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箱帳號: 密碼:
      English日本語簡體繁體

      北京17年來批準注冊近20家私人博物館

      時間:2013年10月22日來源:北京晨報作者:張靜雅

      北京私人博物館一角

      北京私人博物館一角

        用了整整17年時間,北京陸續批準注冊了約20家私人博物館,并各自用鮮活的特點,吸引著“小眾”的目光。這些純粹依靠個人興趣與民間資金組建起來的博物館,無論傳統還是新興,多數仍在夾縫中艱難前行,有的甚至要面對門可羅雀的尷尬處境。在歲月流逝中,來自民間的“館長”們,用自己的執著,堅守著北京尋常巷陌中這一縷文化清風。

        拓荒歲月 

        “老派”私博渴望年輕人駐足 

        1997年,第一批在北京市注冊的私人博物館就已開始面向市民展出,其中不少博物館幾次更換地址、擴大面積,逐漸嘗試商業經營,也有一些博物館慢慢地淡出人們的視線。這些“老派”私人博物館,強調的是收藏特色,而且,里面的收藏,價值相當驚人。

        觀復古典藝術博物館 

        “懷念老院子里的好時光” 

        一聲聲畫眉鳥的叫聲,開啟了周末輕松愜意的一天。家住在廣安門內大街的老張提著自己的鳥籠子,騎著自行車到琉璃廠大街逛逛。“我特別喜歡古家具,老物件,平時沒事的時候總在這條街上轉悠,但是現在來的次數和十多年前比,那可就差得遠了。”讓老張不常來的原因卻是一間叫“觀復”的私人博物館的搬離。那是北京首家民辦的博物館,早在1997年就已對市民開放。

        老張說,他十多年前的最愛,就是拿個茶杯子,在琉璃廠西大街的觀復古典藝術博物館里,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們聊天、欣賞老家具。“當時的觀復古典博物館是一個大院子,不收費,里面都是古色古香的老家具,老擺設。在院子里面有一棵大樹,一到夏天葉子郁郁蔥蔥的,整天都能聽見蟬鳴。我和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喝著自己在家沏好的茶聊一聊古玩、人生,真是一大美事。”老張提著鳥籠,半瞇著眼睛向觀復古典博物館的舊址看,不無落寞地回憶。

        老張坦言,在2004年,當他得知博物館要搬走的時候,心里著實難過了一陣子。“我們當時還經常能在館里面見到馬未都[微博]先生,在他空閑的時候會和來參觀的人一起聊天,沒有架子。我記得得知要遷館是因為債務問題的消息時,馬先生并沒有多解釋,還寬慰我們說他會將博物館堅持下去。他說過:‘一個不好的時代,使我得以用微薄的工薪,購進了不少精美的藏品;而一個好的時代,又給予我機會向世人展示它們。’這話我一輩子都記得。”

        如今,朝陽區大山子文化園區中,觀復古典藝術博物館安靜地居于一隅,名氣遠比當年大得多。但在老張心中,現在的展館雖然確實漂亮大氣,但是他依舊懷念老院子里的好時光。

        松堂齋民間雕刻博物館 

        “沒有年輕人,我看不到未來” 

        松堂齋民間雕刻博物館,位于東城區國子監大街3號的一處老宅子,宅子里面的木質房子雕梁畫棟,充滿古色古香。進到博物館的宅子里,好像回到了民國時期。在金柱大門門口是一對元朝上馬石,經過時間歷練已經透出光亮的石花,臺階石上雕著一品文官團鶴祥云圖案。石門兩側一對清光緒年間“丹鳳朝陽”蹲腿壓面石雕,東戧檐為乾隆年間“空城計”磚雕,西戧檐為乾隆年間“月下追韓信”磚雕。正值工作日的下午,博物館中并沒有游客,只是一名售票員在館內安靜地看書。雖然離雍和宮的繁華的確相隔不遠,卻能輕松地感受到這間老宅的安靜。

        “雖然是私人博物館,但依舊受到旅游淡旺季影響。像是你來的這個時候,一般館里一天都可能等不到一名參觀者。”館里的郝女士說。她是在去年初到館里工作,接受的第一項培訓就是學習雕刻藝術的“皮毛”。“我之前也不是專門搞藝術的,對于這些雕刻藝術不是很了解,我和一些自愿來當講解員的學生一起在館長的培訓下學習了一個星期的雕刻歷史和鑒賞講解。對于原本認為冷冰冰的大木雕也懂得去欣賞了。”郝女士一邊說一邊羞澀地笑著。“說實話,剛剛來的時候我根本無法理解這些木雕所謂的藝術價值,看著他們動輒幾十萬的價錢,心里都覺得不可思議。”不過經過之后的學習,郝女士漸漸地明白一些基本的欣賞原則。“說白了,就是一股子作品里面的神韻。抓住了,就開竅了。”

