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積薄發:漆畫收藏前景廣闊
秋拍在即,國內藝術品市場暗潮涌動,期待金秋大展身手。作為東南地區的拍賣勁旅,福建東南拍賣也是緊鑼密鼓,一場秋拍大戲即將上演。而此次東南秋拍名家漆畫專場在經本報記者報道之后,市場反響強烈,引發收藏愛好者的密切關注。經過多年的培育與探索,漆畫藝術已走上了專業化推廣的軌道,成為國內藝術市場中“今美術”板塊最具潛力的收藏門類。尤其今秋,東南名家漆畫專場將以強大的陣容亮相拍場,著實令人期待。
漆畫發展形成獨立體系,名家作品受到市場青睞
漆畫作為中國現代原創性畫種,經過數代藝術家的努力與幾十年的發展,已經確立了自身獨立的創作體系。至1984年第六屆全國美展被確立為獨立畫種,漆畫的學術地位也初步奠定。而近30年來,漆畫創作積蓄了巨大的能量,不斷成為全國美展中的耀眼明珠。隨著近幾年國內藝術品市場的快速發展,漆畫也于世紀之初開始進入拍賣市場。
回顧近幾年的交易記錄,我們注意到,具有鮮明的個人風格,并有較高學術地位的漆畫藝術家,他們的作品在拍賣市場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追捧。其中,不僅包括老一輩漆畫藝術的開拓者,也包括了年富力強、勇于創新的中青年漆畫家,如王和舉、喬十光、鄭益坤、鄭修鈴、陳立德、湯志義等人。在他們當中,王和舉、鄭益坤、鄭修鈐均獲得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榮譽稱號;陳立德、湯志義更是全國美展金獎得主;而喬十光則是中國現代漆藝的開拓者和漆畫創始人之一;他們的從藝經歷,正好見證了建國后漆畫發展的脈絡與軌跡。他們的作品在經過近幾年的市場檢驗之后,已經脫穎而出,形成了活躍在漆畫拍賣市場中的第一方陣。
市場開拓持續發力,市場空間前景廣闊
隨著漆畫市場的開拓,在經過短暫的嘗試性拍賣之后,漆畫拍賣以專場的組織形式得以現身,從而推動漆畫市場朝著專業化、規模化、精細化的方向發展。依托于本土的文化傳統與資源優勢,福建東南成為漆畫拍賣市場的首批開拓者,自2011年開始,福建東南就嘗試推出國內首個名家漆畫專場,交易成績令人振奮。尤其是2012年秋拍,福建東南推出了“喬十光漆畫專場”,更是開創了國內首個漆畫藝術家個人作品拍賣專場的先河。漆畫拍賣市場的不斷開拓,打破了漆畫在拍賣市場中長期失語的尷尬處境,也讓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了漆畫的市場價值。
金秋已至,記者獲悉福建東南將再次舉辦名家漆畫拍賣專場,匯聚了王和舉、喬十光、鄭益坤、鄭修鈐、陳立德、湯志義等名家的代表作品,陣容之強大,作品之重要性,實屬罕見,據資深業界人士透露,能夠將如此陣容的漆畫作品匯聚一堂,很多重要展覽也很難做到。像喬十光的《老福州》、王和舉的《勐遮的小和尚》、鄭益坤的《逍遙游》、鄭修鈴的《鼓浪嶼》、陳立德所作的《歐行札記之雙子教堂》與湯志義的《惠風和暢》等作品,都是畫家創作中的典范之作,呈現了他們個人的漆繪語言。其中,喬十光創作的《老福州》,全景式的呈現了福州上個世紀60年代的城市風貌,全面展現了畫家的漆繪技法與風格,又承載了畫家因漆畫的學習與創作對福州這座城市的特殊情感與記憶,而與此同一題材的另一件作品早些年已經被福建美術館收藏。
(編輯:蘇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