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箱帳號: 密碼:
      English日本語簡體繁體

      樂教文化:別讓孩子忘了怎樣行禮

      時間:2013年10月25日來源:《中國藝術報》作者:張 婷

      別讓孩子忘了怎樣行禮

      ——記首屆樂教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有一次,一個學生見到我時跟我說,我們年輕人也很想有禮貌,見到長者我想要行禮,卻發現自從小學畢業以后我們就不會行禮了。上小學的時候,老師教給我們的就是少先隊的舉手禮,但是摘掉紅領巾以后該怎么辦呢?鞠躬像是日本人,作揖像是馬三立,所以我見到尊長只能躲避到一旁。聽了他這樣誠實的話,我很痛心。”10月13日,在由中國音樂學院主辦的首屆樂教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上,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所長田青的一番話讓臺下不少的年輕學子感同身受。

        古老的中國是世界聞名的禮樂之邦,從周公的“制禮作樂”,到孔子強調的“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再到荀子對禮樂提出的系統總結“樂行而志清,禮修而行成,耳目聰明,血氣平和,移風易俗,天下皆寧,美善相樂”,禮樂不僅是治國安邦之道,更是古人所追求的人生境界。“禮別異、樂和同”6個字就把社會該有的和諧安寧,個體生命的精彩活潑、張弛有度總結得如此精辟,但這般曾讓我們為之自豪的禮樂文化如今卻令人擔憂。“所謂‘禮崩樂壞’,禮是這樣的境況,樂又何嘗不是在萎縮。潮州古箏大師楊秀明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我曾問她的女兒聽不聽古箏,她說不喜歡,老是咚鏘咚鏘的。她都是如此,更何況普通的年輕人呢。”不過,田青并不埋怨年青一代:“我們在面對禮樂傳統的時候,認知是在不斷變化的。從最初的尊禮、愛樂到廢除樂教再到今天我們希望重建、恢復它,這個過程充滿曲折,也是認識的必然途徑。那個告訴我他不知該如何行禮的學生,不就已經意識到了禮樂的可貴嗎?”

        教育不只是傳授知識

        此次樂教文化研討會作為第五屆北京傳統音樂節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遵循音樂節的主題——禮樂重建。談到選擇這個題目的初衷,中國音樂學院院長趙塔里木說:“樂教是中國文化幾千年的思想財富,也是獻給人類未來的無價之寶。這次我們以禮樂重建作為主題,也是希望通過樂教能夠對年輕人,以及未來的文化建設有所幫助。”

        什么才是好的教育?在中國國學中心研究員朱翔非看來,除了要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心性、提升他們的氣質。“作為老師,我們應該幫助學生塑造他們的人格,這也是樂教的核心內容。古人所謂的‘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我們應該把這樣的原則重拾起來。禮與樂不可分割,孔子說‘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禮儀看起來只是一種外在的表現,從根本上說卻需要從內心和情感上進行自省、體悟。”

        如今,樂教被作為一種教育的概念提出來,并非聽什么樣的音樂能夠陶冶自身那樣簡單,它與傳統文化中講求的修身養性有很大關系。“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不良的情緒,現代人更是經常處在焦慮中,這時就需要音樂來讓我們平靜。靜下來才可以真正體悟人生的真理,摒棄欲望帶來的張揚與貪婪。董仲舒提出的‘天不變道亦不變’后來成為束縛人們精神的枷鎖,我覺得這句話應該改成‘道不變心亦不變’,仁愛、忍讓、羞恥之心是幾千年延續下來的,只是人的心需要一種啟發,這種啟發就是所謂的樂教。”朱翔非如是說。

        關注傳統,從傳統的語境中找尋文化系統的建構。古人注重禮樂,重視的其實是人的觀念、行為和以藝術為代表的精神生活之間的互動。“禮從祭祀中演變而來,其本質是敬畏,也可說是心誠意切的尊敬。情感是人性的根本,而音樂則別具言情的功能。禮樂之所以是一個整體,因為樂是修身致禮的途徑。”北京市美育與文明研究基地秘書長丁旭東認為,除了對傳統的繼承,還應更多地反思現實。相比于古代知識的霸權與壟斷,生活在現代的人們看似更加隨心所欲。但在如此的自由之下,人們為何反而一邊瘋狂享受,一邊感慨這樣唾手可得的娛樂沒有意義呢?“不必正襟危坐,也不必刻意優雅,但禮樂精神即便在今天,也會對我們的生活有所關照,因為我們能夠感知心靈的淡然與從容。”