        郝女士說,在這里做了一年多的售票員,讓她感覺最深刻的是現代人對于傳統藝術的忽視和冷漠。“私人博物館并不是意味著免費,我們對于游客參觀的規定是參觀古宅10元錢,參觀瓷器以及木雕再交納門票。”但是為了能讓更多的外來游客欣賞到古宅的魅力,博物館的第一道門票已經作廢。“當我說出木雕以及瓷器的展廳需要單獨購票的時候,很少有人會繼續參觀,甚至連詢問價格的人都少,絕大部分人都是轉頭就出去了。”郝女士說,真正熱愛傳統文化的年輕人越來越少,讓她很難過。“這些傳統的藝術還是需要年輕人一代代傳下去,沒有他們,我感覺看不到未來。”

        新生時代 

        “新興”私博漸離陽春白雪 

        老北京擺設、鐵皮玩具、收音機等新興內容的私人博物館在近兩年也在北京城內興起。博物館之中展出的很多東西并不是大家印象中的藝術品,而是一些館主們的“心頭肉”。館主們通過辦博物館的形式,交友傳播自己所鐘愛的物件和文化。

        老物件陳列館 

        拆掉的胡同,拆不掉的“京氣神” 

        “說這些鍋碗瓢盆的看頭在哪里?就在我們那些回不去的日子里。”家住在皇城根的老孫,經常溜達著就到舊鼓樓大街鈴鐺胡同4號的安定門京城老物件陳列館里溜達。“這里展出的藏品全是咱老北京人日常生活的普通物件兒。小到針頭線腦,大到服飾響器,沒有一個是咱們陌生的,有些東西,自己家里的老人們手里還能有個幾樣。”

        年過五十的老孫一進到展館內,就像個孩子一樣地奔著去看食盒和熨斗。“這飯盒,我小時候就看著媽媽把家里剛剛蒸好的菜團子放在里面,邊上擱上點雪里紅,讓我大哥帶著去上班。當時覺得這個飯盒裝的吃的就特別的香。”說起來邊上放的熨斗,他更是印象深刻。“這種熨斗和現在的電熨斗不一樣,里面是要裝著熱水的,而且熨衣服要很抓緊,不然耽擱一會兒水就涼了。我小時候很皮,母親熨衣服的時候總是成心過去搗亂,因為我喜歡看著她哭笑不得的樣子。現在看著這個熨斗,就能想起已經去世了十多年的母親。”

        讓大家喜歡來這間小小的老物件陳列室的另一個原因就是這里的館主,宋三爺。館主叫做宋振忠,是“淘換圈”里的名人。“三爺”是大家給的綽號,原因是他為人爽快豪放,和誰都能當兄弟一樣相處。平時的日子,只要宋三爺不外出“淘貨”,他都會在館里,和身邊的朋友聊聊天,給來館里的參觀者講講物件的來歷等等。

        “屋子南北通透,里面是冬暖夏涼,干坐著都舒服。咱們是喝茶還是喝老北京汽水?你自己隨便啊,別客氣。”三爺的幾句話,就透出老北京人的熱情和豪爽。“別看這地方有點小,但是五臟俱全。各種你能想到的生活用品咱這都能找出來。還有好多老北京人的玩意,這里也有。”這間博物館面積不大,十幾平方米的館內滿滿當當地擺著老北京人日常衣食住行各方面的各種老物件。三爺一邊說一邊拿起手邊的一個老撥浪鼓。“你看這撥浪鼓和平時在廟會上的從外表上看差不多,但是仔細看這鼓面,這珠子都差得很多。”三爺一邊說,一邊拿著撥浪鼓搖了搖,聽見響聲咧開嘴就樂了。“其實咱們北京人就是想得開,過了一天是一天,開心最關鍵,就算是逗自己玩也得玩啊。”

        在展室里的大部分物件都是在玻璃柜里展出的。但是,所有展柜都沒上鎖,參觀者可隨意推拉,親手觸摸這些物件。“我們這里呢,不像是其他的博物館,展出的東西都可以隨便看,也可以摸。只要不是惡意損壞,沒人會來和您吆五喝六的。我們就是想讓大家對老北京有個直接的感覺,別老是把老北京當成口號喊,其實根本不知道其中的精髓。雖然很多胡同都拆了,但是這些物件承載著的都是咱的‘京氣神’。”

        鐵皮玩具博物館 

        中國的鐵皮玩具,世界的收藏 

        在鼓樓西絳胡同一片普通的平房里,有一間橙紅色的高房子。墻上畫著一輛拖拉機,門上掛著繁體的“鐵皮”二字。中國印樣的紅色“藏”字,以及彩色英文字母的“tintoy”讓這間房子顯得格外不同。這就是鐵皮玩具博物館。在這間收藏館里,三面墻都是兩三米高的大架子,上面分著小格子,無數大大小小的玩具被有序地擺在上面。像是80后熟悉的熊貓玩偶、活眼跳蛙、噴漆火車等玩具,一應俱全。

        與其他博物館不同,這間博物館的名字是網友們以及“粉絲”們起的,館主張洋更愿意叫它“鐵皮玩具收藏館”。張洋是一名電視導演,平時上班之余的時間都用來收集和修繕自己的最愛“鐵皮玩具”。“我和我愛人小丸子都是80后,在我們的那個年代,玩具很多都是用鐵皮制作的,不像現在都是塑料的。我從小就特別喜歡這些鐵皮玩具,等到長大了,發現它們不僅僅是玩具,更是代表著那個年代特有的文化和感覺。”自1999年起,張洋開始有意識地收藏鐵皮玩具,后來和愛人小丸子結識后,兩人對家中收藏的玩具展開了一次“重見天日”的行動。

