的八成以上。這不能說是一種巧合,只能說木版是中國版畫家最習慣、最常用,也是最能為大眾所接受喜愛的一個版種。在濾除了那些繁瑣的技法演繹之后,一把刻刀、一塊木板,就能夠發揮畫家對于藝術的感悟與能力。也許,越是簡便的工具,也越能激發藝術創造的潛能。這可以說是版畫的回歸吧!這次展覽入選與獲獎的近九成以上的作品,都來自于現實生活,莫明其妙、“玄兮兮”的所謂“當代性”的作品少了,表現鄉村和民俗的作品多了,即使表現城市生活,也無那般生搬硬套地模仿、以所謂的揭示心理真實讓觀眾陷落超現實主義的“魔境”。這些作品表現生活的真切樸實,從根本上來說,是中國民眾最能接受的一種欣賞習慣;因而我們不能謂之“土”,或“俗”,或“不夠當代”。這是中國最本真、最常態的審美經驗!

        描繪普通人的生活狀態,塑造勞動者的真實形象,體現了本土藝術長久以來堅守的大眾人文精神。徐匡的《扎西和他的羊》、周喜的《高山漢子》、朱健翔的《截面之十一·寬度》、周斌的《秋天的祝福》和陳超的《喜娃》等,選擇的都是山村鄉野普通百姓的形象,畫家并沒有從形象塑造中去揭示某種社會寓意的企圖,只是真實地去發掘那些百姓形象最淳樸的品質,并試圖從這種淳樸里解讀這個民族千百年來承傳的耐勞、堅守、真誠和勇敢的人性。他們的刀法穩健而扎實,細密的用刀與明快的對比塑造了飽滿厚實的人物形象,仿佛一切外在的所謂形式都會影響他們對于這種淳樸品質的呈現。李傳康的《一二三四》、尤山的《紅蜻蜓》、韓飛的《背影》都記錄了當代士兵的生活,這些作品像士兵軍營生活的日記,既有軍訓對于戰士勇猛、堅毅性格的磨練,也有訓練間隙的浪漫和理想主義詩情的抒發。李傳康的《一二三四》抓住了當代士兵深夜奔襲、如狼似虎的整體氣勢,尤山的《紅蜻蜓》以紅蜻蜓比擬女兵既陽剛也溫婉的雙重性格,風吹起的短發顯得俊俏而活潑,只可惜畫面沒有畫全女兵的腳而略顯不夠完整。

        城市中的百姓生活狀態,更是當代人文關懷的焦點。新世紀以來中國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也意味著更多的農民大軍遷徙城市對于中國改革開放作出的巨大貢獻。史彥青的《架線工的人生樂章》和沙永匯的《城市的樂章》,都形象地描述了這些吃苦耐勞的農民工為城市建筑的崛起與管線的架設所付出的艱辛。《城市的樂章》巧用建筑腳手架組成畫面的五線譜,建筑工仿佛就是這五線譜上跳動的音符,作品把視覺形式美感的追求與對農民工對于中國城市化建設作用的揭示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羅貴榮的《我·我的世界》以具象寫實的手法表現了網絡時代典型的當代生活方式。畫面人物并沒有直接的聯系,但她們專注于iPad或iPhone的神情或許揭示了網絡提供的虛擬的“我的世界”的存在。但畫面中的“他們”,卻顯得隔膜而陌生,還習慣于讀紙本書報的父輩無形中和網絡一代形成了不小的“代溝”。

        城市是當代文化的發生器,但怎樣看待城市化的文明進程,則體現了藝術家作為公共知識分子的敏銳思考。人們在方利民的《旅游季》中讀到了當代城市的嘈雜擁擠,在顧志軍的《飛累了歇會兒》中體味了房地產價格的無限度膨脹,在朱漢云的《鄉關何處》中看到了城市建筑群對于自然山水的逐漸侵蝕,在熊永平的《消逝的幻象》中感受了現代文明垃圾對于環境的重度污染,在李康的《白夜·夏至》中親歷了生態失衡給自然與人類生存帶來的難以逆轉的惡果。顯然,城市文明的發展如果不以人的解放與自然生態的平衡為前提,也必將會遭受自然的嚴懲。這些作品以審美的方式對于當代現實提出的質疑,都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藝術家對于人類文明發展前景的憂慮。特別是何佳榮的《迷途之三》以黑白凹印技巧,虛擬了益鳥在被城市吞噬了的空中驟然猝死、翎羽散落的慘狀;沉郁的天空,凋落的翎羽,無不渲染出人類生存的悲劇意味。而吳建棠的《造景之一》,則巧妙地借用黑白相間、節奏明快的方格地坪隱喻當代生活扁平化的心理感受,方格內被縮微了的建筑、汽車、家具和人物,仿佛都因這種當代生活的巨大擠壓而變得渺小茫然。周韋華的《生活的橫截面》用木板的自然截面,來象征被格式化了的當代生活模式,在4個相互獨立的切片圖里,分別用理發工具、農用工具、廚衛用具和醫療器械以及相應的生活場景,來表達城市文明對于當代生活方式的壓縮與打包。

        異幻的圖像或許在更深的層面揭示了網絡時代給予人的心理影響,焦慮、抑郁、失眠和虛妄,幾乎成為這種文明時代具有普遍性的社會問題。康寧的《獨木之舟》描繪了人們在網絡時代的精神掙扎,那些在奮力劃舟卻永遠駛不到彼岸的動作,實際上是當代社會人們精神承受重壓的一種機械反應。徐娜的《涅槃》以似鳳若雞、腹中樓宇林立和不斷閃現戴著大口罩的人物形象,影射了H7N9禽流感病毒序列對于人類的威脅。所謂“涅槃”,也許并不是人類重獲新生,而是人類文明無意生成的毀滅性的病毒序列肆意重組與無限復制。惟其如此,畢海強才在他的《遠方》中以具象寫實的語言塑造了一位對于遠方崛起的城市始終保持著遠望姿態的少數民族的老嫗形象,作品無疑形象地表達了人們對于人類生存方式的警醒。吳靜秋的《故鄉風景》之所以獲得評委們的贊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畫面所描繪的親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在人們心中喚起的共鳴。

