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箱帳號: 密碼:
      English日本語簡體繁體

      曲藝發展:觀眾是土壤 創作是種子

      時間:2013年11月11日來源:《中國藝術報》作者:徐開麟

        ◎ 周柏春先生說過這么一句話:阿拉(演員)是弄弄白相相的,有質量的作品還得靠專業作者。與大師相比,現在的演員大多是蜻蜓點水,拿來急用。遇到有必須上新作品的機會,往往是臨時湊一湊,拼一拼就上了。

        ◎ 大多數曲藝演員也經常悲嘆沒有好作品,但是,當他們拿到一個新作品后,往往第一句話就是“不噱嘛”。曲藝演員追求“噱”無可非議,噱則有笑果。但是,曲藝作品最終的笑果是要經過作者、演員和觀眾的多次磨合而完成的,磨合需要時間和毅力。

        創作和觀眾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談久了,有點膩,但又不得不談。曲藝觀眾的日益流失,總會讓人埋怨曲藝創作的跟不上,沒有新段子,怎能留住老觀眾?沒有新作品,何以吸引新觀眾?曲藝觀眾與電影、電視觀眾相比,更渴望在笑聲中得到啟迪,在啟迪中得以思考,在思考中謀求新的生活方式。

        在中國曲藝源遠流長的發展進程中,一代又一代的曲藝工作者用畢生的心血為人民大眾創作了無數優秀的曲藝作品,無論是以相聲為代表的北方曲藝,還是以評彈為標志的南方曲藝,長留在觀眾心目中的必定是膾炙人口的曲藝精品。正是這些好作品,推動了曲藝事業的蓬勃發展。根據調查統計,除去歷史上曾經出現但是業已消亡的曲種不算,目前存在并活躍于中國民間的曲藝品種,大約有400個左右。經過歷史滄桑的洗禮,這400個曲藝品種得以生存,首先靠的是作品,是不斷涌現的精品力作,作品綻放了古老藝術的新枝嫩芽,是癡情不減的觀眾用執著肥沃著曲藝這棵參天大樹的土壤。

        但是,我們無需否認當今曲藝觀眾的分流與消失。風起云涌的網絡游戲、鋪天蓋地的競藝選秀、文化市場的觀眾爭奪戰,使得曲藝的觀眾群體日益消減。對曲藝近似癡迷的老觀眾,已經把欣賞曲藝當做了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堅守著曲藝劇場里的那一個屬于他們的位子。但是,老觀眾群體也在松動,“動搖軍心”的重要一條顯然與舞臺上多年不變的節目有關。由年輕人組成的新觀眾群體多以白領為主,“壓力山大”們緊張的工作節奏非常希望得以緩解,雖然他們比起老觀眾來說,笑點較低,但是,面對幾乎一成不變的節目來說,不得不使他們的另一個特點流露了出來,容易轉移的興奮點迫使他們“換頻道”了。不少曲藝演員成了電視媒體各檔節目的“胡椒面”、“興奮劑”,他們以無厘頭的表演、信手拿來的段子博得觀眾一笑,贏得收視率的幾個點。“泛娛樂”現象似乎已經忘卻了最終贏得觀眾的應該是新創作,新作品。

        在上海,支撐申城曲藝的是三大滑稽劇團和上海評彈團,曲藝樣式有獨腳戲、說唱、小品、評彈等。為了推動文藝創作,上海有關方面年年創造機會讓各院團和業余團隊的新作品亮相。如市民文化節、國際藝術節、校園藝術節,以及一年一度的新人新作大賽等,這些都是專業院團和業余團隊展示創作成果的平臺。但是,參與的絕大多數是唱歌跳舞,曲藝節目簡直是鳳毛麟角,好作品更是屈指可數。出現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多樣的,但與創作有關的原因有三點:

        首先,專業院團已經不見了專業編劇的蹤影。沒有了專業作者,作品的數量和質量很難得到保證。專業院團尚且如此,業余團隊就更不用說了,即使有為數不多的幾個曲藝作者,也缺少力推新作的曲藝演員,作品很難成功。

        其次,“演員都能創作”的現象十分普遍。雖說,演員在長期的演藝經歷中累積了豐富的經驗,也能寫出一些好作品,如滑稽泰斗姚慕雙、周柏春、楊華生、笑嘻嘻等,他們創作出了許多獨腳戲傳世之作,但是,大師們賦予這些作品的卻是無數次下生活、采風,無數次地聽取觀眾意見,無數次地修改凝練。周柏春先生說過這么一句話:阿拉(演員)是弄弄白相相的,有質量的作品還得靠專業作者。與大師相比,現在的演員大多是蜻蜓點水,拿來急用。遇到有必須上新作品的機會,往往是臨時湊一湊,拼一拼就上了。

        第三,演員對新作品缺乏信心。大多數曲藝演員也經常悲嘆沒有好作品,但是,當他們拿到一個新作品后,往往第一句話就是“不噱嘛”。曲藝演員追求“噱”無可非議,噱則有笑果。但是,曲藝作品最終的笑果是要經過作者、演員和觀眾的多次磨合而完成的,磨合需要時間和毅力。在上海曲藝界的一次大型活動中,節目單的一些新作品給觀眾帶來了些許欣喜。不料,演出開場前,一些小有名氣的演員卻臨時更換節目,拿下了新創作的作品,表演的依然是已經演過不下百遍的老段子,給出的理由是:新段子沒有老段子有把握,還是以后再說吧。誰都明白,這“以后再說”就是“遙遙無期”了。難怪眾多的觀眾抱怨,演來演去老花頭,我也能背出來了!