        “我現在的家中一共有小2000件收藏,還有一些很好的,我舍不得拿出來放在了別的地方。在收拾之前,這些玩具都堆得沒地方放了,很多被我打包放在了箱子里。我愛人說這樣太可惜了,我們便尋思著開始找地方讓他們也見見光,接接地氣兒。于是,最后決定利用自家這個閑置小院,把鐵皮玩具都擺了出來,開了個收藏館。”張洋說自己開這個收藏館的目的就是為了能讓更多的人能看見這些可愛的“小家伙”。

        由于張洋和小丸子白天都各自上班,收藏館大多情況下都是在他們的業余時間和周六日開放。“很多時候,工作日都是在晚上8點之后開門。我們這里原來是要門票的,但是后來看見喜歡的人越來越多,我們就不收費了。因為大家都有相同的愛好,我們看見來參觀的人就像是見到了老朋友,聊天經常聊到深夜,我們都還意猶未盡。”

        對于鐵皮玩具和其他老玩具的喜愛,讓張洋夫婦想到了將它們發揚到國外市場。這個決定一下,張洋花在收藏玩具上的錢多出了幾倍。“我原本都是在舊貨市場淘換,現在收外國的藏品,他們都知道是好東西,價錢要得很高。現在我們藏館里一輛全新‘手扶拖拉機’就是我在幾年前花了500英鎊從英國買回來的。”

        在這一間小小的房間中,所有玩具的總價值已經上百萬元。“這件品相已經不算好的‘萬噸水壓機’是以1962年我國自行研制成功的第一臺大型水壓機為原形制造的鐵皮玩具,由于存世量稀少,是鎮店之寶,現在已經值20萬元。”

        雖然開這間收藏館不是為了賺錢,但是張洋夫婦卻堅定會一直將收藏事業堅持下去。“人的回憶和感情賦予了老玩具現在的價值。我相信,隨著時間推移,我們對舊時光的感情越濃,對于老玩具的熱愛就會越深。”

        ■發展前景 

        私博需要全社會關注 

        對于私人博物館的成立和發展,中國博物館協會秘書長安來順先生表示,這是一個在不斷完善不斷進步的過程。“我們國家現在出現了許多的私人博物館,申請下來和正在申請的私人博物館的數字都在很快地增長。這對全社會來說都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也是社會在發展進步的象征。但畢竟咱們國家成立私人博物館的時間還是比較短,在很多實際問題上都會遇到問題,比如,資金、場地、物權問題等。”安來順表示,在目前,北京注冊的私人博物館中大部分的場地和資金都是館主私人負責,很少有能通過政府解決的。“私人博物館作為中國博物館的新生力量,目前的經營和管理都不像公立博物館一樣那么有序和完善。這樣就需要有關部門和相關法律法規對私人博物館來扶持和管理。”對于業務上的增強,公立博物館中的工作人員會不定時地在工作技巧和公關服務方面對私人博物館的員工進行輔導和幫助。“也是希望能盡快地通過各方力量使得私人博物館盡快成長起來。盡到對社會應該盡的義務和承擔起應有的責任。”

        在對于私人博物館的管理上,安來順表示,出于私人博物館自身存在的差異性,管理起來也采取了多樣化管理。“私人博物館在出資、建館目的、自身底蘊等各方面都存在著差異,所以不能像是公立博物館一樣統一管理。要根據各自的特點,來分別管理。但是都會本著豐富公眾文化生活服務的目的來進行規范。”他希望社會上的各界力量能夠給予私人博物館幫助和扶持。“我相信,私人博物館也會為了能給社會大眾提供無差別的文化享受而盡力完善和改進自己。”


      (編輯:黃遠)
      亚洲国产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天天看高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花岛| 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在线| 在线天堂资源www在线中文|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久久| 中文字幕亚洲男人的天堂网络|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网站|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v中文 | 久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专区不卡| 熟妇人妻不卡中文字幕| 无码AV岛国片在线播放| 久久中文娱乐网| 精品国产v无码大片在线观看| xx中文字幕乱偷avxx| 92午夜少妇极品福利无码电影| 亚洲一日韩欧美中文字幕欧美日韩在线精品一区二 | 免费无码专区毛片高潮喷水| 亚洲一日韩欧美中文字幕欧美日韩在线精品一区二 | 国产成年无码久久久免费| 亚洲一区无码精品色| 亚洲va无码专区国产乱码| 无码AV中文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喷水 | 欧美麻豆久久久久久中文| 西西4444www大胆无码| 亚洲av无码成h人动漫无遮挡| 亚欧成人中文字幕一区| 88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漫画 |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网站国产 | 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直播|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系列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 精品无码一级毛片免费视频观看| 亚洲爆乳无码专区| 国产成人无码一二三区视频|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