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芭蕾演出季開幕式演出精彩
八大芭蕾舞團各派出精銳力量參加開幕式演出 王崇瑋 攝
11月1日、2日兩天,來自中國、美國、法國、德國、英國、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國的8個芭蕾舞團,選派了幾十名優秀芭蕾演員共聚天橋劇場,共同參加中國國際芭蕾演出季的開幕式《Gala》晚會,為北京觀眾獻上一臺精美的芭蕾盛宴。這場開幕式晚會,不管在北京的專業舞者還是普通觀眾看來,都堪稱是“十分難得的‘牛團’、‘牛演員’和‘牛作品’、‘牛演繹’的大聚會”。
參加演出的8支芭蕾舞團堪稱世界一流,無論是老牌芭蕾舞團,還是新興芭蕾舞團,在當今世界芭壇,均位屬前列。法國芭蕾歌劇院芭蕾舞團的路德米拉·帕格雷羅和卡爾·帕奎特,莫斯科大劇院的瑪莉亞·塞門雅琴科和丹尼斯·羅金,斯圖加特芭蕾舞團的姜秀珍和菲利普·巴蘭齊威茨這些資深芭蕾舞團的舞者一同登場;相對而言,英國伯明翰芭蕾舞團、美國舊金山芭蕾舞團、中國國家芭蕾舞團、澳大利亞芭蕾舞團和中國香港芭蕾舞團都屬于“小字輩”芭蕾舞團。但要比起舞蹈表演和編創的藝術質量來,這些“小輩團”的發展如今也絕不容小覷。開幕式的演出實際上是同道中人的一次專業交流,也可以說是一次小小的“較量”。不僅是個人,也是團隊、國家之間的藝術交流和“較量”。
當晚演出的精品節目共14個,新陳混搭,異彩紛呈。從古典到現、當代,風格多樣,涵蓋面廣。當晚中芭獻上的,作為整臺晚會的開場和結束的兩個古典作品《奧涅金》(舞會舞)、《堂·吉訶德》(三幕),以及作為上半場結束的現代作品《天黑請閉眼》,都含有大段的群舞,它是考驗芭蕾舞團整體水平的一個重要方面。如《堂》(三)中“方丹克”舞,20多對舞者動作整齊劃一,場面震撼,給觀眾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
在雙人舞的編舞上,有側重考驗技術難度,追求古典芭蕾審美情趣的古典作品,如《天鵝湖》(黑天鵝雙人舞)中,莫斯科大劇院女舞者瑪莉亞在變奏中所做的32個“揮鞭轉”,以及“最帥男演員”丹尼斯的“空中擊腿跳”、“旁腿轉”等芭蕾高難度動作,完成得無懈可擊。中芭朱妍、馬曉東的《堂》(三)也驚艷全場。前者流暢的舞動和輕松的轉動,以及腳尖穩定的支撐和身體的完美平衡迎來陣陣掌聲;后者則以出色的“拉腿繃子大圓場”,干凈、準確的舞步,以及有力的托舉獲得了觀眾熱情的歡呼。
與技術難度取勝的表演同時,也有以戲劇表演取勝,側重故事情節和人物情感表現的傳統作品表演,如美國舊金山芭蕾舞團《奧涅金》(臥室雙人舞)等。在深情的演繹和與舞伴默契的配合中,著名華人舞蹈家譚元元的舞蹈將觀眾帶入到男女主人公訣別的劇情,配合著悲情的音樂,演員的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為觀眾呈現了一個糾結、矛盾的情感世界,深情之處,觀眾不由為之動容。
此外,還有許多創意十足的現代作品,如《莎士比亞組曲》。該作出人意料地使用了爵士樂作為舞蹈的背景音樂,以較多生活化的舞蹈動作,表現一個具有現代生活哲理的情節內容,表現手法多樣自然,諧謔有趣,舞蹈語匯比較豐富。
港芭的現代作品《大雙人舞》也是演出中一大亮點。演員金瑤一出場就讓人感到意外——音樂響起,大幕未啟,觀眾一片茫然。此時,追光燈亮起,舞者從臺下忽然冒了出來,從過道跑向舞臺。與觀眾一路握手、一路飛吻、一路致意。一登臺,這位踩著腳尖鞋、身著白紗芭蕾舞裙的舞者,竟不知從何處“變”出一副深黑色眼鏡,往她光潔的鼻梁上一架,顯出一副“小清新”、“小神經”的樣子。此刻,她已召喚舞伴,開始了她的“雷人版”《大雙人舞》。這個現代作品,如果要將其認為是“舞不夠、噱頭湊”的芭蕾舞,那就大錯特錯了。它絕不是一個故弄玄虛,沒有技術含量的作品;而是采用了傳統芭蕾的基本結構和許多高難度技術動作,具有一定嚴格意義上傳統芭蕾審美要求,同時又增加了許多現代生活氣息和情趣的作品。
“牛團”、“牛演員”、“牛作品”、“牛演繹”,“2013首屆中國國際芭蕾演出季”的開幕式《Gala》晚會就這樣留在了在場觀演的舞蹈愛好者們的記憶當中。接下來,天橋劇場還有13臺大戲、30多場的演出等待著首都的“芭蕾迷”們。
(編輯: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