        分析以上三點,第一點,由于經濟等因素,劇團不養編劇,情有可原,需要新作品的時候可以特約,問題是整個上海也沒幾個曲藝作者,向誰特約呢?

        第二點,演員自己創作,值得鼓勵,但這里面有一個如何提高演員創作能力的問題,沒有提高,作品又如何跳出演員的特有思維呢。自2003年起,上海曲協堅持了十年舉辦以《曲苑文壇》為名的創作筆會,這在市場經濟大潮洶涌,文藝創作環境被淡化的情況下,實屬難得。《曲苑文壇》創作筆會秉承出人才、出作品,發展曲藝事業的宗旨,連年舉辦,無論是在市內研討,還是外出采風,濃郁的創作氛圍始終貫穿于整個過程,不但新老作者匯聚一堂,潛心創作,還聘請了作家協會的專家學者一起共商曲藝創作之發展,幫助曲藝創作者能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挖得更深,創作出更為精彩的作品。可以說,《曲苑文壇》為上海的曲藝事業發展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但是,與曲藝市場演出的需求和全國賽事的要求相對應,還是存在差距的,參與筆會的老面孔比較多,精品力作比較少。再說,緣于眾多因素,曲協工作也不可能涵蓋整個上海的曲藝創作活動,真可謂“辦酒容易,請客難”。

        至于第三點,那就是演員的“自信”問題了。曲藝演員追求演出效果理所當然,但必須對新作品給予更多的支持,缺乏自信,必定導致新作品潛在能量不被發現,而使其夭折于萌芽狀態之中。

        觀眾是曲藝創作的試金石。用好作品、新作品留住觀眾,不僅是文化市場的需要,更是曲藝事業發展的需要。假如把觀眾比喻為曲藝事業發展的土壤的話,創作就是種子。比如上海曲協抓住時機,成立了相聲專業委員會,進劇場調查研究,密切關注相聲在上海的發展;開筆會、搞座談,熱情幫助各相聲團體的新節目創作;搭建平臺,讓更多的年輕曲藝演員參加包括中國曲藝“牡丹獎”在內的曲藝賽事。眾多舉措有力地扶植了相聲等北方曲藝在上海的生根發芽。

        有了持續的創作,就有了讓觀眾走進劇場的向心力。在上海,就有這么一個以相聲為主要表演形式的演出團體,一群年輕人抱團取暖,擠在一間才幾十平方米的小屋里,潛心曲藝創作,堅持每次演出必有新段子。短短幾年,形成了一個龐大的觀眾群,無論是大劇場,還是小劇場;無論是演相聲劇,還是小節目專場,網上購票,一票難求。如此顯赫的成績,靠的就是推陳出新的作品,不斷出現的新作品滿足了觀眾的審美需求,口口相傳,前景燦爛。

        創作的繁榮與時代的發展有著緊密的關聯。網絡時代為曲藝創作提供了孕育精品力作的好機會,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為曲藝創作構建了發揮曲藝特長的素材庫;以現代媒體傳播等手段傳遞的短信、段子、微信等,為曲藝創作開挖了一座取之不盡的活水池。面臨時代賦予的好機會,走進社會給予的素材庫,曲藝工作者如何把握呢?曲藝是一門離觀眾最近的親民藝術,最能和觀眾產生共鳴,因此,曲藝創作就要有一個正確的導向。但是,我們又不可否認現實生活中有為數不少的曲藝人“走進了市場而被市場所左右”,他們在“活水池”中撈取的是能輕松博得觀眾一樂的低級笑料,他們在素材庫里獲取的是迎合民眾對現實不滿情緒的小道傳聞,“只說病情,不開藥方”。然而,這與先進文化傳播相悖的所謂創作,降低了曲藝觀眾的審美指數,也失去了不少忠實的曲藝觀眾。


      (編輯:單鳴)
      国产免费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午夜精华无码网站| 亚洲自偷自偷偷色无码中文| 欧美日本道中文高清| 色欲A∨无码蜜臀AV免费播|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 2024你懂的网站无码内射|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内射一片色欲| 免费无码专区毛片高潮喷水|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天堂а√在线地址中文在线 |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友在线| 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 亚洲毛片av日韩av无码| A级毛片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蜜芽| 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区|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r▽| 久久激情亚洲精品无码?V| 亚洲AV无码1区2区久久|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无码久久|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无码|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国产中文欧美日韩在线|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97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狠狠躁天天躁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久久|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免费视频| 人妻无码αv中文字幕久久 | 日产无码1区2区在线观看| 久久人妻少妇嫩草AV无码蜜桃| 丰满少妇人妻无码| 成人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无码国产|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人妻麻豆按摩| 亚洲Aⅴ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软件| 无码人妻AⅤ一区二区三区水密桃|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