        他山之石

        來自臺灣的賴賢宗是臺北大學中文系教授,他在兩岸的高校中做過很多樂教的推廣活動。曾赴德國留學多年的他提出,樂教的理念在東西方能夠產生共鳴:樂教不只是簡單的音樂教育,而是每個人透過音樂這個平臺來提升自我的生命境界。

        “樂教和每個國家不同的文化是息息相關的,西方的文化產生西方的音樂,東方的文化則產生東方的音樂。”法國學者奕夫作為文學家與美學家,研究印度傳統音樂多年,他說:“在家鄉時,我是彈吉他的,到了印度,我開始演奏西塔琴。這種樂器跟中國的古琴有些相似,都是木制的弦樂器,上面的主弦通常有7根,下層的11根弦是用來和聲的。我當時就覺得學習這種樂器,首先要了解印度的文化。在熟悉了印度的哲學與宗教后,我發現它的確與音樂密不可分。比如說人們都非常熟悉的《吠陀經》,在祭祀儀式中它以頌歌的形式出現,教會人們如何擺脫物質世界的糾纏。印度的傳統音樂能夠激發聽者強烈的情感共鳴,不僅僅是打動他們,也提升了他們的心。印度和中國是兩個偉大的國度,我想他們的偉大之處不只是人口眾多,或者經濟發展迅猛,更是因為他們都擁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西方的音樂,傳達的僅僅是一種熱情,不是真正的感情。但是印度與中國傳統的音樂,卻真正能夠把人心解放出來。”

        樂教在歷代的發展中日臻完善,但進入20世紀以來,我國的現代音樂教育到底該重視音教還是樂教,則是眾說紛紜。在北京大學做中西文化比較研究的德國學者佩德斯認為,沒有必要讓中國的樂教被西方格式化。他在分享德國兒童音樂教育時提出的“底色教育”理論,頗有些他山之石的意味。德國0到3歲的孩子都在家中接受教育,家長會給他們講格林童話之類的故事,并教他們唱各種傳統歌曲。“很多專家都指出,如果孩子在這個階段就接觸第二種語言,他就會對母語喪失最純正的敏感度。3到6歲時,幼兒園的老師會讓孩子們知道更多德國的神話傳說,這樣到了10歲左右,他們就具有德國精神了,這就是一種文化的底色教育。”在中國,約有5000萬左右的“琴童”,這個數字讓佩德斯覺得有些恐怖。“德國的孩子從小學才會正式學習一些樂理知識,古典音樂的篇章更是要到初中才會接觸到。不少的家長會送孩子去舞蹈學校,但在那里,他們主要是學習禮儀。比如怎樣邀請舞伴、怎樣穿著得體,怎樣禮貌地對待女孩子。別急著學到什么,別急著成功,能夠讓他們成為小小的紳士,我覺得這才是樂教的意義。”


      (編輯:單軒)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古装片| 痴汉中文字幕视频一区| 下载天堂国产AV成人无码精品网站 | 国产精品无码免费播放|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中文| 无码AV动漫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免费看|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蜜桃| 亚洲AV无码精品无码麻豆|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久久| 亚洲精品高清无码视频| 波多野结衣在线中文| 久久AV高清无码| 亚洲国产人成中文幕一级二级| 97碰碰碰人妻视频无码| 红桃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无码AV| 无码专区6080yy国产电影| 久久人妻无码中文字幕| 韩国中文字幕毛片| 国产成年无码久久久久毛片| 我的小后妈中文翻译|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 亚洲天堂中文字幕在线| 涩涩色中文综合亚洲| 无码国产伦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中文字幕日韩在线| 亚洲AV无码不卡在线观看下载| 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 天堂网www中文天堂在线| 一级毛片中出无码| 国产成人无码久久久精品一| 中文字幕人妻在线视频不卡乱码| 亚洲AV无码成H人在线观看| 无码内射中文字幕岛国片| 日韩AV高清无码| 最近更新中文字幕在线|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一区二区| 成人av片无码免费天天看| 少妇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无码免费久久| 炫硕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综合区在线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