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劉三姐》融入時尚元素
中央電視臺戲曲音樂頻道舉辦的大型歌唱選秀節目《尋找劉三姐》日前錄制完成,將于11月30日播出。作為大型歌唱選秀節目,《尋找劉三姐》沒有為選秀而選秀,而是以尋找當代的劉三姐為依托,將全國各地選上來的有才華的年輕歌者放在央視這個平臺進行展示,選出符合現代審美觀念的歌手,而關于怎樣的歌唱歌手能成為現代劉三姐的討論更是引人關注。
1960年,一部根據廣西彩調戲《劉三姐》拍攝的同名影片走紅大江南北,劇中壯族民間傳說中的歌仙劉三姐唱出的許多山歌經過電影的傳播家喻戶曉,劉三姐反抗地主莫懷仁與李示田對歌10天10夜后化作黃鶯飛去的故事感動了成千上萬的觀眾。隨后的六十多年中,劉三姐的歌聲一直是許多觀眾最為喜歡的歌聲,劉三姐唱的《山歌好比春江水》、《藤纏樹》等山歌一直流傳至今。在當今的信息時代,什么樣的歌手能是劉三姐式的歌手呢?在《尋找劉三姐》節目中,這個話題一直成為節目的焦點。
在過去的兩周里,通過全國各地選拔出的選手32人進入了《尋找劉三姐》的最后入圍階段,她們當中有原生態歌手、民族唱法的歌手,也有流行唱法的歌手,更有“薩頂頂”式的新音樂的歌手。最后階段的角逐由青年男歌手平安、辰亦儒、王晰、扎西頓珠作為“阿牛哥”選出自己喜愛的歌手進行分組培訓。然后,每一位“阿牛哥”身邊有一位聲樂老師或藝術家作為智囊,對自己組的選手進行評選,晉級至前八名后,再由當年扮演劉三姐的藝術家黃婉秋、著名歌唱家鄧玉華和李谷一以及中央電視臺主持人孫曉梅組成的嘉賓團和現場觀眾以及媒體組成的大眾評委團一同評選出最后的冠軍、亞軍等名次。最后,來自云南傈僳族的姑娘瑪嘉加朵憑借一首本民族的民歌獲得了冠軍,成為“新時代的劉三姐”的代表。
據悉,《尋找劉三姐》節目將分為五次播出,觀眾不僅能夠看到新時期劉三姐誕生的評選過程,還能欣賞到來自全國各地、各民族不同風格的歌手在這個舞臺上進行才藝大比拼。雖然劉三姐是我國壯族古老的民間傳說,但是今天的評選將賦予她時尚的元素和時代的精神。
(編輯:蘇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