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知道了”,這個可以有……
臺北“故宮博物院”推出的朱批系列紙膠帶
臺北“故宮博物院”暢銷一時的潮襪,借用北宋汝窯的蓮花冰烈紋,并用南宋汝窯顏色合在了潮襪上,大方時尚,深受女孩子喜歡;知名品牌D&G,每一款服裝都充滿了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情懷,蘊含著向歷史致敬的特殊意義;當巴托爾迪受《自由引導人民》中女主人公影響將其化身為紐約的自由女神像,當蒙娜麗莎成為文化衫上的重要創作主題……我們不得不說,博物館里的稀世珍寶,為如今文創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越來越多的符號元素;與之相對,文創產業也因其獨有的創造力,為人們帶來意想不到的價值與能量。
近日,由北京市文物局、中國博物館協會市場推廣與公共關系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的博物館與文創發展交流研討會在故宮博物院舉行。作為第八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的活動之一,研討會聚焦“博物館與文化產業發展”以及“打造博物館文創產業鏈”等主題,邀請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向勇、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長于平、臺灣龍華大學教授王永銘、國際博協市場推廣與公共關系專委會前主席帕爾·默克、英國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市場營銷經理夏洛克·伍德作為演講嘉賓,與百余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博物館館長、專家學者共議博物館文創產業的眾多問題。
北京故宮博物院推出的御前侍衛手機座
“宜蘭經驗”的啟示
在印象里,無論是歷史博物館、科技博物館還是其他門類的博物館,都給人以一種肅穆、崇高的感覺,這就是為什么博物館前大都設計多層臺階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人們大多懷著熱愛、崇拜的心情走進去,挑喜歡的、符合自己品位的寶貝過足眼癮。向勇將博物館的價值歸結為三:其一,膜拜價值;其二,展示價值;其三,體驗價值。他認為,如果你要看《蒙娜麗莎》,當然要到法國盧浮宮,在那樣一種場景氛圍下感受它的美妙,這是膜拜價值在發揮作用。感受完了,覺得還不夠,想帶走點什么,于是展柜中小幅的《蒙娜麗莎》復制品滿足了人們內心的審美需求,展示價值也得到了實現。除了視覺上的審美感受,接下來人們還將追求體驗價值,希望能與蒙娜麗莎對話、交流。在這一過程中,博物館作為一個媒介,將消費者與文創產業聯系在一起,在發揮博物館自己價值的同時,也推動了文創產業的發展。
近年來,隨著文創產業的發展,城市建設也逐漸從商貿、工業型城市向創意、文化型城市轉型。眾所周知的“宜蘭經驗”,正是因為有了文化的導入,使得原本其貌不揚的小鄉村變為臺灣遠赴盛名的后花園,文創產業成為新興城鎮化建設的重要衡量標志。整個宜蘭縣大大小小的博物館有近50座之多,由當地文化部門統籌形成一個宜蘭博物館家族,核心的蘭陽博物館作為“家長”,把周邊的各種鄉村博物館、民間博物館整合在一起。通過蘭陽博物館的籌建,以文化生態和自然生態為重點,從而進一步發展。可以說,一個城市博物館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也決定了其城市文化的綜合競爭力以及文創產業的發展水平。
創意!創意!
研討會上,如何進一步發展博物館的文創產業,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王永銘立足博物館衍生產品,剖析了博物館文創衍生產品的創意脈絡。他說,敏銳、流暢與善于變通是博物館發展文創產業的必要條件,并提出“留—變—擇”的具體實施思路。王永銘認為,將文物中有意思的元素抽離出來,進而研發相關的文創產品,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臺北“故宮博物院”推出的“朕知道了”紙膠帶。將康熙皇帝批閱奏折時的朱批真跡與人們生活中常用的文具相結合,這個小小的創意讓臺北“故宮博物院”人氣大增。不少游客甚至為買紙膠帶專程前往,更有人主動提供意見,希望可以繼續推出“本宮乏了”、“圣旨到”、“跪安吧”等創意紙膠帶。
將博物館館藏珍品復制、運用,也為文創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靈感來源。例如,受到于平肯定的恭王府“福”文化。康熙為祖母孝莊太后請福,御筆“福”字,并加蓋“康熙御筆之寶”的印璽,取“鴻運當頭,福星高照,鎮天下所有妖邪”之意。恭王府將“福”文化作為一大特色文化重點開發,拓印“福”字,以“福”字為元素的折扇、飾品,大受游客喜愛。此外,圖案的借用與轉移等也不失為發展博物館文創產業的好方法。
來自國外的參會者更是從博物館自身品牌建設與樹立公眾威信的角度,闡釋了文創產業發展的前提。夏洛克·伍德借鑒英國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的發展經驗,從展覽營銷和營銷渠道等方面對博物館文創產業的發展談了自己的想法。她認為,博物館不應該孤立存在,要與周邊的景點建立合作關系,并與當地組織的其他活動結合起來,樹立品牌形象,讓參觀者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帕爾·默克則分享了博物館與觀眾互動方面的經驗。“博物館要增加社區的參與能力,邀請公眾參與到博物館的日常工作中來,讓他們從被動的消費者變成積極主動的參與者。”他強調。
(編輯: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