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扔掉了,我來撿”
2013鄉土盛典側記
北京人藝演員孫茜為研究古代禮儀的中央戲劇學院教師、演員張曉龍頒獎
由一個位評書藝人以說書的方式串場把“2013鄉土文化風采榜”年度人物一一在2013鄉土盛典中向觀眾進行了介紹,突顯了這個晚會的鄉土氣息。12月6日由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主辦的“鄉土盛典”在北京舉行。用鄉土盛典的晚會導演、中央電視臺農業頻道《鄉土》欄目制片人王星延的話說就是,一年一度的盛典之約,是對鄉土文化基層榜樣的紹介,是對他們著力傳承、保護、發展、創新鄉土文化之舉的展示,更將由此引發全民對鄉土文化的關注與思考。
今年的上榜人物為:趙本山、劉蘭芳、楊曉陽、“漢字叔叔”理查德·希爾斯、蔣欽全、張曉龍、普布曲桑、黃永松、劉寶山、朱炳仁。
為劉蘭芳頒獎的是聽她幾十年評書的鐵桿粉絲。這位來自北京昌平的趙大叔回憶起1969年,劉蘭芳說的《岳飛傳》開播那年,他還在村里干瓦工,每天晚上回家都有這么個念想,昨天晚上說到哪了,今天該說什么內容。同時,這部評書也給他一個啟示,年輕人要報效國家、建功立業。后來,他學文化學知識,成了發明家、國家標準制定人。聽到這,劉蘭芳感動地流下了眼淚。她說,老藝人們常說觀眾是我們的衣食父母;現在我們說,演員是花,觀眾是沃土,演員需要扎根于沃土,不然就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
趙本山在領獎的時候則談起了自己振興二人轉的緣由:演小品出名后,慢慢發現自己有點發空、發漂,所以回到二人轉,發現自己就是個藝人。二人轉原本很小眾,現在北京也有二人轉的舞臺。這讓他有壓力也有動力。
普布曲桑是西藏阿里地區“古格王國守門人”。19年來,獨自堅守18萬平方米荒原遺址,忍受著3800米的高海拔以及沒水沒電、交通閉塞的惡劣自然環境,乃至常人難以忍受的孤寂,同時還要面對來自犯罪分子的生死威脅。如果大雪封山的話,三四個月內,普布曲桑完全與世隔絕地守在那。古格王朝遺址內有很多壁畫精品,出身于唐卡世家的普布曲桑說,自己是松贊干布的后代又是佛教徒,不要說當初給他的工資是200元,就是不給錢,他也要守護這片遺址。現在與他一同守護那里的還有他的妻子、6歲大的兒子和岳母。
《漢聲》雜志創辦人、臺灣學者黃永松42年如一日投身于建立“民間文化基因庫”,存儲了百余種瀕危的民間文化的珍貴文字資料與視覺影像。經常有人問他:為什么要收集這些已經不用的東西。他在領獎的時候回答:別人扔掉了,我來撿。溫故而知新,只有立足點越豐厚,我們的未來才會越好。他還給大家講了個故事:他在浙江山區里發現了失傳千年的夾纈工藝,當他為這門工藝紀錄完畢要告別老師傅時,老師傅說他要打掉染缸,結束這門手藝。黃永松深覺惋惜,他向師傅承諾,要買下他一年出產的布,希望師傅還能再干一年。至于這些布怎么辦,他沒有想太多。沒想到,他在《漢聲》雜志上刊登了出售這些布的小廣告時,居然供不應求,還有很多學者要求到現場去看工藝流程。這讓夾纈成了當地火紅的營生,這門手藝一下又活了。
(編輯:蘇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