        應該說,這些作品對于普通民眾生活狀態的直呈、對于城市化進程中農民工形象的塑造、對于現代文明給予人類心理陰影的揭示、對于人類回歸自然并在精神伊甸園自由呼吸的美好祈愿,無不是畫家在現實生活的深切感受與思想碰撞中捕捉到的創作靈感,無不是在寬廣豐富、鮮活生動的現實形象中獲取的藝術滋養,這些作品無疑也體現了富有擔當意識的畫家對于當下現實社會的人文思考與審美創造。此展有關歷史題材的入選作品并不太多,但一些作品仍然在有限的畫作里顯示出他們對于歷史的獨特審視。應金飛的《湖山清明》以一種影像的筆調,為曾徜徉在北大未名湖畔的那一代新文化運動的精英造像,并通過銅版畫特有的飛塵技巧使畫面充滿了光影幻滅的歷史蹤跡。這些歷史圖像都離不開那個時代開始流行的影像記錄器——照相機。而周蘊智的《空室遺音》以銅版畫的細微刮痕與多變調性,喚起了人們對于記錄歷史圖像裝置的興味與尋覓。

        當然,對于木版的回歸并不是簡單地回到歷史的原點。木版在當代的復興,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藝術語言與視覺經驗的當代植入。徐匡的《扎西和他的羊》、李康的《白夜·夏至》、周韋華的《生活的橫截面》和羅艷的《生命的幻象·孕之二》等,不僅體現了他們深厚的功力、嫻熟的刀法,而且體現了他們通過刀法的多變與刻印的精微呈現出的非同尋常的灰度變奏和極強的表現力,推進刀法表現的細微性或許成為他們共同的藝術特征。刀法的嫻熟并不僅僅是技藝的高度熟練,在王鑒非的《我們即將消失的青春》、熊永平的《消逝的幻象》和吳建棠的《造景之一》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們以一種寫意性的用刀對于感覺的捕獲,這些作品的灰調形成在刀法上已改變了以往過于理性的設計感。除了刀刻,一些富有探索性的木版作品也借用銅版機凹面壓印的工藝,形成了銅版與木版混搭的語言特征。如吳建棠的《造景之一》和何佳榮的《迷途之三》等作品,都是刀刻與凹面壓印合一的代表。在木版套色上,崔柏濤的《家有乖女》和顧志軍的《飛累了歇會兒》著迷于細微性色調轉換的探求,但這種細微仍然較好地體現了木套獨特的限制與神韻。套色油印秉承了獨版套色的新傳統,卻在色彩的明亮通透上力求更加飽滿豐富,吳靜秋的《故鄉風景》和畢海強的《遠方》應當是此展較為突出的兩例。

        鄉村敘事對于已被高度城市化了的今天的生活而言,其審美的觀照點必然不會同于上世紀的“田園牧歌”與“鄉土風情”;農民工形象對于已脫離了土地與農耕并漸漸習慣了城市化生活的他們而言,其塑造的真實性也必然不會同于上世紀的“當家做主”與“改天換地”。當代版畫對于普通民眾生活狀態貌不驚人的呈現,其實都是在本土意識中滲透了一種時代的變遷。而對于木版藝術趣味的復興,則在更深的層面上揭示了網絡時代以某種手工性反叛圖像泛化的藝術逆襲。本土意識由此轉化為一種刀刻藝術的印記。

      時代印記——2013中國百家金陵畫展(版畫)金獎作品

      夢·桃源 凌君武(江蘇)

      家有乖女 崔柏濤(黑龍江)

      白夜·夏至 李 康(廣東)

      一二三四 李傳康(云南)

      扎西和他的羊 徐 匡(北京)

      飛累了歇會兒 顧志軍(江蘇)

      城市的樂章 沙永匯(黑龍江)

      空室遺音 周蘊智(浙江)

      故鄉風景 吳靜秋(北京)

      獨木之舟 康 寧(重慶)


      (編輯:單鳴)
      久久伊人中文无码| 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久久蜜桃av| 五月婷婷在线中文字幕观看| 无码中文人妻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AⅤ一区二区三区水密桃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夜夜嗨 无码免费又爽又高潮喷水的视频 无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无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播放 | 国产成人无码18禁午夜福利p| 天堂亚洲国产中文在线| 东京热人妻无码一区二区av| 日韩久久无码免费毛片软件| 无码爆乳护士让我爽|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 亚洲永久无码3D动漫一区| 永久免费无码日韩视频| 日韩精品少妇无码受不了| 中文字幕日本高清|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人妻|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久| 亚洲开心婷婷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无码无卡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丝袜制服一区|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高清在线| 日韩AV片无码一区二区不卡电影| 无码人妻少妇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 | 无码无套少妇毛多18PXXXX| 最近高清中文在线国语字幕5| 亚洲AV无码一区二三区| 免费无码毛片一区二区APP| 中文字幕不卡高清视频在线|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福利 | 久久久久av无码免费网| 天堂中文在线资源| 影院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 精品多人p群无码| 欧美精品丝袜久久久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一区发布| 日韩电影无码A不卡| 变态SM天堂无码专区| 精品无码人妻夜人多侵犯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