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戲《雷雨》:從周萍看一出家庭悲劇
安徽省黃梅戲劇院創作演出的《雷雨》亮相第十屆中國藝術節,劇作經過精心的改編創作,以黃梅戲的形式對這一經典作品進行了再度演繹。《雷雨》由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文華獎獲得者蔣建國領銜主演,以周萍為一號人物大膽進行創作,突破了黃梅戲以女性人物形象為中心的模式。整個演出,黃梅戲的風格特色明顯、徽味濃烈,精美的舞美設計為演出增添了別樣光彩。
當前戲曲創作,尤其是現代戲的創作,有個較突出問題就是戲曲化的缺失,也有人稱之為“話劇加唱”。其實質就是未能深入把握戲曲創作規律,造成了藝術風格的不和諧。黃梅戲《雷雨》的創作追求是明確的,首先是戲曲的,其次還要是黃梅戲的。按照這樣的藝術創作理念,這出戲首先從劇本上就進行了大量的改編,劇作家隆學義用戲曲的創作思維對劇本進行了結構上的調整,讓這部戲從大架子上就凸顯了戲曲的敘述特征。在劇本的具體寫作中,劇作者也嚴格按照黃梅戲的演唱特點進行了唱段寫作,既符合人物塑造的需要,也體現了黃梅戲美妙的歌唱特征。“妹繡荷包送哥哥,五彩絲線閃光輝。上繡龍鳳配,龍鳳緊相偎。中繡鴛鴦會,鴛鴦水為媒。下繡一雙蝴蝶美,雙雙蝴蝶剪剪飛。龍鳳配,鴛鴦會,蝴蝶鴛鴦成雙對,成雙對。小小荷包是小妹,掛在郎腰暗暗隨。哥哥妹妹永相配,妹妹哥哥,妹妹哥哥死同歸,妹妹哥哥死同歸。”這是周萍和四鳳在客廳里互相傾訴愛慕之情的一個精彩唱段,委婉清新的黃梅調充分表現了他們相愛的情意綿綿,同時也帶給廣大觀眾無限的視聽快樂。劇種的獨特風格為廣大觀眾所嘆服,在人物塑造方面也同樣讓人有所回味。
和以往的舞臺劇《雷雨》不同,黃梅戲《雷雨》將周萍作為一號人物來結構全篇,整個戲的戲劇沖突也圍繞他逐漸展開。同時,《雷雨》也極富挑戰性地將周萍形象擢升為劇中的一號人物,打破了黃梅戲素來以女性人物為第一主角的局面。這部戲里,魯大海沒有出現,周萍為戲劇的主要敘述對象和中心人物,整個戲劇沖突也圍繞著他的內心苦悶與靈魂掙扎展開,凸現并放大了他懺悔原罪、向往光明的一面。曾經他與自己的繼母繁漪私通,犯下了亂倫之罪,這種莫大的荒唐與罪惡使這位周家大少爺痛苦不已。面對自己犯下的錯誤和長期壓抑的生活,他極力地想要沖出這個令他深感沉悶與窒息的家庭,一個可惡至極的鬼地方。
仆人四鳳的出現,對周萍來說宛如天邊一抹美麗的彩虹,她的出現讓他動了心,使他重新看到了光明與希望。然而,繁漪不肯放棄她和周萍的這段戀情,也不能容忍他和四鳳在一起,她甚至要求他們三個在一起生活。這是劇作對人物形象的一些改編,體現的也許只是一個女人對愛的渴望與無望。周萍渴望能夠早日走出羈絆,去追尋他向往的那一片自由與潔凈。然而,自己的心上人竟然是自己的妹妹,而且已然有了自己的孩子;“過世多年”的親生母親,依然活在世上、活在自己的眼前;和繼母的不正常關系也敗露在了大家面前。在這雷雨之夜,一聲驚雷,一聲慘叫,一聲槍響,毀滅了自己,摧毀了森嚴的秩序,但是這重重的愛怨與深深的罪孽似乎是無法摧毀的。蔣建國深入把握了這一人物形象,在劇中成功地塑造了這個懦弱、頹廢,但又向往自由、真愛的悲劇人物。他生在一種束縛當中,沉浸在了渴求自由的無奈與絕望里。
舞臺美術的精巧設計和燈光的運用,也是黃梅戲《雷雨》的突出特點。在這出戲里,故事發生的地點完全來到了安徽的徽州。舞臺上房屋的門窗的造型,展現的是清末民初的徽派建筑,這種處理似乎與黃梅戲的戲劇形式進行了相應的統一。在現場的演出中,這樣的處理沒有妨礙劇情的發展與人物的情感表達,不失為一種新的試驗創作。舞臺上,房屋的造型是一個從臺口向臺后傾斜、立體的梯形結構,正面是一個可以打開、閉合的門,采用的材料均為仿木質材料。周圍門窗既可以根據劇情的需要成為演員上下場的通道,也會以開合的方式輔助演員進行表演。在燈光的運用上,也力求輔助劇情發展和人物的塑造,在舞臺上形成了人物之間的對比和突顯,有力地外化了人物的內心情感。
(編輯: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