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之神都龍王》的得與失
自9月28日公映起,徐克導演的新作《狄仁杰之神都龍王》已在十多天的時間內狂攬超過5億元票房,成為國慶檔當之無愧的霸主。與高票房相對應的,卻是褒貶不一的口碑:褒的,大多是影片的技術;貶的,則基本上是影片的故事與人物。票房與口碑不對等,已成為國產大片多年來難以根除的痼疾,本版特刊載兩篇關于《狄仁杰之神都龍王》的評論,分別從一正一反兩個角度來評析這部影片的得與失,以期引起深入探討。 ——編 者
3D技術強悍的偵探武俠佳作
張藝典
在華語武俠片視野里,導演徐克獨樹一幟。冷艷的古典愛情,盛開在《青蛇》荷塘月光之中;清冽的俠骨柔情,揮灑于《新龍門客棧》日落戈壁的飛塵之上;亦莊亦諧的東方英雄《黃飛鴻》系列更呈現出獨特的人文思辨。然而,當下高科技影視制作手段不斷翻新,呈現出3D巨幕大片內外競爭的格局,本土華語武俠大片如何適應現狀、機敏創新、占領競爭高地成為一個重要命題。
時下徐克導演的3D電影《狄仁杰之神都龍王》就做了一次響亮的答復。它是首部嘗試水下3D攝影的華語電影,率先采用了巴可Auro11.1沉浸式3D音效格式進行混音,集合了3D視覺和音頻技術,是首部全方位的3D華語影片。它鋪設大唐水軍戰艦離奇覆滅的災禍,逼真營造了水下詭譎景觀,與培育嗜血毒蠱的蝙蝠島一道散發出怪誕氣質。動作設計相較于《龍門飛甲》更為嫻熟,尉遲真金部分劍斗場面,在傳統寫意中夾雜著一些日本寫實武士劍斗片風格,殘像拳、幻影身和撒飛鏢等動作設計,擊中了觀眾視點,強化了視覺節奏更迭快感,創造出正邪雙方的博弈張力。不識水性的狄仁杰在危機時刻,乘坐上靈動的海中白駒奔走告別危難,“水下3D”拍攝技術為徐克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創造了絕佳機會。
然而,3D技術與內容的優化匹配才是衡量本片優劣的重要因素。本片在主旨上延續了徐克導演古典情懷的人文思辨,同時增加了現代元素的隱喻。據史料研究,唐朝以豐腴濃麗為審美取向。本片中的美人銀睿姬卻屬于孱弱清瘦的體型,筆者認為她的形象選擇實為新意之處。“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詩經》中定義的美女子是淡雅嫵媚相宜,不過分的美,適度的美是可取的。清雅的造型,不流于青樓紅塵,弱小卻敢與強勢力對抗,誓與知心人同生死讓她更惹人憐愛。銀睿姬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出場方式,婉約古典。她帶有符號性的意味,貼近了武俠志怪小說的弱女子形象,身懷眾多才藝,又不幸淪落貧苦之境,期待著被英雄拯救,脫離困境獲得新生。較之《狄仁杰之通天帝國》的大理寺少卿裴東來,本片尉遲真金是一個現代感十足的英俊男子,喜怒哀樂全部流于面容,成熟卻不乏年輕人的勇猛,渴望取得個人成就,又照顧提攜伙伴狄仁杰。獄醫沙陀忠可謂萌態十足,有才華有拼勁卻遭冷落,但仍然對未來的路途充滿樂觀。狄仁杰、尉遲真金與沙陀忠“合作打怪”的智勇萌三人組塑造了一個截然不同的人物前傳,真可謂“若不瘋狂枉青春”。本片擷取了現代人的審美取向,容易引起觀眾共鳴,進而形成新穎十足的觀念碰撞。
用古典情懷訴諸了現代人對傳統文化審美回歸的期盼。在古代社會,人們喜歡用詩歌來寄托情思,與電子郵件、微信、QQ等現代手段不同,戀人之間的詩情畫意也往往更加唯美。當變身為怪獸的茶坊少東主元鎮出現在銀睿姬書房時,觀眾刺激之感尤為強烈。在文學史上元稹就是一名唐代著名的詩人,擅長描寫愛情卻不流于艷情,筆下的《鶯鶯傳》就是一則愛情悲劇。
古典情懷之中,“狄仁杰系列”的偵探元素有待精根細作。偵探元素可分為懸念、推理、案件三大塊。本片的偵探元素創意略為粗糙,“龍王案”的懸念更浮于表面,只是借助解密龍王怪獸去魅,偏向于獵奇式的感官刺激,落入了代入感不足的“找內鬼”和“打BOSS”俗套。結尾高潮部分,黑暗大佬霍義的出場也略為平淡,沒有達到預期的高潮效果。影片側重的是唐朝不同階層群體的爭斗,而前作《通天帝國》中“烈焰焚身”的懸念卻環環緊扣。然而《通天帝國》的內容雖較為豐盛,但主副線卻缺乏層次感,武則天與狄仁杰的關系、與靜兒的生死離別淡化了主線的連貫性。較之上部,《神都龍王》的敘事線條邏輯較為清晰。在“狄仁杰系列”中,狄仁杰的主體形象是偵探元素中的真相索引符號,真相的求索過程是繁復的,偵探元素抽絲剝繭之后的故事內核有無營養,才是匹配高端3D科技的有效載體。
總體看來,本片仍不失為一部佳作,它宣示了華語武俠電影進入3D水下拍攝、3D全方位立體視聽的新階段。但是,如何構建優質的故事內核還是一個亟須解決的問題,它需要懸念的強力引爆并完善推理的敘事邏輯和案件構造,繼而讓影像的優勢最優發揮。畢竟,市場和制作方都寄予了一個期望:中國需要正義英雄偵探狄仁杰,渴望其成為兼具本土與國際品牌號召力的偵探武俠系列。
(編輯:竹子)